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腐病是蔬菜常見的一種毀滅性病害,是甘藍類蔬菜主要的病害之一。發病初期可引起葉斑和黑脈,直接影響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后期可導致植株萎蔫或枯死,常與軟腐病混合發生,造成大面積死棵,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減產減收。 一、發病癥狀 黑腐病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維管束病害。結球甘藍、球莖甘藍、芥藍等甘藍類蔬菜均可發病,還危害大白菜、蘿卜等蔬菜。幼苗出土前染病,不出苗,出土后染病子葉呈水浸狀,根髓部變黑,幼苗枯死。真葉染病,病菌可從葉緣侵入,出現“V”字形黃褐色病斑。從傷口侵入的,可在葉上任何部位出現不規則褐色斑,斑周圍淡黃色。病菌能沿葉脈、葉柄發展,蔓延到莖部和根部,致使莖部和根部的維管束變黑,引起植株萎蔫,直至枯死,剖開球莖,可見維管束全部變黑或腐爛,但無臭味,干燥條件下球莖黑心或干腐狀,這可區別于軟腐病。 二、發病規律 病害在春秋兩季均可發生,一般春季發病輕,秋季氣溫偏高、多雨發病重。蟲害嚴重及連作地往往發病重。栽培方法、施肥澆水不當、畦面積水易于發病。 三、防治方法 為了避免和減輕黑腐病的發生,可采取以預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1.選用抗黑腐病的優良品種,并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 2.從無病種株采種或播前種子消毒。可用50%代森銨洗種15分鐘,或用0.4%福美多拌種,洗凈晾干后播種。 3.合理施肥。土雜肥等有機肥料必須經過充分腐熟,追肥不能過多過濃,以防燒葉燒根;移栽時動作要輕,以免碰傷莖、葉;及時拔除病株,病穴用20%石灰水消毒;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發育;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有機肥、生物菌肥,改善土壤微生物條件。每畝苗床增施1公斤含硼、鋅、鉬等元素的復合磷酸二氫鉀肥,并在生長期間用5%該肥每15天葉面噴施1次,同時每畝施用1公斤肥力高生物菌肥。 4.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掉深埋;清理園田,深耕曬垡,減少病菌數量;選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塊;平整土地,高畦栽培利于灌水和排水;適時播種,適期蹲苗;通風透光好,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5.及時防治害蟲。蔬菜生長期應及時防治菜青蟲、小菜蛾、黃曲條跳甲等害蟲,以盡量減少傷口。可用BT乳劑400~5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殺,應爭取將害蟲消滅在三齡以前。 6.化學防治。發病初期應及時用藥,要重點保護苗期不受侵染,一旦發病,初期噴50%福美雙500倍液,并用硫酸鏈霉素100萬單位對水5000~6000倍液噴霧2次;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8%雷多米爾錳鋅可溶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或灌根,發病嚴重時可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