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病害的生態治理

   日期:2016-03-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0    
 一、水稻病害防治的共同點 
  1.水稻病害的防治是以生態調控為基礎,協調病害生態系,調控相應的農田生態系,避免或最低限度使用化學農藥,以達到水稻植株、稻谷、土壤、水流及空氣無污染無公害的目的。 
  2.任何水稻病害的防治,應重點突出廣泛利用抗病(蟲)優質高產品種,實施品種(抗病基因)多樣化,嚴防單一化。 
  3.施足基肥,推廣有機肥(及其制劑)、生物菌肥,制訂氮、磷、鉀的搭配使用標準,推廣因田配方施肥,有效控制化學氮肥。做到不早衰、不貪青、不倒伏。 
  4.合理排灌,提倡早促、早控、多露、輕曬的合理排灌方法,采用秧田和本田以水控肥、以水控菌、以水促長的濕潤灌溉方法,達到健身栽培和控制病菌、病害蔓延危害的目的。 
  5.低群體、稀播壯秧、莖壯葉健、不倒伏,一般常規稻每叢3苗~5苗,雜交稻2苗,達到每667平方米8萬基本畝。 
  6.預測預報。特別注意中長期的病害、氣象預報,重視短期預報,及時指導病害的防治。病害預測的主要根據:①稻種的抗病性水平及其易感期。②氣象條件。雨季或干旱,兩期低溫。③栽培技術。多肥、過密、矮稈易誘發病害。病害流行期的長短及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當地稻種抗病性水平、雨季(或干旱)的長短和遲早,以及低溫(20℃以下)持續的時間與水稻田易感期吻合的程度。 
  二、水稻病害防治的特異點 
  1.稻瘟病山區生態系(區)病害水平很高,只能利用抗性穩定而持久的抗病性高的品種,否則導致病害的大流行;丘陵區生態系(區)病害水平不穩定,易受氣候條件的干擾,一般年份里屬中等病害水平,以利用中等及其以上的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種類型為宜;丘陵山區對抗性水平的要求同山區;湖區平原生態系(區)病害水平較低,對抗性水平要求較低,一般年份里中等抗性上下水平的水稻品種便可種植,較適宜于高產品種、優質品種、名貴品種、特殊稻種等抗病性較低的水稻品種類型栽培。 
  嚴禁山區生態系(區)的稻田將化學氮肥作水稻穗肥施用,或在水稻生育后期追施氮肥,預防穗頸稻瘟的流行或大流行;丘陵地區或湖區、平原生態系(區)如栽種了抗病中等或以下的稻種,遇多雨年份特別要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和時期,嚴格控制以化學氮肥作穗肥施用。 
  選擇好播種期、移栽期,使水稻孕穗末期到始穗期躲開雨天和低溫(如寒露風)天氣,以防穗頸稻瘟的流行。 
  山區冷浸水田和深泥腳田,應開溝排水,注意烤田。湖區則應推廣高壟栽培以增高水溫、泥溫。其他地區以濕潤灌溉為主。 
  及時發現初始病株,控制發病中心,必要時及時做到穩、準、狠防治。 
  2.紋枯病早稻、中稻、晚稻的秧田和本田宜耕翻,深埋菌核以減少菌核的釋放量,有效控制菌核的侵染,降低菌核萌發、菌絲蔓延危害的速率。雨后或灌水耕耙后,在田邊、田角徹底打撈菌核,有效減少菌核成倒金字塔形的惡性積累。 
  大力推廣堆肥、餅肥、植物殘體等有機改良劑的施用,以防治紋枯病為主的多種土傳病害,改良土壤微生物區系,促進植株生長,促進誘發抗性的產生。推廣小叢稀植,保證有效穗數,嚴格控制大基本苗,大分蘗數。過分密植的大群體,矮稈品種不宜種植。 
  井岡霉素仍是安全、無污染、有效的藥劑,宜于分蘗末期、孕穗后期各施藥1次,視病情發展情況再定是否施藥。晚稻須根據寒露風(20℃以下)到來的遲早和強度、病情,以確定是否第2次施藥防治。 
  3.白葉枯病非病區應加強對水稻種子的檢驗,杜絕病種子的調入,并對調入種子消毒。選好秧田,秧田期濕潤灌溉為主,防止淹苗,本田不串灌、漫灌,防止洪水淹泡。杜絕病田水流入非病田,有效控制白葉枯病的流行。風口的稻田和江、河、湖邊等地帶宜種植抗病力強的水稻品種。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