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河北定興皖西白鵝養殖場,一群白鵝爭食著一種散發著清香的飼料。而在距離此地六七十公里的一個養羊基地,因為給羊喂食了這種飼料,空氣中幾乎感覺不到通常養殖場中的異味、膻味,并且,這里出產的羊肉也更為搶手。
這是筆者日前在當地采訪時感受到的情景。上述兩地,都是河北農業大學的秸稈(草)微生物多功能復合菌劑發酵飼料養殖示范基地。
秸草飼料化一舉兩得
“秸稈用則利,棄則害。”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朱寶成對此深有體會。每年收獲后留下的秸稈被就地焚燒,給各地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而且屢禁不止。而與此同時,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受糧食產量和價格的雙重制約。“如果能將全國1/3的秸稈加工成飼料,就可以節約飼料用糧5000萬噸,也可以大大緩解人畜爭糧的問題。”朱寶成說。
據了解,目前,在我國生豬養殖成本構成中,飼料占60%~70%,其他反芻動物的養殖成本也大致如此。因此,開發利用優化秸草養畜,可大大降低飼養成本。
另外,我國80%的羊肉供給和90%以上的牛肉供給均來自于農區,采用有效方法處理農區豐富的秸稈資源,可以擴大草食性牲畜優質飼料的來源。
不僅是秸稈,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委員會主任李毓堂看來,還要充分利用、開發龐大的秸草資源。“除農區農作物秸稈、花生秧、瓜薯秧等副產品外,林業上的枝葉和草原上的枯草、野生草等加在一起,總量可達十幾億噸。因此,如采取微生物菌劑發酵的方法,將其一半制作成優質牧草用于養殖業,將對我國‘三農’(牧)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秸草變飼料
李毓堂告訴筆者,秸草多功能菌劑發酵優化技術不同于一般的秸稈氨化(加尿素等無機氮)發酵技術。而是在此基礎上,加入高密度特種復合微生物菌劑,通過深化降解纖維素、木質素,轉化無機氮,大幅增加揮發性脂肪酸能量物質、多種益生菌及消化酶,使秸草轉化為能量高、含蛋白12%以上的優質飼料。
李毓堂說:“這種菌種的篩選非常不易,在國外也極為少見。對其進行工廠化生產,為下一步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這也許具有革命性意義。”百綠國際草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谷對該技術如此評價。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則認為,該技術思路新穎,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急需國家支持
但是,這項技術目前在政策上尚未得到應有的支持,也沒有被列入技術推廣名錄中,除了教育部門在項目上有所支持,發展改革委和農業部門都未加以注意。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委員會日前在河北省組織了秸草多功能菌劑發酵優化飼料現場觀摩與交流會,吸引了很多企業界人士的關注。
“哪位需要,可以贈送菌劑。發酵幾噸秸稈飼料,飼喂1個月,就可以知道效果。”朱寶成在現場準備的袋裝菌劑被一搶而空。
來自天津、之前在外貿公司做銷售的許紅英對這一技術很感興趣。她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建議:“這項技術應由農業部鑒定、推廣,并配套相應的機制和方法,有計劃地組織推進。”
李毓堂認為,必須從國家層面對這項技術加以規模化、組織化、戰略化地推進。“該技術節糧興牧,治理污染,還可增加農民收入。如果中試和生產應用效果確實不錯,一定要在政策上、科研上進行扶持,將其列為國家重點推廣措施之一。沒有政府的支持,這項技術很難發展,學術團體所提供的幫助總是有限的。”
這是筆者日前在當地采訪時感受到的情景。上述兩地,都是河北農業大學的秸稈(草)微生物多功能復合菌劑發酵飼料養殖示范基地。
秸草飼料化一舉兩得
“秸稈用則利,棄則害。”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朱寶成對此深有體會。每年收獲后留下的秸稈被就地焚燒,給各地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而且屢禁不止。而與此同時,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受糧食產量和價格的雙重制約。“如果能將全國1/3的秸稈加工成飼料,就可以節約飼料用糧5000萬噸,也可以大大緩解人畜爭糧的問題。”朱寶成說。
據了解,目前,在我國生豬養殖成本構成中,飼料占60%~70%,其他反芻動物的養殖成本也大致如此。因此,開發利用優化秸草養畜,可大大降低飼養成本。
另外,我國80%的羊肉供給和90%以上的牛肉供給均來自于農區,采用有效方法處理農區豐富的秸稈資源,可以擴大草食性牲畜優質飼料的來源。
不僅是秸稈,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委員會主任李毓堂看來,還要充分利用、開發龐大的秸草資源。“除農區農作物秸稈、花生秧、瓜薯秧等副產品外,林業上的枝葉和草原上的枯草、野生草等加在一起,總量可達十幾億噸。因此,如采取微生物菌劑發酵的方法,將其一半制作成優質牧草用于養殖業,將對我國‘三農’(牧)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秸草變飼料
李毓堂告訴筆者,秸草多功能菌劑發酵優化技術不同于一般的秸稈氨化(加尿素等無機氮)發酵技術。而是在此基礎上,加入高密度特種復合微生物菌劑,通過深化降解纖維素、木質素,轉化無機氮,大幅增加揮發性脂肪酸能量物質、多種益生菌及消化酶,使秸草轉化為能量高、含蛋白12%以上的優質飼料。
李毓堂說:“這種菌種的篩選非常不易,在國外也極為少見。對其進行工廠化生產,為下一步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這也許具有革命性意義。”百綠國際草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谷對該技術如此評價。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則認為,該技術思路新穎,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急需國家支持
但是,這項技術目前在政策上尚未得到應有的支持,也沒有被列入技術推廣名錄中,除了教育部門在項目上有所支持,發展改革委和農業部門都未加以注意。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委員會日前在河北省組織了秸草多功能菌劑發酵優化飼料現場觀摩與交流會,吸引了很多企業界人士的關注。
“哪位需要,可以贈送菌劑。發酵幾噸秸稈飼料,飼喂1個月,就可以知道效果。”朱寶成在現場準備的袋裝菌劑被一搶而空。
來自天津、之前在外貿公司做銷售的許紅英對這一技術很感興趣。她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建議:“這項技術應由農業部鑒定、推廣,并配套相應的機制和方法,有計劃地組織推進。”
李毓堂認為,必須從國家層面對這項技術加以規模化、組織化、戰略化地推進。“該技術節糧興牧,治理污染,還可增加農民收入。如果中試和生產應用效果確實不錯,一定要在政策上、科研上進行扶持,將其列為國家重點推廣措施之一。沒有政府的支持,這項技術很難發展,學術團體所提供的幫助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