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地播種
豌豆為深根性作物,深耕有利于根系發育,多施基肥有明顯的增產作用。一般畝施腐熟糞肥2000~3000公斤、過磷酸鈣20~30公斤或復合肥30~40公斤。
豌豆春播在3~5月份,日光溫室在8月份播種。播前用40%鹽水精選種子,漂去癟籽。種子低溫春化處理可降低著花節位、提早開花和促進分枝,增加產量。低溫春化處理的方法是,在播種前用清水浸種2小時,水量為種子容積的一半,浸種期間經常翻動,使種子充分吸漲后撈出,在室溫下催芽1天左右,其間定期用清水沖洗,補充水分,待種子開始萌動時放在0℃~5℃下處理10~20天,便可取出播種。
進行低溫春化處理后的豌豆種子可再用根瘤菌拌種,能增加根瘤數量,促進莖葉生長,結莢多,產量增加。其拌種方法很簡單,將種用根瘤菌粉10~15克/畝,加少量水與種子拌勻后便可播種。
多數地方采用平畦栽培,低洼多濕地可壟栽,條播或穴播。適當密植,增加群體株數,單株分枝和結莢數是增產的關鍵。一般行距20~30厘米、株距3~6厘米或穴距8~10厘米,每穴2~3粒。株形較大的品種一般行距50~60厘米,穴距20~23厘米,每穴2~3粒。播種后踩實以利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吸水并保墑,蓋土厚度4~6厘米。豌豆種子大,發芽時間長,播種太淺,易風干失水,造成缺苗斷壟。
二、田間管理
現蕾開花前澆小水,并追施速效性氮肥,促進莖葉生長和分枝,并可防止花期干旱。開花期不澆水,中耕保墑防止發生徒長。待基部莢果已坐住開始澆水,并追施磷鉀肥,以利增加花數、莢數和種子粒數。結莢盛期保持土壤濕潤,促進莢果發育。待莢果數目穩定,植株生長減緩時,減少水量,防止倒伏。大風天氣不澆水,防止倒伏。蔓生的軟莢豌豆品種,生長期較長,一般應在采收期間再追施1次氮鉀肥,以防止早衰,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
豌豆易發生落花落莢問題,其原因與植株密度過大,肥水過多,營養生長過旺、開花期空氣干熱或遇熱風或大風天氣、開花期土壤干旱或漬水等因素有關。應選用優良品種、適時早播,并加強肥水管理工作,保證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以減輕落花落莢。
豌豆的蔓生和半蔓生品種,在株高30厘米左右應支架。多數用人字形架,株旁插桿,竹竿架的架桿間距1米左右,高粱稈架為20~30厘米,架頂交叉扎緊,同行架材間用鐵絲或尼龍繩橫綁3~4道,間距20~30厘米,以攔住豌豆莖蔓并加固支架。半蔓生種可支較矮的簡易籬架,橫綁1~2道。種植密度大或植株分枝多時,綁架時可適當疏枝,以利通風透光。
三、采收
軟莢豌豆在花后7~10天,莢已充分長大,豆粒尚未發育,為采收適期。嫩莢采收期可達20~40天,產量450~2000公斤/畝。食用嫩豆粒的硬莢豌豆在開花后15天左右,種子已充實,而種皮尚未變硬前采收。如采收過遲,豆粒中的糖分和維生素C減少,淀粉增多,可溶性氮減少,不溶性蛋白氮增加,品質變劣。嫩豆粒的青莢產量為400~900公斤/畝。食苗豌豆的嫩梢一般在播種后30天左右,苗高16~18厘米,有8~10片葉時收割,以后每隔10~20天收割1次,可收4~8次,嫩梢產量650~2000公斤/畝。
豌豆為深根性作物,深耕有利于根系發育,多施基肥有明顯的增產作用。一般畝施腐熟糞肥2000~3000公斤、過磷酸鈣20~30公斤或復合肥30~40公斤。
豌豆春播在3~5月份,日光溫室在8月份播種。播前用40%鹽水精選種子,漂去癟籽。種子低溫春化處理可降低著花節位、提早開花和促進分枝,增加產量。低溫春化處理的方法是,在播種前用清水浸種2小時,水量為種子容積的一半,浸種期間經常翻動,使種子充分吸漲后撈出,在室溫下催芽1天左右,其間定期用清水沖洗,補充水分,待種子開始萌動時放在0℃~5℃下處理10~20天,便可取出播種。
進行低溫春化處理后的豌豆種子可再用根瘤菌拌種,能增加根瘤數量,促進莖葉生長,結莢多,產量增加。其拌種方法很簡單,將種用根瘤菌粉10~15克/畝,加少量水與種子拌勻后便可播種。
多數地方采用平畦栽培,低洼多濕地可壟栽,條播或穴播。適當密植,增加群體株數,單株分枝和結莢數是增產的關鍵。一般行距20~30厘米、株距3~6厘米或穴距8~10厘米,每穴2~3粒。株形較大的品種一般行距50~60厘米,穴距20~23厘米,每穴2~3粒。播種后踩實以利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吸水并保墑,蓋土厚度4~6厘米。豌豆種子大,發芽時間長,播種太淺,易風干失水,造成缺苗斷壟。
二、田間管理
現蕾開花前澆小水,并追施速效性氮肥,促進莖葉生長和分枝,并可防止花期干旱。開花期不澆水,中耕保墑防止發生徒長。待基部莢果已坐住開始澆水,并追施磷鉀肥,以利增加花數、莢數和種子粒數。結莢盛期保持土壤濕潤,促進莢果發育。待莢果數目穩定,植株生長減緩時,減少水量,防止倒伏。大風天氣不澆水,防止倒伏。蔓生的軟莢豌豆品種,生長期較長,一般應在采收期間再追施1次氮鉀肥,以防止早衰,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
豌豆易發生落花落莢問題,其原因與植株密度過大,肥水過多,營養生長過旺、開花期空氣干熱或遇熱風或大風天氣、開花期土壤干旱或漬水等因素有關。應選用優良品種、適時早播,并加強肥水管理工作,保證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以減輕落花落莢。
豌豆的蔓生和半蔓生品種,在株高30厘米左右應支架。多數用人字形架,株旁插桿,竹竿架的架桿間距1米左右,高粱稈架為20~30厘米,架頂交叉扎緊,同行架材間用鐵絲或尼龍繩橫綁3~4道,間距20~30厘米,以攔住豌豆莖蔓并加固支架。半蔓生種可支較矮的簡易籬架,橫綁1~2道。種植密度大或植株分枝多時,綁架時可適當疏枝,以利通風透光。
三、采收
軟莢豌豆在花后7~10天,莢已充分長大,豆粒尚未發育,為采收適期。嫩莢采收期可達20~40天,產量450~2000公斤/畝。食用嫩豆粒的硬莢豌豆在開花后15天左右,種子已充實,而種皮尚未變硬前采收。如采收過遲,豆粒中的糖分和維生素C減少,淀粉增多,可溶性氮減少,不溶性蛋白氮增加,品質變劣。嫩豆粒的青莢產量為400~900公斤/畝。食苗豌豆的嫩梢一般在播種后30天左右,苗高16~18厘米,有8~10片葉時收割,以后每隔10~20天收割1次,可收4~8次,嫩梢產量650~2000公斤/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