斷奶前的小狐叫仔狐。
仔狐出生前在母體子宮內生活條件相當穩定,不易受外界的有害因素影響。出生后,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原來通過胎盤進行氣體交換、攝取營養和排除廢物,而轉變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由于仔狐各方面的調節功能尚不健全,環境條件的突然改變,易引起仔狐發生疾病,甚至死亡。為了提高仔狐的成活率,現提出以下措施,供參考。
1 產前準備
產前5~10天將產箱、墊草備好并消毒(強陽光直接照射數小時),將墊草在產箱底部鋪墊成四周高、中間凹的"鍋底形",使仔狐出生后能集中在一起,防止四處亂爬、吃不到乳而凍死、餓死。
2 母狐產仔
對已到預產期的母狐要時時注意觀察。母狐產仔前均有預兆,一般表現為拔毛、停食、活動反常等,發現上述情況說明母狐將近臨產。胎兒出生后大多數母狐都能迅速將胎兒的胎衣剝下并吃掉、斷掉臍帶、舔干胎兒身上的黏液。分娩時間的長短以產仔的多少、母狐的身體素質等不同而異,一般為2~3小時。大多數母狐在正常條件下都能精心地照顧仔狐,無需人為管理。
3 產后檢查
產后檢查是產仔保活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產后6~12小時內檢查,于氣候溫和時進行。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看母狐的母性強否、產仔數、泌乳狀況 (觀察仔狐是否吃上初乳,吃上初乳的仔狐嘴巴黑、腹圍增大、安靜地臥在一堆)、仔狐健康狀況(觀察有無臍帶纏身或臍帶未咬斷、胎衣未剝開和有無死胎等)及保溫情況。如果發現仔狐不斷尖叫、腹部不滿、分散于各地,說明未吃上奶,要及時處理。
4 初乳的作用
母狐最初2~3天所產的乳汁叫初乳。初乳對仔狐的成活和生長發育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因為初乳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和清蛋白,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其它營養物質,是仔狐生長發育不可缺少或取代的食物。生產中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每只仔狐都吃到初乳,必要時可采取人工強制哺乳措施。
5 寄養或人工喂養
甲母狐產的仔狐過給乙母狐養育叫寄養。
5.1 寄養 寄養一般是在母狐產仔數超過10~12只、母狐產后無乳或乳汁不足、母狐母性不強、同窩仔狐體型大小相差懸殊、母狐受驚、或母孤有病而無力照顧仔狐等情況下,需要將仔狐過給別的母狐寄養,以保證仔狐成活和健壯。
仔狐寄養時應注意的是代養母狐要性情溫順、泌乳量多、母性強;甲、乙母狐產仔期接近,最好不超過2~3天;要想辦法讓仔狐吃到初乳;寄養的仔狐體型大小要與原窩仔狐相差不多。
為了防止母狐拒絕寄養,要先設法將母狐引出產箱,用寄養母狐箱內的墊草在仔狐身上擦抹幾下或用寄養母狐的糞尿抹擦仔狐,然后放入寄養狐箱窩內;預留種的仔狐要做好記號,避免血統混亂。寄養后,飼養人員不要走開,要站在遠處觀察,如果發現母狐有棄仔現象,應另找代養母狐。如果找不到代養母狐,也可用正在哺乳的貓、狗、貉等寄養。
5.2 人工喂養 沒找到合適寄養母狐的仔狐要進行人工喂養。人工喂養較難,成活率很低。一般用眼藥水瓶做奶瓶,用鋼筆囊做奶嘴,用煮沸的牛奶或羊奶將溫度控制在38~42℃后喂給,切記不可加糖。每天喂5~6次。人工喂養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吃上狐的初乳;如果吃不上狐的初乳,也要喂給黑龍江完達山哈爾濱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乳珍 (牛初乳精品),對保活大有幫助。
6 保溫與防暑
仔狐初生時,控制適應外界環境作用的下丘腦、垂體前葉和腎上腺皮質等系統的機能雖已相當完善,但大腦皮層發育不全,垂體和下丘腦的反應能力以及為下丘腦所必須的傳導結構的機能較低。因此,調節體溫適應環境的應激能力差,特別是出生后的前幾天,對體溫的調節主要靠皮毛、肌肉顫抖、豎毛運動和擠堆取暖等物理作用;但仔狐的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又很少,保溫、隔熱能力很差。所以,對初生仔狐保溫、防暑是養好仔狐的特殊護理要求,也是爭取仔狐保活、健壯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溫時要做到墊草充足、窩形始終保持呈"鍋底形",產箱無縫隙。溫度高時要遮陽,并將產仔箱上蓋支起來降溫,切記一定要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
7 及時補飼
仔狐在出生20~30天,母狐的泌乳量逐漸下降;而隨著仔狐生長發育速度的迅速上升(見表1),需乳量增加,出現了供需矛盾,此時如果不及時補料,以補充母乳之不足,則很容易造成仔狐瘦弱或患病死亡。
因此,仔狐出生2周齡后,就應開始訓練采食。補料要精細、營養豐富、適口性好和易于消化。一般動物性飼料占30%~40%、蛋和奶占25%~30%、谷類飼料占25%~30%、蔬菜5%~10%,并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以保證仔狐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補飼應少量多餐、靈活掌握,每日每只補飼30~50g,以后逐漸增加,確保仔狐健康生長。補料量見表2。
表1 哺乳仔狐生長速度
周齡 初生 1 2 3 4 5 6 7 8
體重(g) 94.5 220.2 367.3 581.5 845.5 1100.5 1352.2 1592.2 1820.0
絕對生長(2/天) 17.96 21.01 30.6 37.71 36.43 35.96 34.57 32.26
表2 哺乳期仔狐補料量 g/日
日齡 0~10 10~20 20~30 30~40 40以后
補飼量 0 0~30 45~60 75~100 100~150
8 科學斷奶
仔狐的斷奶時間應根據仔狐體質和母狐哺乳情況而定。一般在出生8周(55~60天)之后斷奶。斷奶方法有如下幾種:
8.1 一次性斷奶(果斷斷奶) 當仔狐到達斷奶日期時,強行將仔狐和母狐分開。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方法簡便、斷奶時間短、省工省力;缺點是由于斷奶突然,使大、小狐精神緊張,易發生應激反應;尤其是仔狐,由于生活環境等都發生了變化,易引起仔狐消化不良等。
8.2 分批斷奶(加強補乳斷奶) 當仔狐到達斷奶日期時,根據仔狐發育狀況,分先、后將仔狐分批斷奶。發育較好的仔狐先斷奶,體質弱小的后斷奶。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兼顧不同發育情況的仔狐,適當延長弱小仔狐的補乳期,以促進生長發育;缺點是斷奶時間延長,給生產管理帶來麻煩,同時影響母狐體力的恢復。
8.3 逐漸斷奶(安全斷乳) 當仔狐到達斷乳日期的前幾天,逐漸減少母狐和仔狐的接觸和哺乳次數。具體做法是每天將母狐抓出,另放一個籠舍,反復幾次,隨著另放籠舍時間的逐漸延長,使仔狐由每天少哺乳到不哺乳,以減輕斷奶產生的應激;同時對母狐斷奶后回乳也有好處,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比較麻煩和費力。
仔狐出生前在母體子宮內生活條件相當穩定,不易受外界的有害因素影響。出生后,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原來通過胎盤進行氣體交換、攝取營養和排除廢物,而轉變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由于仔狐各方面的調節功能尚不健全,環境條件的突然改變,易引起仔狐發生疾病,甚至死亡。為了提高仔狐的成活率,現提出以下措施,供參考。
1 產前準備
產前5~10天將產箱、墊草備好并消毒(強陽光直接照射數小時),將墊草在產箱底部鋪墊成四周高、中間凹的"鍋底形",使仔狐出生后能集中在一起,防止四處亂爬、吃不到乳而凍死、餓死。
2 母狐產仔
對已到預產期的母狐要時時注意觀察。母狐產仔前均有預兆,一般表現為拔毛、停食、活動反常等,發現上述情況說明母狐將近臨產。胎兒出生后大多數母狐都能迅速將胎兒的胎衣剝下并吃掉、斷掉臍帶、舔干胎兒身上的黏液。分娩時間的長短以產仔的多少、母狐的身體素質等不同而異,一般為2~3小時。大多數母狐在正常條件下都能精心地照顧仔狐,無需人為管理。
3 產后檢查
產后檢查是產仔保活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產后6~12小時內檢查,于氣候溫和時進行。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看母狐的母性強否、產仔數、泌乳狀況 (觀察仔狐是否吃上初乳,吃上初乳的仔狐嘴巴黑、腹圍增大、安靜地臥在一堆)、仔狐健康狀況(觀察有無臍帶纏身或臍帶未咬斷、胎衣未剝開和有無死胎等)及保溫情況。如果發現仔狐不斷尖叫、腹部不滿、分散于各地,說明未吃上奶,要及時處理。
4 初乳的作用
母狐最初2~3天所產的乳汁叫初乳。初乳對仔狐的成活和生長發育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因為初乳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和清蛋白,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其它營養物質,是仔狐生長發育不可缺少或取代的食物。生產中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每只仔狐都吃到初乳,必要時可采取人工強制哺乳措施。
5 寄養或人工喂養
甲母狐產的仔狐過給乙母狐養育叫寄養。
5.1 寄養 寄養一般是在母狐產仔數超過10~12只、母狐產后無乳或乳汁不足、母狐母性不強、同窩仔狐體型大小相差懸殊、母狐受驚、或母孤有病而無力照顧仔狐等情況下,需要將仔狐過給別的母狐寄養,以保證仔狐成活和健壯。
仔狐寄養時應注意的是代養母狐要性情溫順、泌乳量多、母性強;甲、乙母狐產仔期接近,最好不超過2~3天;要想辦法讓仔狐吃到初乳;寄養的仔狐體型大小要與原窩仔狐相差不多。
為了防止母狐拒絕寄養,要先設法將母狐引出產箱,用寄養母狐箱內的墊草在仔狐身上擦抹幾下或用寄養母狐的糞尿抹擦仔狐,然后放入寄養狐箱窩內;預留種的仔狐要做好記號,避免血統混亂。寄養后,飼養人員不要走開,要站在遠處觀察,如果發現母狐有棄仔現象,應另找代養母狐。如果找不到代養母狐,也可用正在哺乳的貓、狗、貉等寄養。
5.2 人工喂養 沒找到合適寄養母狐的仔狐要進行人工喂養。人工喂養較難,成活率很低。一般用眼藥水瓶做奶瓶,用鋼筆囊做奶嘴,用煮沸的牛奶或羊奶將溫度控制在38~42℃后喂給,切記不可加糖。每天喂5~6次。人工喂養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吃上狐的初乳;如果吃不上狐的初乳,也要喂給黑龍江完達山哈爾濱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乳珍 (牛初乳精品),對保活大有幫助。
6 保溫與防暑
仔狐初生時,控制適應外界環境作用的下丘腦、垂體前葉和腎上腺皮質等系統的機能雖已相當完善,但大腦皮層發育不全,垂體和下丘腦的反應能力以及為下丘腦所必須的傳導結構的機能較低。因此,調節體溫適應環境的應激能力差,特別是出生后的前幾天,對體溫的調節主要靠皮毛、肌肉顫抖、豎毛運動和擠堆取暖等物理作用;但仔狐的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又很少,保溫、隔熱能力很差。所以,對初生仔狐保溫、防暑是養好仔狐的特殊護理要求,也是爭取仔狐保活、健壯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溫時要做到墊草充足、窩形始終保持呈"鍋底形",產箱無縫隙。溫度高時要遮陽,并將產仔箱上蓋支起來降溫,切記一定要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
7 及時補飼
仔狐在出生20~30天,母狐的泌乳量逐漸下降;而隨著仔狐生長發育速度的迅速上升(見表1),需乳量增加,出現了供需矛盾,此時如果不及時補料,以補充母乳之不足,則很容易造成仔狐瘦弱或患病死亡。
因此,仔狐出生2周齡后,就應開始訓練采食。補料要精細、營養豐富、適口性好和易于消化。一般動物性飼料占30%~40%、蛋和奶占25%~30%、谷類飼料占25%~30%、蔬菜5%~10%,并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以保證仔狐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補飼應少量多餐、靈活掌握,每日每只補飼30~50g,以后逐漸增加,確保仔狐健康生長。補料量見表2。
表1 哺乳仔狐生長速度
周齡 初生 1 2 3 4 5 6 7 8
體重(g) 94.5 220.2 367.3 581.5 845.5 1100.5 1352.2 1592.2 1820.0
絕對生長(2/天) 17.96 21.01 30.6 37.71 36.43 35.96 34.57 32.26
表2 哺乳期仔狐補料量 g/日
日齡 0~10 10~20 20~30 30~40 40以后
補飼量 0 0~30 45~60 75~100 100~150
8 科學斷奶
仔狐的斷奶時間應根據仔狐體質和母狐哺乳情況而定。一般在出生8周(55~60天)之后斷奶。斷奶方法有如下幾種:
8.1 一次性斷奶(果斷斷奶) 當仔狐到達斷奶日期時,強行將仔狐和母狐分開。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方法簡便、斷奶時間短、省工省力;缺點是由于斷奶突然,使大、小狐精神緊張,易發生應激反應;尤其是仔狐,由于生活環境等都發生了變化,易引起仔狐消化不良等。
8.2 分批斷奶(加強補乳斷奶) 當仔狐到達斷奶日期時,根據仔狐發育狀況,分先、后將仔狐分批斷奶。發育較好的仔狐先斷奶,體質弱小的后斷奶。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兼顧不同發育情況的仔狐,適當延長弱小仔狐的補乳期,以促進生長發育;缺點是斷奶時間延長,給生產管理帶來麻煩,同時影響母狐體力的恢復。
8.3 逐漸斷奶(安全斷乳) 當仔狐到達斷乳日期的前幾天,逐漸減少母狐和仔狐的接觸和哺乳次數。具體做法是每天將母狐抓出,另放一個籠舍,反復幾次,隨著另放籠舍時間的逐漸延長,使仔狐由每天少哺乳到不哺乳,以減輕斷奶產生的應激;同時對母狐斷奶后回乳也有好處,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比較麻煩和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