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高檔優質稻稻瘟病防治技術總結

   日期:2015-07-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4    
    2006年,我縣高檔優質稻品種種植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由上年的8萬畝上升到12萬畝,平均單產在430公斤,為農民直接增收達1800多萬元。是縣委、縣政府、縣農業部門把種植高檔優質稻、實行訂單生產作為為農民種糧增收的一項重大舉措。由于高檔優質稻品種易感稻瘟病,要確保高檔優質稻生產優質、高產、高效,無疑稻瘟病的防控技術是栽培過程中的成敗關鍵。我縣近幾年來高檔優質稻生產面積、單產一年上一個臺階,得益于緊緊抓住了稻瘟病的防治工作,現將稻瘟病防治措施和技術總結如下。 

    1、選擇適宜本地種植的高檔優質稻品種 

    我縣種植高檔優質稻已有10多年歷史,種植的品種有湘晚秈3號、5號、9號、11號、13號、衡晚香3號、中香1號、金鍵1號、2號、7號等,通過多年的種植實踐,選擇了適宜在我縣種植、豐產性能好、抗逆性較好的湘晚秈13號、衡晚香3號、湘晚秈11號,用其原種一代種子作為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高檔優質稻品種。 

    2、通過土壤分析化驗,實行因地測土配方施肥。 

    在高檔優質稻種植區域,按土種在有代表性的稻田取土樣,進行N、P、K水稻生長三要素分析,按照分析結果結合種植的高檔優質稻品種對N、P、K需求的特點,按平均單產450公斤的目標產量制定出施肥配方,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同時強調輔以施用優質腐熟的人畜糞、沼液肥等有機肥料。如在姜畬鎮塔嶺管區的黃石村、力塘村、塔嶺村、太交村,整面積5565.83畝,土種主要是紅黃泥,選擇了五丘有代表性的稻田,進行N、P、K三要素分析,分析結果:速效氮為:120~168PPM;速效磷為:22~56PPM;速效鉀為:87~180PPM,采用豐缺指標法,計算出施肥配方為:N:P2O5:K2O=12:5:8,(每畝施純N18~20斤計算),該配方肥每畝用量為40公斤,追肥(尿素)7.5公斤,鉀肥7.5公斤,優質有機肥1000公斤作基肥施用。 

    3、浸種消毒,減少種子帶菌 

    稻瘟病的發生與危害,首先必須具備初侵染源,種子帶菌,老稻瘟病區是主要初侵染源,因此,浸種消毒工作非常重要。采用的消毒方法是用強氯精10克兌適量清水(水面高出后面2寸左右)浸種3―4公斤,消毒浸種時間為8―10小時,然后洗干凈,采用少浸多露多起多落的浸種催芽方法,直至破胸整齊。對上季水稻發生了稻瘟病的田,采用將稻草全部燒毀,然后再進行整田拋(插)秧,減少稻瘟病發病的初侵染源。 

    4、加強田間調查,合理用藥,科學防治稻瘟病 

    控制稻瘟病的危害,除盡量減少初侵染源外,加強田間系統調查,合理使用防治藥劑,科學施治是關鍵工作。在姜畬鎮塔嶺管區采用的具體辦法是:一是對稻瘟病發生的老病區,設立定點調查田,2―3天進行一次田間調查,特別是在有利于稻瘟病發病的氣候季節(日平均溫度28~30℃,晴雨相間溫度大的時段)每天都要臨天觀察,及時發現稻瘟病。二是在水稻生長危險生育期(孕穗期、破口抽穗期、齊穗期)因為抗逆能力更差,危害損失最大,要特別注意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三是藥劑預防和治療的方法: 

    ①苗期(從秧苗―破口抽穗前),在拋(插)秧前2―3天,用“清道夫”60ml/畝或75%三環唑40克/畝兌水50斤噴霧防治。 

    ②分蘗盛期(大田禾苗達最高苗數的時期)。用“清道夫”60ml/畝或75%三環唑40克,兌水80~100斤噴霧防治。 

    ③破口抽穗期(全田抽穗達5%左右的時候)。用40%富士一號50~80ml/畝或用“莊艷”40克/畝兌水80―100斤噴霧防治。 

    ④齊穗期(全田抽穗達80%以上的時候),用4%富士一號50~80ml/畝或用“莊艷”40克/畝兌水80~100斤噴霧防治。 

    如果在乳熟期(勾頭散籽的時候)。遇到多霧多露水的天氣多,要特別注意防治枝梗瘟和谷粒瘟發生,如有發生,防治方法同齊穗期。防治稻瘟病可以結合其它病蟲防治同時進行,但是要注意藥劑隨混隨用。 

    5、結論 

    高檔優質稻易感稻瘟病,但是控制它的稻瘟病不造成危害是完成可以做到的。通過幾年的摸索探討和以上系統防控措施的運用,在實踐中,基本控制了高檔優質稻稻瘟病的發生和危害,預示著將為我縣大面推廣種植高檔優質稻,為農民提高種糧收入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