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談談豬流行性腹瀉(PED)的診斷

   日期:2016-04-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9    
   因哺乳仔豬出現嚴重腹瀉和嘔吐而死亡率達70%~100%的Rizal、Laguna禾口Pampanga 3家商品豬場哺乳母豬、哺乳仔豬、斷奶后仔豬的1 50份血清樣品,經檢測均呈豬流行性腹瀉(Porcine Epidmic Diarrhea,PED)陽性。

  這一結果在英國國家獸醫診斷實驗室中用ELISA 試驗得到了確診。該血清學診斷在菲律賓首次報道用于PED的檢測。

  1病史和臨床表現

  共計7 000頭母豬的這3家豬場,均報告在最新分娩的窩群中,出現了水樣綠色腹瀉、嘔吐物等癥狀,并且由于脫水而導致仔豬斷奶前出現高死亡率。這次報告的內容和2005年5~8月在集結了許多大規模豬場的菲律賓3號和4號養豬密集區中暴發的因仔豬腹瀉引起的高死亡率事件一致。

  調查表明,快速傳播的仔豬腹瀉和高死亡事件會迅速蔓延到所有剛出生的窩中。分娩前2d—3d,一些母豬會出現昏睡、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分娩后,這些母豬會出現乳腺炎和無乳癥狀,但并非所有母豬都會出現發熱癥狀。由有臨床癥狀的母豬產下的仔豬在出生后24 h內會表現出虛弱、腹瀉。研究發現,乳腺炎、無乳都會導致仔豬出現高死亡率(圖l)。然而,母豬的流產率較低。

  這3家豬場的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介于80%~100%,母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從40%起至70% 不等。受感染母豬會出現體重下降,但用抗菌素禾口非甾體類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治療后可痊愈。

  有趣的是,保育合的仔豬受感染程度較輕;有些保育豬根本沒有出現腹瀉癥狀。同樣,生長肥育舍中年齡稍大些的豬也未受到感染。

  2診斷、治療和控制

  根據以上所見的臨床表現、疾病嚴重程度、快速蔓延的特點,此次暴發的疾病立即被懷疑為傳染性胃腸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圖2)。眾所周知,傳染性胃腸炎已經在菲律賓的豬群中流行,但這3家豬場以前都沒有發生過此病。經過鑒別診斷,此次暴發被確診為豬流行性腹瀉。

  為了控制該病,所有發生腹瀉的仔豬予以淘汰。產弱仔窩的母豬移入配種舍。年齡大、體虛、瘦弱,或被認為不育的母豬則移出繁育群。由于這些豬場執行全進全出制度,產仔舍進行清空、清洗、沖洗、消毒,并進行干燥。產仔舍至少空棚1周。

  為了誘導豬形成自然免疫力,與此同時利用該控制措施,迅速將該病毒傳播給所有的公豬、妊娠或非妊娠母豬和后備母豬。

  方法是:將患腹瀉的新生仔豬或哺乳仔豬的新鮮腸道切碎或磨碎,與涼開水混合,以不超過50 mL或50 g的量,給種豬群喂食5d—7d。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腸道可供“返飼”,可將患腹瀉的仔豬和母豬的糞便與飼料、飲水混合,并以相同的方案進行返飼。‘為了方便直接接觸,產下有病仔豬的斷奶母豬可與后備母豬混養,或者在配種/妊娠舍的過道中飼養1周。如果來自淘汰的腹瀉仔豬和體虛仔豬身上采集的腸道較多時,多出部分可在冷凍條件下儲存,供今后使用。

  3結論和討論

  在這3家豬場中,豬流行性腹瀉在產仔前至少進行3周返飼的母豬所產仔豬窩中得到了控制。在2家豬場中,該病在痊愈1個月后又發生了復發。但是,隨后的調查表明這是因為并非所有的妊娠母豬在同一時間接受了“返飼”,或是由于用于返飼的腸道肉湯數量不足而沒有執行為期7d的返飼方案(圖3)。

  豬流行性腹瀉是一種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疾病,能引起災難性的經濟損失——損失的生產性能會影響豬場的生存。該病毒的特征使其能在豬場的豬群中快速繁殖和傳播。

  PED病毒被易感宿主攝入后,可在宿主腸道內繁殖,隨后隨糞便大量排出。寒冷、潮濕、骯臟、黑暗的豬舍有利于病毒的存活。病毒在直射陽光下可被殺滅,其對消毒劑也極敏感,尤其是雙鏈季銨類和過氧化合物類消毒劑。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傳播可以通過直接的接觸性傳播,或由非直接接觸的機械性方式,如蒼蠅、鳥類、狗、貓、靴子、衣服、車輛等進行傳播。

  豬流行性腹瀉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這3家豬場采取了多種措施:母豬初乳替代品、免疫增強劑、口服抗菌素、電解質和豬奶代乳品,用于挽救感染仔豬。在產仔舍的產床中放置取暖裝置、加熱墊或碎紙,用于改善仔豬的生活環境。然而,在這些方法中,沒有一種產品和方案可以挽救或改善受感染仔豬的存活能力(圖4)。

  出現流行性腹瀉癥狀的母豬在用抗生素治療以控制繼發性細菌感染后表現良好。使用可以減少發熱和乳腺炎癥的非甾體類消炎藥可促進患病豬的康復。很多豬場在母豬分娩后常用催產素。然而,該藥物對恢復進程的作用并不能得到直接的確定。

  預防應建立在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措施的基礎上,以控制蒼蠅、老鼠、鳥類、人員和車輛的流動。所有新引進的后備豬群都應進行隔離,并應從已知健康水平較高的豬群中引進。

  一旦疾病首次傳入豬場,控制措施的重點是應促使種豬群快速形成免疫力。在這3家豬場中,母豬用受感染仔豬的碎腸或糞便進行至少5d的返飼后,反應良好(已形成自然免疫)。在由分娩前進行3周返飼的母豬所產的仔豬中,95%的仔豬未表現出任何癥狀;有一些仔豬出現輕微的腹瀉癥狀,但很快痊愈(圖5)。

  如果并非所有的母豬都采取“返飼”,疾病預計還會復發。在這樣的豬場中,由無母源抗體的母豬哺乳的仔豬會出現上述臨床癥狀。

  對曾暴發流行性腹瀉但已痊愈的豬場,要完全消滅這種病是有可能的,方法是使種豬群保持對流行性腹瀉強大的免疫力。通過正確執行隔離和適應方案,以及從非常健康的豬群中引進后備豬,可以使豬群產生對該病的免疫力。同樣,新的感染也可通過執行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而得到預防。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