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陽市,由于人們喜好吃狗肉,并且價格不菲,市場需求旺盛,從而吸引了各類人員從事肉用犬養殖。養殖規模大的上百頭,小的20~30頭,均采用從農村集市和農產家中收購幼犬的辦法進行飼養。但群養肉用犬多數在飼養1~2個月之后相繼死亡,養殖成功者寥寥無幾。筆者為此調查了貴陽市烏當區新莊村、洛灣村及云錦村等9戶肉用犬養殖戶得知,肉用犬的發病率在92.3%,死亡率均在86%。為何會出現如此高的死亡率和發病率?通過下述幾點分析,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1 原 因
1.1 群養肉用犬來源復雜,處在疾病潛伏期的犬較多。由于所收集的幼犬都是集市或農產家中購買的。而當地獸防部門一般只對生豬和牛馬等大家畜進行檢(防)疫,而犬、貓等小動物的檢疫目前還是薄弱環節,再加上收購幼犬的養殖戶缺乏相關疫病防治知識,因此不少患病幼犬被收購,健康幼犬和患病幼犬合群飼養,為傳染病的發生埋下巨大隱患。
1.2 “預防為主”的觀念淡薄。肉用犬在群養初期,沒有及時注射犬用五聯弱毒疫苗或六聯弱毒疫苗,對發現有明顯疾病癥狀的幼犬,沒有隔離和對飼養圈舍進行消毒,更沒有為假定健康犬進行緊急接種,延誤了預防和治療的關鍵時期,造成烈性傳染病在整個飼養群的蔓延,引起全群生病死亡或淘汰。
1.3 缺乏應有疾病防治技術和飼養技術。大多數肉用犬養殖戶缺乏應有的疾病防治知識,調查中通過對養殖戶的詢問和現有病犬癥狀的觀察、體溫測量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常規檢查和實驗室檢驗,認為造成犬發病率、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除了飼養管理外,犬瘟熱和犬病毒性腸炎等犬的常見病毒性傳染病和犬的蛔蟲病、絳蟲病、旋毛蟲病等寄生蟲病的防治不到位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再加上不懂肉用犬的科學飼養技術,完全是憑經驗在養犬,因此風險較大。
1.4 衛生觀念淡薄,管理差。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養殖戶都有飼養“一戶一狗”的經驗,認為犬的抵抗力強,耐粗飼,易喂養,不易生病。因此群養的肉用犬隨意關在一間房屋或放在院落內飼養,衛生條件極差,甚至死雞、死鴨和變質、腐敗的食物都用于喂養肉用犬,造成犬嘔吐、腹瀉經常發生,甚至部分犬因嚴重脫水而死亡。
2 具體對策
2.1 獸防人員應對集市上所出售的肉用幼犬開展檢(防)疫工作,杜絕傳染病的發生。養殖戶所購買的肉用犬不要急于混編成大群,應在第一個月內,實行“一犬一舍”的隔離飼養,觀察有無疾病的發生,發現病犬要及時治療。
2.2 收購的肉用幼犬往往來自四面八方,有些幼犬體內很可能攜帶犬瘟熱、病毒性腸炎的病原體,尤其是經過長途運輸自遠道轉運而來的幼犬。因此在隔離期間,如果幼犬健康無病,應及時接種犬用五聯弱毒疫苗或六聯弱毒疫苗(犬用五聯弱毒疫苗是狂犬病、犬細小病毒病、犬瘟熱、犬副流感、犬傳染性肝炎等五種傳染病弱毒疫苗的簡稱,六聯弱毒疫苗除上述五種犬的傳染病外,又增加了犬冠狀病毒弱毒疫苗,由解放軍農牧大學研制)進行預防接種,以提高仔犬對傳染病的免疫力。(1)具體免疫程序是:幼犬6周齡時為首次免疫時間,8周齡進行第二次免疫,10周齡進行第三次免疫。(2)有的幼犬在免疫接種前已感染病原體,但未呈現臨床癥狀,當在某些應激因素(生活條件的改變,長途運輸等)的影響下,仍可激發呈現臨床癥狀而發病,這就是某些犬在免疫接種后仍然發生犬瘟熱等疫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提高免疫效果,減少感染率,在收購幼犬時,最好先給幼犬肌注犬五聯高免血清4~5ml,1周后再注射1次,2周后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種五聯疫苗或六聯疫苗,這樣既安全可靠、又減少發病率。
2.3 實行科學飼養,合理搭配飼料
2.3.1 飼喂中要定時定量。定時是指每天飼喂的時間要固定,不能提前拖后。定時飼喂可使犬形成條件反射,每到喂食時間其胃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有規律地增強,饑餓感加劇,使食欲大增,對采食及消化大有益處。如果喂食時間不固定,就會破壞這一規律,不但影響采食和消化,還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定量是指每次飼喂的飼料量要相對穩定,不可時多時少,防止犬出現暴飲暴食或吃不飽的現象,造成消化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2.3.2 犬不同個體間的食量可能有很大差異,這要靠飼養者自己的觀察來確定。一般讓犬吃到八九成飽即可。同時根據不同季節、氣溫的變化調節飼料及飲水溫度,一般以40℃左右為最好。避免過冷過熱。但在炎熱的夏季可喂給冷食,冬季則必須加溫。當飼料的溫度超過50℃時,犬有可能不進食。
2.3.3 單一飼料的營養成份往往不平衡、不全面,多種飼料合理搭配,則可使營養成份相互配合、取長補短、起到平衡作用,有利于犬的生長發育。因此飼喂過程中既要飼喂植物性飼料,同時也要適當配合動物性飼料,使生長發育的速度加快。
2.3.4 飼料一定要保持清潔、新鮮,防止霉爛變質。飼料的種類和質量要保持相對穩定,尤其是主要飼料,不要突然改變,以防影響犬的口味而不能進食,甚至引起胃腸道疾病。若要更換飼料品種時,應逐漸進行,使犬的口味和消化機能與新的飼料逐漸適應。同時根據不同飼料的特點合理調制,做到洗凈、切細、煮熟、調勻等,以提高犬的食欲,促進消化、吸收。例如,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飼料要充分煮熟,因為犬吃食大量生淀粉后,消化不良,易引起胃腸脹氣而腹瀉;生大豆子粒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和血液凝聚素,有豆腥味,適口性差,加熱能破壞這種酶,可提高其適口性、營養價值和蛋白質的利用率。
2.3.5 飼料中添加0.5%~1%食鹽,既可補充部分微量元素,又可改善飼料的口味,刺激犬的食欲。并加入適當的抗生素,起到防病的作用。
2.4 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犬的寄生蟲病是造成犬發病率、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應進行預防性驅蟲。(1)犬蛔蟲病可采用左旋咪唑10mg/kg體重,或用甲苯咪唑10mg/kg體重,內服,每天服2次,連服2天。磺苯咪唑15mg/kg體重或用噻嘧啶(抗蟲靈)5~10mg/kg體重,內服。或用枸椽酸哌嗪(驅蛔靈)100mg/kg體重,內服。(2)犬旋毛蟲病可試用丙硫咪唑治療,用量按25~40mg/kS體重?日,分2~3次口服,5~7天為1療程。(3)犬絳蟲病可采用吡喹酮5~10mg/kg體重?次或氫溴酸檳榔素2~4mg/kg體重,口服,使病犬絕食12~20小時后給藥。為了防止嘔吐,應在服藥前15~20分鐘給予稀碘酊液(水10ml,碘酊2滴)。或鹽酸丁萘脒25~50mg/kg體重1次口服,驅除細粒棘球絳蟲用50mg,間隔48小時再用1次。
2.5 搞好犬舍和食具的消毒,并滅鼠和滅蚊蟲,對肉用犬的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2.5.1 犬舍每天都要清掃,隨時清除糞便并消毒,每年春秋季各進行1次徹底大消毒,以消除環境中各類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藥液有10%~20%漂白粉溶液,0.3%~0.5%過氧乙酸溶液,0.3%~1%農樂(復合酚)溶液,1∶60~100的農福溶液,1∶800~2000的威島牌消毒劑等。尤其在每批肉用犬出圈后,應全面清掃、徹底消毒1次。
2.5.2 犬舍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保持干燥。
2.5.3 用過的食具、水盆要及時清洗,剩余的食物要倒掉,不要留在食盆內。食具、水盆每周要消毒1次,可用0.1%新潔爾滅,1∶2000的威島牌消毒劑,或2%~3%熱堿水浸泡20分鐘,最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直到無消毒藥味為止。
2.6 養殖戶在飼養肉用犬之前,應參加畜牧獸醫人員舉辦的各類肉用犬飼養管理知識培訓班的學習,并與肉用犬養殖示范戶交流,提高本人的飼養技能。降低肉用犬飼養的風險性,推進肉用犬養殖業的發展。
3 小 結
要想通過肉用犬的飼養達到致富的目的,必須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只有在掌握疾病防治技術和飼養技術的基礎上才能降低肉用犬飼養的風險,真正實現養肉狗致富。
1 原 因
1.1 群養肉用犬來源復雜,處在疾病潛伏期的犬較多。由于所收集的幼犬都是集市或農產家中購買的。而當地獸防部門一般只對生豬和牛馬等大家畜進行檢(防)疫,而犬、貓等小動物的檢疫目前還是薄弱環節,再加上收購幼犬的養殖戶缺乏相關疫病防治知識,因此不少患病幼犬被收購,健康幼犬和患病幼犬合群飼養,為傳染病的發生埋下巨大隱患。
1.2 “預防為主”的觀念淡薄。肉用犬在群養初期,沒有及時注射犬用五聯弱毒疫苗或六聯弱毒疫苗,對發現有明顯疾病癥狀的幼犬,沒有隔離和對飼養圈舍進行消毒,更沒有為假定健康犬進行緊急接種,延誤了預防和治療的關鍵時期,造成烈性傳染病在整個飼養群的蔓延,引起全群生病死亡或淘汰。
1.3 缺乏應有疾病防治技術和飼養技術。大多數肉用犬養殖戶缺乏應有的疾病防治知識,調查中通過對養殖戶的詢問和現有病犬癥狀的觀察、體溫測量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常規檢查和實驗室檢驗,認為造成犬發病率、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除了飼養管理外,犬瘟熱和犬病毒性腸炎等犬的常見病毒性傳染病和犬的蛔蟲病、絳蟲病、旋毛蟲病等寄生蟲病的防治不到位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再加上不懂肉用犬的科學飼養技術,完全是憑經驗在養犬,因此風險較大。
1.4 衛生觀念淡薄,管理差。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養殖戶都有飼養“一戶一狗”的經驗,認為犬的抵抗力強,耐粗飼,易喂養,不易生病。因此群養的肉用犬隨意關在一間房屋或放在院落內飼養,衛生條件極差,甚至死雞、死鴨和變質、腐敗的食物都用于喂養肉用犬,造成犬嘔吐、腹瀉經常發生,甚至部分犬因嚴重脫水而死亡。
2 具體對策
2.1 獸防人員應對集市上所出售的肉用幼犬開展檢(防)疫工作,杜絕傳染病的發生。養殖戶所購買的肉用犬不要急于混編成大群,應在第一個月內,實行“一犬一舍”的隔離飼養,觀察有無疾病的發生,發現病犬要及時治療。
2.2 收購的肉用幼犬往往來自四面八方,有些幼犬體內很可能攜帶犬瘟熱、病毒性腸炎的病原體,尤其是經過長途運輸自遠道轉運而來的幼犬。因此在隔離期間,如果幼犬健康無病,應及時接種犬用五聯弱毒疫苗或六聯弱毒疫苗(犬用五聯弱毒疫苗是狂犬病、犬細小病毒病、犬瘟熱、犬副流感、犬傳染性肝炎等五種傳染病弱毒疫苗的簡稱,六聯弱毒疫苗除上述五種犬的傳染病外,又增加了犬冠狀病毒弱毒疫苗,由解放軍農牧大學研制)進行預防接種,以提高仔犬對傳染病的免疫力。(1)具體免疫程序是:幼犬6周齡時為首次免疫時間,8周齡進行第二次免疫,10周齡進行第三次免疫。(2)有的幼犬在免疫接種前已感染病原體,但未呈現臨床癥狀,當在某些應激因素(生活條件的改變,長途運輸等)的影響下,仍可激發呈現臨床癥狀而發病,這就是某些犬在免疫接種后仍然發生犬瘟熱等疫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提高免疫效果,減少感染率,在收購幼犬時,最好先給幼犬肌注犬五聯高免血清4~5ml,1周后再注射1次,2周后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種五聯疫苗或六聯疫苗,這樣既安全可靠、又減少發病率。
2.3 實行科學飼養,合理搭配飼料
2.3.1 飼喂中要定時定量。定時是指每天飼喂的時間要固定,不能提前拖后。定時飼喂可使犬形成條件反射,每到喂食時間其胃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有規律地增強,饑餓感加劇,使食欲大增,對采食及消化大有益處。如果喂食時間不固定,就會破壞這一規律,不但影響采食和消化,還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定量是指每次飼喂的飼料量要相對穩定,不可時多時少,防止犬出現暴飲暴食或吃不飽的現象,造成消化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2.3.2 犬不同個體間的食量可能有很大差異,這要靠飼養者自己的觀察來確定。一般讓犬吃到八九成飽即可。同時根據不同季節、氣溫的變化調節飼料及飲水溫度,一般以40℃左右為最好。避免過冷過熱。但在炎熱的夏季可喂給冷食,冬季則必須加溫。當飼料的溫度超過50℃時,犬有可能不進食。
2.3.3 單一飼料的營養成份往往不平衡、不全面,多種飼料合理搭配,則可使營養成份相互配合、取長補短、起到平衡作用,有利于犬的生長發育。因此飼喂過程中既要飼喂植物性飼料,同時也要適當配合動物性飼料,使生長發育的速度加快。
2.3.4 飼料一定要保持清潔、新鮮,防止霉爛變質。飼料的種類和質量要保持相對穩定,尤其是主要飼料,不要突然改變,以防影響犬的口味而不能進食,甚至引起胃腸道疾病。若要更換飼料品種時,應逐漸進行,使犬的口味和消化機能與新的飼料逐漸適應。同時根據不同飼料的特點合理調制,做到洗凈、切細、煮熟、調勻等,以提高犬的食欲,促進消化、吸收。例如,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飼料要充分煮熟,因為犬吃食大量生淀粉后,消化不良,易引起胃腸脹氣而腹瀉;生大豆子粒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和血液凝聚素,有豆腥味,適口性差,加熱能破壞這種酶,可提高其適口性、營養價值和蛋白質的利用率。
2.3.5 飼料中添加0.5%~1%食鹽,既可補充部分微量元素,又可改善飼料的口味,刺激犬的食欲。并加入適當的抗生素,起到防病的作用。
2.4 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犬的寄生蟲病是造成犬發病率、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應進行預防性驅蟲。(1)犬蛔蟲病可采用左旋咪唑10mg/kg體重,或用甲苯咪唑10mg/kg體重,內服,每天服2次,連服2天。磺苯咪唑15mg/kg體重或用噻嘧啶(抗蟲靈)5~10mg/kg體重,內服。或用枸椽酸哌嗪(驅蛔靈)100mg/kg體重,內服。(2)犬旋毛蟲病可試用丙硫咪唑治療,用量按25~40mg/kS體重?日,分2~3次口服,5~7天為1療程。(3)犬絳蟲病可采用吡喹酮5~10mg/kg體重?次或氫溴酸檳榔素2~4mg/kg體重,口服,使病犬絕食12~20小時后給藥。為了防止嘔吐,應在服藥前15~20分鐘給予稀碘酊液(水10ml,碘酊2滴)。或鹽酸丁萘脒25~50mg/kg體重1次口服,驅除細粒棘球絳蟲用50mg,間隔48小時再用1次。
2.5 搞好犬舍和食具的消毒,并滅鼠和滅蚊蟲,對肉用犬的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2.5.1 犬舍每天都要清掃,隨時清除糞便并消毒,每年春秋季各進行1次徹底大消毒,以消除環境中各類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藥液有10%~20%漂白粉溶液,0.3%~0.5%過氧乙酸溶液,0.3%~1%農樂(復合酚)溶液,1∶60~100的農福溶液,1∶800~2000的威島牌消毒劑等。尤其在每批肉用犬出圈后,應全面清掃、徹底消毒1次。
2.5.2 犬舍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保持干燥。
2.5.3 用過的食具、水盆要及時清洗,剩余的食物要倒掉,不要留在食盆內。食具、水盆每周要消毒1次,可用0.1%新潔爾滅,1∶2000的威島牌消毒劑,或2%~3%熱堿水浸泡20分鐘,最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直到無消毒藥味為止。
2.6 養殖戶在飼養肉用犬之前,應參加畜牧獸醫人員舉辦的各類肉用犬飼養管理知識培訓班的學習,并與肉用犬養殖示范戶交流,提高本人的飼養技能。降低肉用犬飼養的風險性,推進肉用犬養殖業的發展。
3 小 結
要想通過肉用犬的飼養達到致富的目的,必須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只有在掌握疾病防治技術和飼養技術的基礎上才能降低肉用犬飼養的風險,真正實現養肉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