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菇轉色的管理

   日期:2015-07-0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0    
    香菇菌絲生長發育進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絲在一定條件下,逐漸變成棕褐色的一層菌膜,叫作菌絲轉色。轉色的深淺、菌膜的薄厚,直接影響到香菇原基的發生和發育,對香菇的產量和質量關系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環節。 

  轉色的方法很多,常采用的是脫袋轉色法。要準確把握脫袋時間,即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時脫袋。脫袋太早了不易轉色,太晚了菌絲老化,常出現黃水,易造成雜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難。脫袋時的氣溫要在15―25℃,最好是20℃。脫袋前,先將出菇溫室地面做成30―40厘米深、100厘米寬的畦,畦底鋪一層爐灰渣或沙子,將要脫袋轉色的菌袋運到溫室里,用刀片劃破菌袋,脫掉塑料袋,把柱形菌塊按5―8厘米的間距立排在畦內。如果長菌柱立排不穩,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橫架,菌柱以70―80度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脫袋后的菌柱要防止太陽曬和風吹,這時溫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75%―80%,有黃水的菌柱可用清水沖洗凈。脫袋立排菌柱要快,排滿一畦,馬上用竹片拱起畦頂,罩上塑料膜,周圍壓嚴,保濕保溫。待全部菌柱排完后,溫室的溫度要控制在17―20℃,不要超過25℃。如果溫度高,可向溫室的空間噴冷水降溫。白天溫室多加遮光物,夜間去掉遮光物,加強通風來降溫。光線要暗些,頭3―5天盡量不要揭開畦上的罩膜,這時畦內的相對濕度應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結水珠,使菌絲在一個溫暖潮濕的穩定環境中繼續生長。應注意在此期間如果氣溫高、濕度過大,每天還是要在早、晚氣溫低時揭開畦的罩膜通風20分鐘。在揭開畦的罩膜通風時,溫室不要同時通風,將二者的通風時間要錯開。在立排菌柱5―7天時,菌柱表面長滿濃白的絨毛狀氣生菌絲時,要加強揭膜通風的次數,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增加氧氣、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柱表面的干濕差,限制菌絲生長,促其轉色。當7―8天開始轉色時,可加大通風,每次通風1小時。結合通風,每天向菌柱表面輕噴水1―2次,噴水后要晾1小時再蓋膜。連續噴水2天,至10―12天轉色完畢。在生產實踐中,由于播種季節不同,轉色場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溫度條件不同,轉色的快慢不大一樣,具體操作要根據菌柱表面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轉色過程中常見的不正常現象及處理辦法。 

  ①轉色太淺或一直不轉色:如果脫袋時菌柱受陽光照射或干風吹襲,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噴水,恢復菌柱表面的潮濕度,蓋好罩膜,減少通風次數和縮短通風時間,可每天通風1―2次,每次通風10―20分鐘。如果空間空氣相對濕度太低或者溫度低于12℃,或高于28℃時,就要及時采取增濕和控溫措施,盡量使畦內濕度在85%―90%,溫度掌握在15―25℃。 

  ②菌柱表面菌絲一直生長旺盛,長達2毫米時也不倒伏、轉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氧,溫度雖適宜,但濕度偏大,或者培養料含氮量過高等。這就需要延長通風時間,并讓光線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濕差,迫使菌絲倒伏。如仍沒有效果,還可用3%的石灰水噴灑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時再蓋膜,恢復正常管理。 

  ③菌絲體脫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噴水的方法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濕度,使罩膜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 

  ④脫袋后兩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狀的菌絲體產生氣泡膨脹,局部片狀脫落,或部分脫離菌柱形成懸掛狀: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脫袋時受到外力損傷或高溫(28℃)的影響,也可能是因為脫袋早、菌齡不足、菌絲尚未成熟,適應不了變化的環境造成。解決辦法是嚴格地把溫度控制在15―25℃,空氣相對濕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長出新的菌絲,再促其轉色。 

  ⑤發現菌柱出現雜菌污染時,可用Ⅱ型克霉靈1:500倍液噴灑菌柱,每天1次,連噴3天。每次噴完后,稍晾再罩膜。 

  除了脫袋轉色,生產上有的采用針刺微孔通氣轉色法,待轉色后脫袋出菇。還有的不脫袋,待菌袋接種穴周圍出現香菇子實體原基時,用刀割破原基周圍的塑料袋露出原基,進行出菇管理。出完第一潮菇后,整個菌袋轉色結束,再脫袋泡水出第二潮菇。這些轉色方法簡單,保濕好,在高溫季節采用此法轉色可減少雜菌污染。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