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狐貉育成期常見病的防治

   日期:2016-04-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0    
    斷乳后到9月底為幼狐和幼貉的育成期,幼狐和幼貉斷乳后頭2個月是生長發育最快的時刻,此期間飼養管理得合理與否,對狐、貉體型大小和皮張幅度有很大的影響。飼養管理把好關的同時,關鍵是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以免因各種疾病而影響幼獸的生長發育或造成幼獸死亡,給養殖者帶來較大經濟損失。現將狐、貉育成期經常出現的疾病及其防治工作歸納如下。 

    1 胃腸炎 

    1.1 病因 

    主要是飼養管理不當,飼料質量不佳或突然更換飼料、飲水不清潔、日糧比例不當、調制方法不合理、采食量過大等造成;另外,引種時長時間運輸也可能造成此病發生;還有犬瘟熱、巴氏桿菌、大腸桿菌等病也可引起繼發性胃腸炎。 

    1.2 癥狀與防治 

    病初食欲減退,有時嘔吐,病后期食欲廢絕,精神沉郁,不愛活動。腹部卷縮,彎腰弓背,腸音增強,下痢,排出蛋清樣灰黃色或灰綠色稀便,也有排血便的,肛門及會陰部被毛附有稀便,污穢不潔,嚴重者可出現脫肛。到后期嚴重脫水,眼球塌陷,被毛蓬亂,昏睡、抽搐而死亡。當獸群大量患病時,應對全群投藥預防,選用氟哌酸較好。還可將鏈霉素或新霉素1~2萬國際單位溶于水中,倒入水盒令其自飲。對重癥者可內服磺胺脒,每天0.1~0.2g。當脫水衰竭時,可皮下多點注射5%葡萄糖20~30mL、樟腦油0.5~1mg。為使病獸盡快恢復食欲,可肌肉注射復合vD注射液,還可肌肉注射Vc0.5~1mg。 

    2 脫肛 

    2.1 病因 

    多因嚴重消化不良或胃腸炎而引起的腹瀉、便秘、直腸損傷等引起直腸脫出,幼狐、幼貉最易發。 

    2.2 癥狀與防治 

    動物排便后,從肛門脫出形如圓柱狀的彎曲管道。剛脫出的黏膜呈鮮紅色、有光澤、濕潤,若不及時治療,黏膜逐漸由紅變紫,重者變黑、壞死。發現脫肛要及時整復,首先用微溫的0.1%高錳酸鉀水溶液洗凈直腸上粘著的污物,再用2%~3%的明礬水沖洗,使水腫的黏膜收斂。用脫脂棉把脫出部分輕輕送回,邊揉邊送。送完后在肛門孔1cm處注射95%的酒精加等量2%的利多卡因封閉,一般封閉1~2次;也可在肛門周圍進行荷包縫合,縫合時松緊要適度,免得重新脫出或造成排糞困難,治愈后將縫線拆除。 

    3 中暑 

    3.1 病因 

    該病發生于盛夏季節,氣溫過高、通風不良,動物受陽光直射或斜射引起腦過熱(日射病)或全身受熱的刺激(熱射病)而引起,通常發病迅速,死亡率高。 

    3.2 癥狀與防治 

    狐、貉汗腺極不發達,體溫散發慢,極易引起體溫升高,精神沉郁,步伐搖擺,呈暈厥狀態,有的發生嘔吐,頭部震顫,呼吸困難,張口伸舌,氣喘不止,可視黏膜發紺,最后昏迷,痙攣而死亡。發生該病時,獸場要立即采取降溫措施,例如往地面澆水、加強通風設施等。對病獸要轉移到涼爽、通風的背陰處;頭部進行冷敷或冷水灌腸,心臟功能不全的狐、貉可皮下注射20%樟腦油0.5~1mL;對向陽處的獸籠要采取遮光、通風和往地面或籠舍上灑涼水等措施。 

    4 自咬病 

    4,1 病因 

    尚不清楚,假說很多,說法不一。幼獸8~9月份易發作。 

    4.2 癥狀與防治 

    病獸自己咬自己的尾部、臀部或身體其他某一部位,可造成死亡。病勢急劇,常突然發作,一夜之間便可將尾全部咬掉,咬腹側時可將腸管掏出。也有慢性經過的,先咬尾尖,后咬尾根,再咬臀或腹側。病獸安靜時,精神狀態和食欲正常。嚴重時幾天不吃,消瘦、抽搐或營養不良、貧血而死亡。防治:尚無特異性療法,可用輕質三合板做的枷板給病獸戴上,主要還是鎮靜和外傷處理,還可注射抗菌素類藥物。將鹽酸氯丙嗪0.5g、乳酸鈣0.5g、復合VB0.1g,研碎混均,分2份早、晚各1次混入飼料中喂服,也有使用洋金花、地塞米松、撲爾敏、VE和VB等綜合治療的。局部外傷處理是用雙氧水或碘酊清洗消毒后,抹磺胺軟膏(夏季為防蠅,可摻入2%的敵百蟲);還可試用自咬靈、自咬停等新藥,用法用量按說明書進行。 

    5 狐和貉斷毛、脫毛癥 

    5.1 病因 

    患有疥螨、蠕螨或吸血虱等體外寄生蟲。 

    癥狀與防,治疥螨蟲癥狀:皮膚紅腫、劇癢,皮膚潰瘍,形成黃白痂皮,似米糠狀。侵害部位:真皮層(鑿有孔洞,淺道)。蠕螨蟲癥狀:毛囊周圍有小紅突起,皮膚潰瘍、膿腫,有銀白色皮屑。侵害部位:毛囊。吸血虱蟲癥狀:奇癢,動物惶惶不安。侵害部位:皮下毛細血管。如果發現狐、貉患這3種寄生蟲病,可用2%敵百蟲或硫磺軟膏涂擦患部,也可肌肉注射阿維菌素或通滅。毛虱蟲癥狀:瘙癢難忍,啃咬皮膚和被毛,有鱗屑。侵害部位:皮膚和被毛。此病可用0.5%蠅毒靈或25%溴氰菊酯涂擦患部。 

    5.2 病因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禿毛癬,即皮癬。 

    癥狀與防治被毛出現灰色圓形禿斑,毛易斷,皮膚有痂皮。侵害部位:唇、鼻鏡、肛門周圍的皮膚。用2%碘酊或碘甘油涂擦患部。 

    5.3 病因 

    受風寒或潮濕環境刺激而引起的急性濕性皮炎。 

    癥狀與防治病情發展迅速,局部瘙癢,脫毛。侵害部位:唇、鼻、耳、肛門、腋下、鼠蹊部皮膚。防治時用消炎平或皮康霜涂擦患部,肌注地塞米松2~6mL,每天1次,連用3天。 

    5.4 病因 

    動物所利用的營養物質中某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而引起的營養缺乏癥。 

    癥狀與防治VB缺乏時,主要表現為全身被毛粗亂、逆立;VB2、VB12和泛酸缺乏時,主要表現為全身被毛一塊一塊地脫落,毛色變淺淡,有脂溢性皮炎癥狀;生物素和銅、鈷、硫、鋅、鐵、錳等微量元素或含硫氨基酸不足時,都會引起禿毛癥或食毛癥。總體表現為:表皮角化,被毛卷曲、褪色,啃咬并吃掉毛尖,針毛禿尖,絨毛變短,尾尖無毛,被毛似剪過一樣。防治:主要是分析原因,缺什么營養就補什么營養,預防斷毛和脫毛;日糧中各種營養物質要充足,搭配要合理。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