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建立攔魚設施
水庫在放養魚類之前,必須在水庫所有的進、出水口建好攔魚設施,并加強日常維護,以防發生逃魚。
水庫攔魚設施,主要有網攔魚設施,電攔魚設施和竹、木柵欄攔魚設施3種。網攔魚設施具有攔魚效果好,設備簡單,成本低廉,安裝管理方便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攔魚網的網長和網高均要比攔截處的實際寬度和深度分別增加10%~15%,網目大小要因放養魚類大小而定,水平縮結系數一般取0.6~0.7,通常采用打樁式和拋錨式兩種方式安裝固定;電攔魚設施是根據魚感電后能回避的原理設計的,當魚游,向電柵,遇到一定強度的電場,即會受到電的刺激改變自己的游向,而起到攔魚作用;竹、木柵欄攔魚設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但經不起大流量洪水的沖擊,安全性能差,現已很少使用。
二、要放養經濟魚類
1.種類選擇。我國大多數水庫中浮游生物數量多,因此,鰱、鳙魚是主要的養殖對象,為了充分利用其它餌料資源,還可放養以食底棲生物為主的雜食性鯉、鯽和草食性的草魚、鳊、魴等。
2.魚種質量。投放水庫中的魚種,如果規格小,覓食能力差,入庫后常密集成團游泳,難以吃到餌料,生長緩慢,同時它們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力差,易被兇猛魚類捕食,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響水庫養魚經濟效益;反之,投放魚種的規格大,養魚效益高,但所需生產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據水庫大小、兇猛魚類的危害程度等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我國目前對魚種規格的要求一般是:鰱、鳙體長11.5~13.2cm,草魚體長13.2~14.8cm,鯉、魴魚體長6.6~8.3cm。投放水庫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游動活潑,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3.放養密度。①小型水庫。水淺有利于餌料生物的繁殖和魚類的生長,兇猛魚類數量少,易于清除,從事養魚生產可分為"稀放粗養"和"密放精養"兩種方式。"稀放粗養"方式一般每667平方米放養體長13~14cm的魚種80~100尾,其中鰱魚占40%,鳙占50%,草魚占4%,鯉、鳊魚各占3%左右。"密放精養"式的小型水庫,養殖品種、數量、搭配比例均應根據餌料、肥料的多少,庫水的營養狀況等來決定,一般每年每667平方米放養體長13~14cm的魚種300~400尾,其中鰱占50%,鳙占30%,草魚占10%,鯉魚、鳊魚各占5%。②大中型水庫。因面積大、水深、庫容大、水庫生態條件極為復雜而且又很難控制,魚類主要依靠庫內天然餌料進行粗養,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據水庫的營養類型決定。富營養型水庫,每667平方米可放110~140尾,其中鰱魚占35%~40%,鳙魚占50%~55%,草、鯉、鳊等可占5%~15%;一般營養型水庫,每667平方米可放養80~110尾,其中鰱魚占30%~35%,鳙占55%~60%,草、鯉、鳊等可占5%~15%:貧營養型水庫,每667平方米可放50~80尾,其中鰱魚占25%~30%,鳙魚占60%~65%,草鯉、鳊等可占5%~15%。
三、要合理確定水庫養魚周期
從魚種投入水庫養殖時起,至捕撈起水經歷的時間叫水庫養魚周期。由于各水庫的自然條件不一,魚的生長速度也不一致,為了使投放的魚種在養殖周期內達到商品規格,每個水庫應當確定合理的養魚周期。一般較大型水庫,養魚周期應長些,為3~4年;中小型水庫多數較肥,兇猛魚類容易控制,入庫魚種成活率高,魚生長快,養魚周期為1~2年。
水庫在放養魚類之前,必須在水庫所有的進、出水口建好攔魚設施,并加強日常維護,以防發生逃魚。
水庫攔魚設施,主要有網攔魚設施,電攔魚設施和竹、木柵欄攔魚設施3種。網攔魚設施具有攔魚效果好,設備簡單,成本低廉,安裝管理方便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攔魚網的網長和網高均要比攔截處的實際寬度和深度分別增加10%~15%,網目大小要因放養魚類大小而定,水平縮結系數一般取0.6~0.7,通常采用打樁式和拋錨式兩種方式安裝固定;電攔魚設施是根據魚感電后能回避的原理設計的,當魚游,向電柵,遇到一定強度的電場,即會受到電的刺激改變自己的游向,而起到攔魚作用;竹、木柵欄攔魚設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但經不起大流量洪水的沖擊,安全性能差,現已很少使用。
二、要放養經濟魚類
1.種類選擇。我國大多數水庫中浮游生物數量多,因此,鰱、鳙魚是主要的養殖對象,為了充分利用其它餌料資源,還可放養以食底棲生物為主的雜食性鯉、鯽和草食性的草魚、鳊、魴等。
2.魚種質量。投放水庫中的魚種,如果規格小,覓食能力差,入庫后常密集成團游泳,難以吃到餌料,生長緩慢,同時它們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力差,易被兇猛魚類捕食,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響水庫養魚經濟效益;反之,投放魚種的規格大,養魚效益高,但所需生產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據水庫大小、兇猛魚類的危害程度等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我國目前對魚種規格的要求一般是:鰱、鳙體長11.5~13.2cm,草魚體長13.2~14.8cm,鯉、魴魚體長6.6~8.3cm。投放水庫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游動活潑,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3.放養密度。①小型水庫。水淺有利于餌料生物的繁殖和魚類的生長,兇猛魚類數量少,易于清除,從事養魚生產可分為"稀放粗養"和"密放精養"兩種方式。"稀放粗養"方式一般每667平方米放養體長13~14cm的魚種80~100尾,其中鰱魚占40%,鳙占50%,草魚占4%,鯉、鳊魚各占3%左右。"密放精養"式的小型水庫,養殖品種、數量、搭配比例均應根據餌料、肥料的多少,庫水的營養狀況等來決定,一般每年每667平方米放養體長13~14cm的魚種300~400尾,其中鰱占50%,鳙占30%,草魚占10%,鯉魚、鳊魚各占5%。②大中型水庫。因面積大、水深、庫容大、水庫生態條件極為復雜而且又很難控制,魚類主要依靠庫內天然餌料進行粗養,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據水庫的營養類型決定。富營養型水庫,每667平方米可放110~140尾,其中鰱魚占35%~40%,鳙魚占50%~55%,草、鯉、鳊等可占5%~15%;一般營養型水庫,每667平方米可放養80~110尾,其中鰱魚占30%~35%,鳙占55%~60%,草、鯉、鳊等可占5%~15%:貧營養型水庫,每667平方米可放50~80尾,其中鰱魚占25%~30%,鳙魚占60%~65%,草鯉、鳊等可占5%~15%。
三、要合理確定水庫養魚周期
從魚種投入水庫養殖時起,至捕撈起水經歷的時間叫水庫養魚周期。由于各水庫的自然條件不一,魚的生長速度也不一致,為了使投放的魚種在養殖周期內達到商品規格,每個水庫應當確定合理的養魚周期。一般較大型水庫,養魚周期應長些,為3~4年;中小型水庫多數較肥,兇猛魚類容易控制,入庫魚種成活率高,魚生長快,養魚周期為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