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種玉米生產中時常發現一些果穗一側從基部到頂部整行無籽粒,穗軸向無籽粒的一側彎曲;或者果穗上部嚴重禿尖,甚至整穗只有幾顆籽粒散亂分布在穗軸上的現象。據調查,缺粒所造成的損失一般在10%左右,嚴重時達50%以上,極大地影響了玉米制種生產潛力的發揮。
一、發生原因
1.花期不遇
玉米雜交組合父母本花期不遇或相遇差是造成制種玉米缺粒的重要原因之一。玉米制種品種組合中父母兩個親本的生育期相差太大,一般用分期播種的方法來調節該組合父母本開花的時間,使父本散粉與母本吐絲在同一個時期內進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父本散粉與母本吐絲不在同一個時期,導致母本受粉不良而嚴重缺粒。父母本花期相錯的天數越大,缺粒現象就越嚴重。
2.播種質量差
播種深淺不一,覆土厚薄不均勻、種子質量差、芽勢弱都易形成大小苗;影響母本吐絲整齊度,出現受精不均勻的缺粒現象。
3.營養失調
制種玉米在幼穗分化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較多,這個時期營養供應不足,會嚴重影響葉片制造養分的能力,降低有機物質的積累,使幼穗發育不良,甚至小穗敗育造成缺粒。玉米幼穗分化處在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兩旺階段,此時營養物質過量,易使玉米幼穗分化時營養生長過旺,而削弱生殖生長的平衡,使有機物質向雌穗分配減少,導致雌穗因營養不足、發育不良而出現缺粒。營養供應過量還易誘發某一營養物質的相對不足,削弱其它營養物質的吸收,影響幼穗分化的正常生長發育而發生缺粒。
4.高溫干旱
喇叭口至花期前后是玉米肥、水需求量最大的時期。這個時期遇到高溫干旱直接影響雌穗吐絲和雄穗正常開花,造成雄穗提前抽出,雌穗延遲吐絲,使父母本花期相錯,影響正常授粉受精,高溫干燥的空氣會使雄穗花粉粒很快失水干癟而喪失活力,雌穗花絲也易干枯而不能受精。
5.陰雨天頻繁
玉米開花期遇到陰雨連綿天氣,因光照不足和過高的空氣濕度,造成花粉粒吸水膨脹破裂,或吸濕結團喪失授粉能力,使雌穗花絲未能及時受精造成缺粒。
6.密度過大
種植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透風透光不良,葉片彼此遮陰,影響葉片的光合效率,使有機物質積累減少,造成穗分化營養不足,導致缺粒的發生。
7.病蟲危害
玉米病蟲害的發生使葉片早衰,果穗營養供應不足,造成缺粒。
二、防治方法
1.精選種子
播前人工精選種子,挑除小粒、病粒、破粒和癟粒種子。種子精選后置陽光下攤曬2~3天,再進行種衣劑包衣處理。播種要做到足墑播種,深淺一致,覆土厚薄均勻,確保出苗整齊一致,一播全苗。
2.調整播期
父母本兩個親本生育期相差太大時,應當分期播種,根據親本在當地播種到開花的天數差異加以調整。一般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因此,母本要比父本早1~2片葉齡播種。即母本長到1葉1心時播父本,使母本吐絲期比父本散粉期提早2~3天。如果母本吐絲晚于父本散粉3~4天時,母本提前去雄,并剪去雌穗頂部苞葉,或母本孕穗期葉面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3~4次,可促進母本早吐絲2~3天。母本吐絲早于父本散粉5~6天時,在雌穗苞葉頂部剪去2~3厘米,并配合赤霉素噴施父本雄穗頂部1~2片葉,促進父本提早抽雄散粉。每667平方米施用赤霉素1~2克,對水30千克,于下午5時后噴施為宜。
3.群體配制
制種玉米產量與密度的關系呈拋物線趨勢,當密度達到一定值時,穗數、粒數、粒重生長發育協調,產量達到最大值。因此,單產達400千克左右時,適宜密度為5500株/667平方米;單產500千克以上時,適宜密度為6000~6500株/667平方米。生產上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品種特性、栽培管理水平及計劃產量等因素確定相應的密度。
4.肥水運籌
在肥料運籌上按照玉米每生產100千克籽粒需施純氮3.5千克、五氧化二磷1.5千克、硫酸鉀2.8千克的規律,根據不同產量水平確定氮、磷、鉀的施肥指標。有機肥、磷、鉀肥做基肥施用,氮肥分期追施。葉齡指數30%時,即5~6片展開葉,施總氮量的30%;葉齡指數60%~70%時,即12~13片展開葉追施氮肥總量的60%;葉齡指數90%時,即雌穗吐絲前1~2天施氮肥總量的10%。施肥與澆水緊密結合,做到施肥后2~3天澆水,以充分發揮肥效。玉米一生需水較多,尤其是灌拔節、孕穗、灌漿3次水很重要。此時水分供應適宜,可促進果穗發育,縮短雌雄開花相錯時間,利于正常授粉受精,提高結實率。
5.母本去雄
玉米雄穗由頂芽發育而成,生長勢強;雌穗由腋芽發育而成,受雄穗頂端優勢的抑制,生長發育相對慢而弱。母本適時去雄,可有效地削弱頂端優勢,減少雄穗對雌穗的抑制,使養分合理分配,提高結實率。
6.病蟲害防治
播前曬種及種子包衣處理,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喇叭口期用BT乳劑100毫升或3%辛硫磷顆粒劑300克摻細沙5~6千克,撒入新葉,防治玉米螟、蚜蟲、紅蜘蛛等;成穗期用辛硫磷、敵殺死、速滅殺丁防治玉米螟;用三氯殺螨醇防治紅蜘蛛;用抗蚜威、氧化樂果防治蚜蟲均有良好的效果。
一、發生原因
1.花期不遇
玉米雜交組合父母本花期不遇或相遇差是造成制種玉米缺粒的重要原因之一。玉米制種品種組合中父母兩個親本的生育期相差太大,一般用分期播種的方法來調節該組合父母本開花的時間,使父本散粉與母本吐絲在同一個時期內進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父本散粉與母本吐絲不在同一個時期,導致母本受粉不良而嚴重缺粒。父母本花期相錯的天數越大,缺粒現象就越嚴重。
2.播種質量差
播種深淺不一,覆土厚薄不均勻、種子質量差、芽勢弱都易形成大小苗;影響母本吐絲整齊度,出現受精不均勻的缺粒現象。
3.營養失調
制種玉米在幼穗分化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較多,這個時期營養供應不足,會嚴重影響葉片制造養分的能力,降低有機物質的積累,使幼穗發育不良,甚至小穗敗育造成缺粒。玉米幼穗分化處在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兩旺階段,此時營養物質過量,易使玉米幼穗分化時營養生長過旺,而削弱生殖生長的平衡,使有機物質向雌穗分配減少,導致雌穗因營養不足、發育不良而出現缺粒。營養供應過量還易誘發某一營養物質的相對不足,削弱其它營養物質的吸收,影響幼穗分化的正常生長發育而發生缺粒。
4.高溫干旱
喇叭口至花期前后是玉米肥、水需求量最大的時期。這個時期遇到高溫干旱直接影響雌穗吐絲和雄穗正常開花,造成雄穗提前抽出,雌穗延遲吐絲,使父母本花期相錯,影響正常授粉受精,高溫干燥的空氣會使雄穗花粉粒很快失水干癟而喪失活力,雌穗花絲也易干枯而不能受精。
5.陰雨天頻繁
玉米開花期遇到陰雨連綿天氣,因光照不足和過高的空氣濕度,造成花粉粒吸水膨脹破裂,或吸濕結團喪失授粉能力,使雌穗花絲未能及時受精造成缺粒。
6.密度過大
種植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透風透光不良,葉片彼此遮陰,影響葉片的光合效率,使有機物質積累減少,造成穗分化營養不足,導致缺粒的發生。
7.病蟲危害
玉米病蟲害的發生使葉片早衰,果穗營養供應不足,造成缺粒。
二、防治方法
1.精選種子
播前人工精選種子,挑除小粒、病粒、破粒和癟粒種子。種子精選后置陽光下攤曬2~3天,再進行種衣劑包衣處理。播種要做到足墑播種,深淺一致,覆土厚薄均勻,確保出苗整齊一致,一播全苗。
2.調整播期
父母本兩個親本生育期相差太大時,應當分期播種,根據親本在當地播種到開花的天數差異加以調整。一般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因此,母本要比父本早1~2片葉齡播種。即母本長到1葉1心時播父本,使母本吐絲期比父本散粉期提早2~3天。如果母本吐絲晚于父本散粉3~4天時,母本提前去雄,并剪去雌穗頂部苞葉,或母本孕穗期葉面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3~4次,可促進母本早吐絲2~3天。母本吐絲早于父本散粉5~6天時,在雌穗苞葉頂部剪去2~3厘米,并配合赤霉素噴施父本雄穗頂部1~2片葉,促進父本提早抽雄散粉。每667平方米施用赤霉素1~2克,對水30千克,于下午5時后噴施為宜。
3.群體配制
制種玉米產量與密度的關系呈拋物線趨勢,當密度達到一定值時,穗數、粒數、粒重生長發育協調,產量達到最大值。因此,單產達400千克左右時,適宜密度為5500株/667平方米;單產500千克以上時,適宜密度為6000~6500株/667平方米。生產上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品種特性、栽培管理水平及計劃產量等因素確定相應的密度。
4.肥水運籌
在肥料運籌上按照玉米每生產100千克籽粒需施純氮3.5千克、五氧化二磷1.5千克、硫酸鉀2.8千克的規律,根據不同產量水平確定氮、磷、鉀的施肥指標。有機肥、磷、鉀肥做基肥施用,氮肥分期追施。葉齡指數30%時,即5~6片展開葉,施總氮量的30%;葉齡指數60%~70%時,即12~13片展開葉追施氮肥總量的60%;葉齡指數90%時,即雌穗吐絲前1~2天施氮肥總量的10%。施肥與澆水緊密結合,做到施肥后2~3天澆水,以充分發揮肥效。玉米一生需水較多,尤其是灌拔節、孕穗、灌漿3次水很重要。此時水分供應適宜,可促進果穗發育,縮短雌雄開花相錯時間,利于正常授粉受精,提高結實率。
5.母本去雄
玉米雄穗由頂芽發育而成,生長勢強;雌穗由腋芽發育而成,受雄穗頂端優勢的抑制,生長發育相對慢而弱。母本適時去雄,可有效地削弱頂端優勢,減少雄穗對雌穗的抑制,使養分合理分配,提高結實率。
6.病蟲害防治
播前曬種及種子包衣處理,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喇叭口期用BT乳劑100毫升或3%辛硫磷顆粒劑300克摻細沙5~6千克,撒入新葉,防治玉米螟、蚜蟲、紅蜘蛛等;成穗期用辛硫磷、敵殺死、速滅殺丁防治玉米螟;用三氯殺螨醇防治紅蜘蛛;用抗蚜威、氧化樂果防治蚜蟲均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