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發性銅缺乏:主要是由于飼料中含銅量不足或缺乏所引起。這種情況在缺銅地區較為常見,如長期飼喂在低銅土壤上生長的植物性飼料,久而久之,豬體發生銅缺乏。一般認為,飼料含銅量低于3mg/kg便可引起發病。 8-llmg/kg為正常值,3-5mg/kg為臨界值,在我國已知有兩類土壤含銅量低下,一類是缺乏有機質和高度分化的沙土,一類則是沼澤地帶的泥炭土和腐植土。在這些地區應引起重視。
(2)繼發性銅缺乏:土壤和日糧中含有足夠的銅,但因為存在影響動物體對銅吸收利用的不利因素而誘發銅缺乏癥。已經證明飼料中鉬含量過多時可防礙銅的吸收利用,其他金屬元素如鋅、鉛、鎘、銀、鎳、錳及維生素C和硫酸鹽、植酸鹽,也能影響銅的吸收利用而引起發病。實驗研究報道,當日糧中硫的含量達lg/kg時,約50%的銅不能被機體利用,另外當動物罹患各種胃腸疾病時,必然影響到銅的吸收利用,繼發銅缺乏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