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分
水分是茶樹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樹體的水約占55-60%,芽葉含水量高達70-80%。在茶葉采摘過程中,芽葉不斷被采收,又要不斷地生長新梢,所以茶樹需要的水分比一般樹木林多得多。水分又是茶樹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營養物質的吸收、運輸以及光合、呼吸作用進行和細胞一系列的生化變化都必須有水的參與。
水分的不足和過多,都會影響茶樹的生育。當然水分足時,茶葉就不易生長或延遲發芽,降低發芽率。有時雖能發芽,但抽生的新梢矮小,很快形成“對夾葉”。如果嚴重干旱,還會引起茶樹體內一系列破壞性的生理變化,首先是新梢的頂端生長停止,頂芽和幼葉向樹冠面上成熟葉子“奪水”,接著這些成熟葉萎蔫下垂,嚴重時焦枯脫落,甚至整個植株枯萎死亡。
茶樹對雨濕條件的適應性較為廣泛。一般適宜種茶地區要求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空氣相對溫度80%左右,但從現有世界種茶地區的雨濕條件來看,有的年雨量高達4000毫升,個別地區個別年份高達8000毫升以上,最大月雨量也有多達1000-1500毫米的;也有連續4-5個月滴水未見的干熱環境。茶樹處于這種干熱環境,通過種植遮蔭樹與灌溉也能正常生長。但就多數種茶區域看,年雨量在1000-3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0-80%之間,而且雨量分布均勻,溫度較穩定,尤其在3-10月生長季節平均月雨量達100-200毫米,相對溫度穩定在80%左右,基本能滿足茶樹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干旱是與濕潤比較而言,茶樹需要比較濕潤的環境,便過濕,尤其是地下水位過高,土壤溫度過大時,通氣不良,氧氣缺乏,會產生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往往會阻礙根系的呼吸和養分吸收,致使根部受害,吸收根減少,輸導根逐漸變為黑褐色而腐爛枯死。地上部葉子變黃色,枝干回枯,出現落葉枯枝等癥狀,造成茶樹濕害。因此,地下水過高或積水時,應采取合理的排水或填土措施,以利茶樹根系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