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庭院養殖項目-白玉蝸牛

   日期:2016-04-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6    
    白玉蝸牛以其個體大、生長快、飼料廣、易飼養、成本低,且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著稱于世。它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工、飼料等行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近年來,白玉蝸牛的人工養殖已趨向成熟的商品化生產,并在深加工、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成功,正在逐步走向百姓的餐桌。 

    一、蝸牛的生活習性 

    1.環境要求。白玉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溫暖、疏松多腐殖質的環境中,晝伏夜出,害怕強光照射,對環境反應敏感。適宜溫度為20~35℃之間,空氣濕度在80%~90%之間,飼養土濕度要求為30%~40%之間。人工養殖白玉蝸牛在寒冷的冬季需增加保溫措施,提供合適的溫度環境,這樣才可保證蝸牛一年四季正常生長、繁殖。 

    2.飼料。蝸牛為雜食性動物,食物非常廣泛。各種青草、蔬菜、瓜果均可作為蝸牛的飼料。青飼料占蝸牛日糧的90%~95%,在此基礎上可添加5%~10%的精飼料,如麥麩、米糠、豆粉、玉米粉、魚粉、骨粉等。蝸牛的日食量為體重的5%,于每天傍晚5~6點鐘投喂一次飼料即可。 

    3.繁殖。白玉蝸牛是雌雄同體但又異體交配的動物。白玉蝸牛經過4.5~5個月的飼養即可發情交配,交配后10~15天產卵。蝸牛卵呈白色或淡黃色,每只蝸牛每次可產卵200~300粒。將蝸牛卵收集起來放入塑料盆中孵化,塑料盆底部放入3~5厘米的純沙,濕度控制在30%~40%之間,將卵均勻放入土表,卵上覆蓋濕棉布,溫度控制在25~35℃,經過10天左右的孵化,幼牛就會破殼而出。幼牛在孵化盆中飼養30天就可移入飼養池中進行飼養。 

    二、蝸牛的飼養設施 

    蝸牛的養殖方式,大體分為開放式養殖、半開方式養殖和室內封閉式養殖三種,目前我國多采用室內封閉式養殖。 

    室內養殖法,實際上是包括所有封閉在保溫、保濕、通風、除蟲害的人為環境中養殖蝸牛的各種方法。其特點是:既能充分利用地面,又能充分利用空間,既適合小規模養殖,又適合于大、中規模養殖。 

    1.飼養室的建設 

    飼養室以選擇密封、遮陽、保溫、保濕的房間為佳。房間內用白色塑料薄膜吊頂, 同時室內四壁的墻面上從2.5米高處起往下覆蓋泡沫板并加蓋塑料薄膜,以起到良好的保溫保濕的作用。在塑料薄膜的接口處用膠帶粘緊,保持室內小環境的穩定。飼養室還應考慮通風條件,留出通風窗口,建筑多層飼養臺,安裝好照明取暖等設施,然后就可以把蝸牛移入飼養室進行飼養了。 

    2.飼養土的制備 

    蝸牛對池土的具體要求是:疏松、潮濕、肥沃、富含腐殖質,無蟲卵和細菌,酸堿度(pH值)在6.5~7.5之間,同時要避免化肥、農藥的污染。 

    (1)飼養土的消毒 

    飼養土在使用前應先過篩去掉雜質,然后進行消毒處理。消毒的方法有日光暴曬、鐵鍋大火炒至熱氣沸騰、沸水加蓋燙泡一夜、3‰高錳酸鉀溶液攪拌等四種。 

    (2)飼養土的制備 

    將菜園土、純沙按2∶1的比例配合,經高溫消毒后加水攪拌均勻,到捏之成團、觸之即散的程度即可利用。飼養土鋪墊厚度一般種牛為5~6厘米,生長牛為4厘米,幼牛2厘米,冬季可厚些,夏季薄些。飼養土一般冬季兩個月更換一次,夏季一個月更換一次。 

    3.室內養殖方式 

    (1)容器養殖法:選用約25厘米高的缸、盆、桶等容器,在底部鋪上飼養土,蓋子可用玻璃、編制袋、塑料薄膜制作,用來防止蝸牛外逃。用容器養殖易行、輕巧、管理方便,適用于初期引種和城市小規模養殖,缺點是占地大,空間利用少,土壤濕度較難控制。 

    (2)木箱養殖法:用1~1.5厘米厚的木板制成高30厘米、寬40厘米、長60厘米的木箱,在木箱的頂部或一側用紗窗或編制袋制成活動門,便于通風、透光、觀察、投食和清掃。這種養殖方法可充分利用空間。 

    (3)磚池養殖法:用磚頭、水泥和石灰砌成高25厘米左右的池子,一般長為1米,寬為0.5米。池底部鋪放飼養土,頂部蓋厚5厘米、長1米、寬0.5米的水泥板,池側可安裝活動窗。活動窗可用木框釘上塑料薄膜、紗窗、編織袋制作,以便通風保濕。此池可重疊立體建造,一般6~8層為宜。此法投資少,空間利用率高,操作方便,是目前采用最廣的一種飼養方式。 

    三、蝸牛的飼養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充足的飼料是保證和促進蝸牛正常生長的三大因素。 

    1.溫度的適當控制 

    適宜的溫度是保證蝸牛正常生長活動的前提條件。養殖白玉蝸牛的最適宜溫度應控制在20~35℃,晝夜溫差不可過大,一般以不超過5℃為宜。夏季應進行降溫,可采取加強通風、遮陰、增加濕度、勤灑水等措施。冬季可采用暖氣、火爐、燈泡等設施保溫。 

    2.濕度的適當調節 

    濕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蝸牛的生長和發育, 當土表濕度和空氣濕度適中時,蝸牛生長活動正常。控制蝸牛生長活動的適宜濕度有兩方面:一是土壤濕度應控制在30%~40%,二是空氣濕度應控制在80%~90%。蝸牛本身失去30%的水分之后,就會停止活動甚至死亡。一般土壤濕度過大時可添加干土或更換飼養土,濕度過小時向飼養池內噴水。空氣濕度過大時可增加空氣流量,加強通風,空氣濕度過低時可在飼養室地面、墻壁噴水,冬季還可用水蒸氣法增加濕度。 

    3.飼養密度 

    蝸牛的放養密度可根據氣溫、個體大小和增長情況及時適當調整,并且堅持大小分養的原則。放養密度的大體標準是:幼牛2000~3000只/平方米,生長牛600~800只/平方米,種牛350~400只/平方米。 

    4.保持清潔環境 

    飼養過程中,蝸牛的糞便、殘食及污染物應及時清.除。如不及時清除就會腐爛發臭,當氣溫超過26℃以上時就會引起螨蟲和致病細菌的大量滋生,感染蝸牛腹足而引起疾病。 

    5.飼料的合理投喂 

    飼料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蝸牛的生長速度。應根據蝸牛的不同生長階段,喂給相應的配合飼料,以滿足各齡蝸牛的生長需要。投喂飼料要充分,以蝸牛體重的6%~8%為度,飼料種類要多樣化。青綠飼料每天投喂1~2種即可,但必須是新鮮、清潔、無污染的,腐爛變質的飼料決不能投喂。投喂飼料前應先向飼養池內噴水促使蝸牛采食。 

    6.采收 

    當蝸牛經過三四個月的飼養,個體重達到35~50克時即可采收銷售。 

    四、蝸牛的病蟲害防治 

    蝸牛的生命力極其頑強,繁殖率又很高,病蟲害也比較少。它沒有傳染病,不會象養雞、兔那樣大批傷亡,但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也不可忽視病蟲害的防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1.蚤蠅。發現蚤蠅后,應更換飼養土,飼養箱或飼養池用沸水澆淋后,在陽光下暴曬,室內可用克害威噴灑。也可將半濕半干的雞、豬糞與少量的炒香的豆餅或菜籽餅粉混勻,裝入紗布袋中扎緊袋口,掛放在飼養池旁進行誘捕,每隔1~2天取出鉆入袋中覓 食的蚤蠅用開水燙死,可連續多次使用。 

    2.壁虱。也叫粉螨,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骯臟環境中容易大量繁殖。飼養箱池內可用0.3%過氧乙酸溶液消毒。更換飼養土,飼養室可用1%的衛生凈溶液噴灑,每平方米用藥0.2~0.4克,但注意不要將藥液直接噴灑在幼牛身上。 

    3.螞蟻。土壤經過高溫消毒可殺滅螞蟻及螞蟻卵。飼養室周圍可撒些可濕性六六粉。還可以用氯丹粉500克和黏土250克加水調成糊狀,用于飼養箱池周圍劃線隔離。 

    4.潰瘍。又稱白點病或霉病,是造成蝸牛死亡的主要疾病。發病原因為采食了腐爛變質的飼料或細菌感染所致。發病蝸牛的腹足肌肉上有白線狀或白色的黏膜脫落,有臭味,病蝸牛懶動厭食、消瘦、脫膜死亡。發現病情后應及時隔離,清除死蝸牛尸體。治療可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溶液噴洗蝸牛,用0.5克土霉素拌入250克精飼料連喂3~5天即可。 

    5.破殼。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飼養管理中不小心使蝸牛摔于硬板上造成破殼,也有可能是飼料中鈣、磷不足,致使蝸牛殼發軟破碎。破殼蝸牛可用清水沖洗,于破殼部位滴注蒸餾水,隔離飼養;補充鈣質飼料,在飼料中添加骨粉、蛋殼粉、貝殼粉、石粉等,用陳舊的石灰粉末撒于飼養土中,也可起到很好的補充鈣質作用。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