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褐斑病又稱干皰病、輪枝霉等。有些地區發病比較嚴重,產量受到很大損失。
為害癥狀:菇蕾被害,生長發育不良,致使菌柄、菌蕾不能形成,變為干縮的白色小菌塊。子實體被害,菇蓋上產生許多針頭大小的褐色斑點,后來斑點擴大凹陷,中間灰白色,潮濕時,病斑上生有白色霉狀物,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菇柄被害,菇枘變粗變褐色,外層組織剝裂,長大后菇枘歪斜成畸形。
病原:此病是由半知菌亞門菌生輪枝霉侵染引起的,菌絲灰白色,分生孢子梗從菌絲上長出,分生孢子著生于小梗的頂端,呈卵圓形或橢圓形。
發生規律:病菌主要通過土壤,如覆土進入菇房,也能通過菇蠅、螨類、工具及人工操作帶入菇房,發病后產生分生孢子,借噴水、氣流、昆蟲傳播。高溫、高濕利于發病,噴水多,通風不良、結菇前覆土層濕度高,一般發病生。
防治技術
1. 農業防治
(1)培養料消毒 采用二次發酵,既利于蘑菇菌絲生長,又可抑制輪枝霉菌生長。
(2)覆土消毒 可用高濕處理,經60℃處理1小時。
(3)防蟲進入 采取措施,防止菇蠅、螨類進入菇房。
(4)控制溫濕度 在維持菇房溫度正常的條件下,應開窗通風換氣,降低濕度,覆土層要注意,濕度不宜過大。澆水后要及時通風降濕。
(5)及時鏟除病菇 發現病菇時,立即將病菇連菌絲體及10厘米深的培養料一并挖出,帶出菇房或田外燒毀,病穴用無菌土填平,同時,所有的用具用4%的甲醛消毒,以預防菌傳染。
2. 藥劑防治
(1)噴酒藥液 在菇長出前,可用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蓋土和床表面,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防霉寶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2)調換病土加藥劑防治 發病嚴重的,可將病土全部鏟掉,換用無病新土,重新覆蓋,并采取措施,降低床內溫濕度,必要時把所有蘑菇摘除,病菇深埋或燒毀,使菇床土干燥幾天,然后用2%福爾馬林噴灑菇床表面,待福爾馬林揮發后再噴水。注意:所有的用具用場%福爾馬林(甲醛)溶液消毒;噴福爾馬林容易出藥害,要特別小心,一是濃度不宜大,二是不能馬上播種(一般隔14天后),土要翻動,并通風,讓藥揮發,防止產生藥害。
為害癥狀:菇蕾被害,生長發育不良,致使菌柄、菌蕾不能形成,變為干縮的白色小菌塊。子實體被害,菇蓋上產生許多針頭大小的褐色斑點,后來斑點擴大凹陷,中間灰白色,潮濕時,病斑上生有白色霉狀物,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菇柄被害,菇枘變粗變褐色,外層組織剝裂,長大后菇枘歪斜成畸形。
病原:此病是由半知菌亞門菌生輪枝霉侵染引起的,菌絲灰白色,分生孢子梗從菌絲上長出,分生孢子著生于小梗的頂端,呈卵圓形或橢圓形。
發生規律:病菌主要通過土壤,如覆土進入菇房,也能通過菇蠅、螨類、工具及人工操作帶入菇房,發病后產生分生孢子,借噴水、氣流、昆蟲傳播。高溫、高濕利于發病,噴水多,通風不良、結菇前覆土層濕度高,一般發病生。
防治技術
1. 農業防治
(1)培養料消毒 采用二次發酵,既利于蘑菇菌絲生長,又可抑制輪枝霉菌生長。
(2)覆土消毒 可用高濕處理,經60℃處理1小時。
(3)防蟲進入 采取措施,防止菇蠅、螨類進入菇房。
(4)控制溫濕度 在維持菇房溫度正常的條件下,應開窗通風換氣,降低濕度,覆土層要注意,濕度不宜過大。澆水后要及時通風降濕。
(5)及時鏟除病菇 發現病菇時,立即將病菇連菌絲體及10厘米深的培養料一并挖出,帶出菇房或田外燒毀,病穴用無菌土填平,同時,所有的用具用4%的甲醛消毒,以預防菌傳染。
2. 藥劑防治
(1)噴酒藥液 在菇長出前,可用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蓋土和床表面,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防霉寶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2)調換病土加藥劑防治 發病嚴重的,可將病土全部鏟掉,換用無病新土,重新覆蓋,并采取措施,降低床內溫濕度,必要時把所有蘑菇摘除,病菇深埋或燒毀,使菇床土干燥幾天,然后用2%福爾馬林噴灑菇床表面,待福爾馬林揮發后再噴水。注意:所有的用具用場%福爾馬林(甲醛)溶液消毒;噴福爾馬林容易出藥害,要特別小心,一是濃度不宜大,二是不能馬上播種(一般隔14天后),土要翻動,并通風,讓藥揮發,防止產生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