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蔬菜大棚反季節栽培蘑菇要點

   日期:2016-03-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7    
 1、塑料大棚的搭建寬6米、長30米的標準大棚,南北走向,留南北兩扇門后四周覆一層厚0.65mm以上的多功能無滴長壽膜并用土壓實,頂上每8―10m開設0.5m×0.5m大小可開可關的通風口,膜外用厚5―8厘米的草扇覆蓋,草扇外再用大棚膜覆蓋,并用壓膜線固定。大棚內設2只床架,種3層,大棚中間留1米,兩邊各留0.9米,床架寬1.6米,層高0.55米,每只大棚實種面積250平方米。

2、培養料配方(按111平方米計)

(1)稻草1500―2000千克,干牛糞2000―2500千克,尿素10―15千克,過磷酸鈣40―50千克,食用菌專用生石膏40―50千克,石灰30―40千克,水適量。

(2)稻草1500―2000千克,食用菌專用生物有機肥250千克,尿素7.5―10千克,過磷酸鈣40―50千克,食用菌專用生石膏40―50千克,石灰30―40千克。水適量。

(3)稻草2000―2500千克,尿素20―25千克,硫酸銨40―50千克,過磷酸鈣50―60千克,食用菌專用生石膏40―50千克,石灰適量,水適量。培養料的所有原料要求新鮮、干燥、未受潮、不發霉,生料的碳氮比為30―33∶1,發酵后熟料的碳氮比為17∶1。

3、堆料發酵根據天氣條件及品種特性選擇適宜的堆料時間,一般是9月上中旬。

3.1預堆干牛糞預堆7―10天,濕牛糞預堆20天左右,每3―5天翻堆1次。食用菌專用生物有機肥不需要預堆。堆料前2―3天將稻草澆水預濕,以便吸足水分。

3.2室外發酵(前發酵)

(1)建堆:先鋪一層2.5米寬,0.3米厚的稻草,再鋪一層厚為2厘米左右的糞,這樣一層稻草一層糞,各10層左右,并均勻加入尿素、食用菌專用生石膏、過磷酸鈣、硫酸銨等輔料。堆高約1.5米,頂呈龜背形,并充分澆水。

(2)翻堆:前發酵要求根據天氣、堆溫變化情況翻堆4次,間隔時間一般為4天、3天、3天、2天。第1次翻堆要澆足水分;第2次翻堆時料堆縮至寬2米,高1米,并改善通氣條件;第3次翻堆時加入石灰,調節水分和料的生熟度,注意改善通氣條件;最后一次翻堆時需在底部和中間做通風道。料堆后期忌雨淋。前發酵的優質培養料標準:料呈深咖啡色,生熟度適中,草柔軟而有彈性、長度在12厘米左右,且有韌性不易拉斷,料含水量適中(糞草料62%左右,合成料67%左右)。

3.3棚內發酵(后發酵)料進房前1周用甲醛1.5―2.5千克,敵敵畏1千克,熏悶24小時后打開門窗大通風。料進房后5―6小時開始升溫,料溫升到62℃左右維持6―8小時,50℃左右保持7―10天,每隔3―4小時通風一次。后發酵后優質培養料標準:表層和內部可觀察到白色有益的真菌和放線菌的菌絲,培養料變為黑褐色,柔軟而有彈性,有韌性而不黏手,有香味而無氨味,含水量62%左右,氨含量0.04%以下。

3.4鋪料與播種要求將蘑菇料均勻地鋪在各層床架上,邊翻料邊平整,做到厚薄均勻、松緊一致,厚度一般為15―20cm。選耐低溫能力強、品質優良的菌種如2796等,待料溫降至28±1℃時方可播種。

4、播種后管理播種后3天內,應盡量少通風,保持相對濕度減少水分蒸發,促進菌種萌發和菌絲吃料。3天后,菌絲已經萌發并向培養料表面生長,應逐漸加大通風促進菌絲迅速生長,并抑制雜菌的發生,當菌絲長至培養料1/2時,松料一次。

5、覆土材料準備及使用待菌絲長滿培養料后,徹底檢查菇床有否雜菌和害蟲,若有雜菌、害蟲,要及時處理,通風保持料表面干燥,并采取全面“搔菌”措施,方能進行覆土。覆土材料有河泥礱糠和細土礱糠兩種。河泥礱糠的制作,按每111平方米的栽培面積,選擇無化工及病原菌污染、無雜物的河泥2000―2500千克,無蟲害、不霉變、不腐爛的礱糠275―300千克。將礱糠在2%左右的石灰水中浸泡24小時,撈起瀝出水后,與河泥拌勻,攤撒在料表面,厚1.5―2厘米,通風至表層無水漬后,戳洞、適當減少通風管。細土礱糠的制作,取地表30厘米以下,無草根、雜物的菜園土,敲碎、過篩后消毒備用,111平方米栽培面積需細土3000千克左右、干礱糠125―150千克。徹底滅蟲殺菌后的細土和礱糠充分拌勻,調水至半干半濕,均勻攤撒在料表面,厚2厘米左右。

6、覆土后管理

(1)河泥礱糠覆土后管理:覆土后,保持適當通風,菇房內相對濕度在90%左右,出菇潮后,根據覆土層的濕度適當補水,避免大水重噴。

(2)細土礱糠覆土后管理:覆土后調水在當天進行,2天內調好,每1平方米調水量為4.5千克左右,掌握先輕后重,避免板結。注意適當通風,待子實體長至黃豆大小時,再噴出菇水。

7、采收采收標準為子實體直徑3厘米左右,菇形完整、飽滿、有彈性、未開傘。直徑超過3厘米的子實體應及時采收。高峰期每天早晚各采一次,落潮菇及潮頭菇一天一次傍晚采取。薄皮菇、畸形菇、開傘菇及病菇及時采收和清理。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