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群體發育。收蟻時孵化不齊,蟻蠶大小不勻,頭大尾小,吐絲多,向蠶座四周亂爬,表明體質虛弱。飼養過程中,用手觸蠶體或把蠶提起,如蠶收縮,有反抗作用的為健康蠶,無感覺的表明體質虛弱。大蠶期,用手背平觸蠶體,感覺冰冷的為健康蠶,有濕熱感的,表明體質不強。
2.看蛻皮前后的姿態。健康蠶將蛻皮時其頭胸部昂起,蛻皮齊一。如遲遲不入眠,入眠后頭胸部平伏,尾部細小;或出現半蛻皮或不蛻皮,都是體弱蠶或發病的征兆。
3.看吃葉。健康蠶食欲正常,殘桑很少。如下回喂葉,蠶匾內剩葉多,蠶行動呆滯,頭胸部昂起,蟄伏于蠶座或殘桑中,多屬體弱或發病的征兆。
4.看蠶糞。健康蠶糞為六角柱狀,黑色、堅硬。如蠶糞稀軟,形狀不一或數粒連成一串,粘于尾部,有污水泌出,多屬虛弱蠶或病蠶。
5.看行動。喂葉前,用口輕吹蠶體,如反應靈敏,頭胸昂起的為健康蠶。如反應遲鈍,經常靜止,或隱伏在蠶座中,或向四周亂爬,為體弱蠶或病蠶。
6.看體色。健康蠶體色清白。病蠶大都污濁灰暗,全身或部分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病斑,腹腳、尾角焦黑,皮膚松弛、褶皺或緊張發亮,節間膜失去伸縮性。
7.看脈搏。脈搏是蠶背脈管搏動的速度。病蠶脈搏在同一條件下,比健康蠶慢。中毒蠶或猝倒病蠶,起初比健康蠶快,以后比健康蠶緩慢,間歇不勻,直到完全停止。
8.看吐水。吐水多為患病蠶,有的大量吐水,有的胸部膨大少量吐水,有的頭胸卷曲吐水。
9.看病斑。蠶的氣門周圍、背部、頭胸交界處或尾部兩側,出現斑點的為有病蠶。
10.看青頭蠶、遲眠蠶。一般先從發育遲的青頭蠶或遲眠蠶中出現病蠶。
觀察發病的征兆,應以這些蠶為重點。如果青頭蠶、遲眠蠶沒有發病的征兆,說明整批蠶比較健康;如這批蠶已發現病情,應及時對大批蠶進行觀察,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治。當群體中出現少量病蠶,應丟掉病蠶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如病蠶數量較多,要及時隔離和淘汰,并對病蠶的不同種類進行藥劑防治。
2.看蛻皮前后的姿態。健康蠶將蛻皮時其頭胸部昂起,蛻皮齊一。如遲遲不入眠,入眠后頭胸部平伏,尾部細小;或出現半蛻皮或不蛻皮,都是體弱蠶或發病的征兆。
3.看吃葉。健康蠶食欲正常,殘桑很少。如下回喂葉,蠶匾內剩葉多,蠶行動呆滯,頭胸部昂起,蟄伏于蠶座或殘桑中,多屬體弱或發病的征兆。
4.看蠶糞。健康蠶糞為六角柱狀,黑色、堅硬。如蠶糞稀軟,形狀不一或數粒連成一串,粘于尾部,有污水泌出,多屬虛弱蠶或病蠶。
5.看行動。喂葉前,用口輕吹蠶體,如反應靈敏,頭胸昂起的為健康蠶。如反應遲鈍,經常靜止,或隱伏在蠶座中,或向四周亂爬,為體弱蠶或病蠶。
6.看體色。健康蠶體色清白。病蠶大都污濁灰暗,全身或部分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病斑,腹腳、尾角焦黑,皮膚松弛、褶皺或緊張發亮,節間膜失去伸縮性。
7.看脈搏。脈搏是蠶背脈管搏動的速度。病蠶脈搏在同一條件下,比健康蠶慢。中毒蠶或猝倒病蠶,起初比健康蠶快,以后比健康蠶緩慢,間歇不勻,直到完全停止。
8.看吐水。吐水多為患病蠶,有的大量吐水,有的胸部膨大少量吐水,有的頭胸卷曲吐水。
9.看病斑。蠶的氣門周圍、背部、頭胸交界處或尾部兩側,出現斑點的為有病蠶。
10.看青頭蠶、遲眠蠶。一般先從發育遲的青頭蠶或遲眠蠶中出現病蠶。
觀察發病的征兆,應以這些蠶為重點。如果青頭蠶、遲眠蠶沒有發病的征兆,說明整批蠶比較健康;如這批蠶已發現病情,應及時對大批蠶進行觀察,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治。當群體中出現少量病蠶,應丟掉病蠶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如病蠶數量較多,要及時隔離和淘汰,并對病蠶的不同種類進行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