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薄層狀或片狀腐敗變質的現象
有些青貯料槽打開,橫斷面中會出現間隔的薄層狀或間隔的小片狀霉變現象。造成這樣的現象有幾點原因。
1、原料填壓不實,殘存氧氣,延長植物細胞的呼吸作用,同時熱量積累,致溫度過高,養分損失加大,抑制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活動,以致降低青貯飼料的口味和質量。
2、制作青貯的過程中將霉變或帶泥土的飼草或秸稈混入其中。
3、青貯原料中的含糖量低。
4、青貯原料中含水量不適。
要避免以上霉變腐敗現象,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青貯料的質量還決定于原料切碎與壓緊的程度,原料切短是為了壓得緊實,最大限度地排除窖內的空氣,給乳酸菌發酵創造條件。青飼料切得短,汁液流出多,為乳酸菌提供營養,以便盡快實現乳酸發酵,減少原料養分的損耗。
2、嚴禁霉變飼草秸稈和帶泥土飼草秸稈進入青貯池。
3、調節原料的含糖量,即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是降低原料含水量,使糖分含量的相對濃度提高 ;二是直接加一定量的糖蜜 ;三是與含糖分高的飼料混合青貯 。
4、在制作青貯飼料的裝填過程中首先要調節好原料的含水率,含水率太高,調制的青貯酸度大,開窖后極易變質腐爛 ;含水率太低,原料太干不易壓緊,容易霉變。優質青貯一般要求含水率 60% ~ 75%。
二、青貯窖四角、四邊或窖頂出現腐敗現象
這種霉變的原因是裝填過程中窖的四角、四邊沒有壓實或密封后塑料膜和飼草之間留有一定空間造成的。要避免出現這種現象,裝填過程中,窖的各個方向都要壓實,密封前在飼草界面上撒一定量食鹽,也可以密封后在塑料膜上面用土壓實。
三、開窖后青貯飼料變質的問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二次發酵”所致。“二次發酵”指經過乳酸發酵后的青貯料,在開窖后因為環境改變,引起發酵。正常保存的青貯料是依靠厭氧條件和乳酸發酵后的特殊環境才能長期保持完好。一旦開啟打破了厭氧條件,暴露在空氣中的青貯飼料就會升溫、變質。
預防出現“二次發酵”的辦法:青貯前控制好原料的含水量,將水分高的原料晾曬,使盡快蒸發水分,達到含水率 60% ~ 70%, 經過這樣加工的青貯料,開啟后較少發生二次發酵或發生的程度輕;啟窖后分層取用,每天挖取暴露表面層厚度在30 厘米以上,挖后的表面要整齊,不可亂挖,防止大量空氣進入窖內;使用露保美、丙酸、山梨酸、尿素等青貯添加劑,這類添加劑在青貯料開啟后產生抑菌的作用,減輕再次發酵,防止青貯料營養和干物質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