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概念里,是不是消炎藥就是抗生素?其實消炎藥和抗生素是不同的,要區分這兩個概念,首先我們看一下炎癥的概念。
炎癥
炎癥通常稱為發炎。它是機體遭受有害刺激物的作用、特別是微生物感染時,在受作用的局部所發生的一系列復雜反應的病理過程——首先是引起組織的損傷,繼而出現血液循環障礙、白細胞游出及液體的滲出,最后常以組織增生、修復損傷而告痊愈。臨床上,發炎的部位常表現紅(局部充血)、腫(組織腫脹)、熱(炎區溫度升高)、痛(疼痛)及機能障礙(器官組織的機能下降)等癥候。
引起炎癥的原因較多,如高溫、射線、強酸、強堿、細菌、病毒等。下面是細菌引起局部炎癥過程的圖解。
消炎藥
消炎藥,是指抑制炎癥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通過抑制炎癥因子的產生,使炎癥得以減輕至消退,同時使炎癥引起的疼痛得以緩解,也就是減少圖中方框1中的一些促炎因子。
抗炎藥有兩大類:一類是甾體抗炎藥,即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另一類是非甾體抗炎藥,即解熱鎮痛抗炎藥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抗生素命名的由來
某些微生物對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抑制作用,這種現象稱為抗生。利用抗生現象,人們從某些微生物體內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質,并把這種物質稱為抗生素。
嚴格來說,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對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一類化學物質。如青霉菌產生的青霉素,灰色鏈絲菌產生的鏈霉素都有明顯的抗菌作用。抗生素分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產生,后者是對天然抗生素進行結構改造獲得的部分合成產品。
已知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有4種機制:
(1)抑制細胞壁的形成,導致細菌細胞破裂死亡,如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哺乳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不受這些藥物的影響。
(2)影響細胞膜的功能,如制霉菌素與真菌細胞膜中的類固醇結合,破壞細胞膜的結構。
(3)干擾蛋白質的合成,通過抑制生物蛋白酶的合成來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抗生素較多,如四環素類和氯霉素、鏈霉素等。
(4)阻礙核酸的合成,主要通過抑制DNA或RNA的合成,抑制微生物的生長,例如利福霉素、博萊霉素等。
抗生素與消炎藥的區別
抗生素不是直接針對炎癥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癥的細菌或真菌,消炎藥是針對炎癥的。他們產生效果的機理不同,在副作用,療效等也不盡相同。比如甾體類消炎藥的藥效就非常強,常用于大面積燒傷,結核病等急癥,但這類藥物副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