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豬養殖的集約化、規模化程度的不斷加大,豬群疾病問題也越來越復雜。因此,疾病的診斷和防治越發顯示出它的重要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相當一部分獸醫工作者,在疾病的診斷中重視病毒性疾病,而往往忽視細菌性疾病。很多養豬戶重視疫苗的使用,但是對藥物的抗菌譜、使用方法、使用劑量常常忽視,造成濫用藥物。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出現偏差,造成損失。針對這種情況,本文著重介紹豬的幾種常見細菌性疾病及敏感藥物,希望在臨床診斷中和治療中加以應用。
一、副豬嗜血桿菌病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由豬副嗜血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泛嗜性細菌性傳染病。仔豬、架子豬易感,傳染源為病豬及隱性感染豬,傳播途徑為呼吸道和消化道,多發生于早春和深秋季節。
病豬以多發性漿膜炎,即多發性關節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伴發肺炎為其特征。本病可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特征性病變做出初步診斷,但須與豬支原體性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豬丹毒、鏈球菌病相區別。
常見于藍耳病的繼發感染,目前最有效的藥物是硫酸頭孢喹肟,如武漢回盛公司的賽福來。
二、豬巴氏桿菌病(豬肺疫)
又名豬肺疫、鎖喉風或腫脖子瘟,是豬的一種急性細菌性傳染病,本細菌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在日光和高溫下立即死亡,1%火堿等消毒藥可迅速將其殺死。
該病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種。其中最急性型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敗血癥,咽喉及其周圍組織急性炎性腫脹,高度呼吸困難;急性型是纖維素性肺炎變化,肺、胸膜的纖維蛋白滲出和粘連;慢性型癥狀不明顯,逐漸消瘦,常伴發關節炎。
在診斷時應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病理特征一般可作確診。必要時可作實驗室檢查,但需與豬接觸性傳染胸膜肺炎、豬氣喘病相區別。
多種藥物對其都有較好的效果,其中武漢回盛公司的萬特肺靈注射液在發病初期使用可以很快緩解癥狀,同時使用萬特肺靈粉進行預防。
三、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是由不同群的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高熱性傳染病。豬鏈球菌分α型和β型,α型為草綠色鏈球菌,致病力較弱,β型為溶血性鏈球菌,致病力較強,常引起人和動物多種疾病。人類感染雖少,但是嚴重。人感染鏈球菌的直接因素為屠宰和加工病死豬,本菌對熱和普通消毒藥抵抗力不強。
臨床上該病以敗血癥,腦膜炎、關節炎及化膿性淋巴結炎為特征。流行特點是仔豬以敗血型和腦膜炎型為主,中、大豬以關節炎型為主,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傳播迅速,死亡率高。
豬鏈球菌病的病情復雜,流行情況無特征,有的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有的還需實驗室檢查。該病在診斷時要和急性豬丹毒、豬瘟、豬李氏桿菌病等相區分。
多種抗生素對鏈球菌具有殺滅或者抑制作用,其中阿莫西林、硫酸頭孢喹肟、等具有針對性。在腦炎型的鏈球菌的治療中,磺胺嘧啶鈉注射液的作用不可忽視。
四、仔豬黃痢、白痢
仔豬黃痢又名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以劇烈水瀉、迅速死亡為特征。一般在出生后幾小時到一周齡左右發生。臨床表現為出生后先有1~2頭發病,以后陸續增多以至全窩,拉黃稀糞,含氣泡及未消化乳塊,肛門松弛。
仔豬白痢在10~30日齡易發,在冬、春兩季氣溫劇變、陰雨連綿或保暖不良及母豬乳汁缺乏時發病較多。一窩仔豬有一頭發生后,其余的往往同時或相繼發生。臨床癥狀表現為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黃色糊狀的腥臭味稀糞。
母豬及產床的衛生是此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可在母豬產前、產后添加藥物進行預防,如萬特肺靈、利高44等,可用恩諾沙星口服進行治療。
五、豬水腫病
豬水腫病(俗稱紅眼病)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產生的內毒素引起的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散發性傳染病。該病的流行特點是主要侵害40~60日齡的仔豬,集中發生于斷奶后大吃飼料1~2周內的仔豬,往往是吃得最飽,長得最快,體質最好的豬最容易發病,而且死亡也最快。
臨床癥狀是最急性病例常不見任何癥狀,突然死亡。稍長病例神差食減,體溫無明顯的變化,觸摸敏感,腹瀉。個別豬出現嘔吐,典型的癥狀為上下眼瞼紅腫,嚴重時上、下眼瞼僅見一小縫,急性病例多在發病后1-3天內死亡。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病豬并沒有明顯的水腫變化。根據臨床特殊癥狀,特征性病變即可做出初步診斷。
應激是此病發生的重要因素,發生后的治療效果不佳,所以要預防為主。減少應激、平穩過度飼料,飼料中添加亞硒酸鈉VE,可以有效預防此病的發生。
六、豬丹毒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發生在3個月以上的架子豬,5~8月份多發,其他季節呈散發。豬丹毒桿菌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但對消毒藥的抵抗力較弱。
該病分為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種。其中急性型的主要癥狀是敗血型變化,在臨床上表現為體溫升到42℃以上,1~2天后皮膚呈現紅斑,大小形狀不一,指壓退色,病死率80-90%;亞急性型是皮膚出現疹塊,顏色呈淡紅色,形狀不一,稍凸于皮膚表面;慢性型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壞死性病變。
對該病進行診斷時,要根據臨床癥狀,流行情況和病理變化,結合療效,一般可以確診,但須與豬瘟、豬鏈球菌病、最急性豬肺疫、急性豬副傷寒等病相鑒別。
此病在2013年很多地方肆虐,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目前對其最有效的藥物是阿莫西林、硫酸頭孢喹肟、青霉素等,賽福來應用于2013年豬丹毒的控制中,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七、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急性引起豬的死亡,傳播非常快,造成的損失很大。慢性引起豬生長緩慢,以3~5月齡的豬多發。該病的主要特征是肺炎和胸膜炎。急性死亡的豬只的鼻孔中流出一點血液是此病的特征。
診斷本病時需與豬肺疫,豬氣喘病等相區別。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補充電解多維。
對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最有效的藥物是氟苯尼考,萬特肺靈對治療和預防此病的效果確實。
八、豬魏氏梭菌病
本病80年代已在我省零星散發,近幾年有上升趨勢。并且在我國的四川、江蘇、吉林、安徽、河南、山東、福建、陜西等省廣泛流行過,A型為主要病原菌,其它因素協同作用。本病多數在秋末冬初尤其在氣候變化異常,陰雨潮濕的條件下流行且本病不分年齡性別品種均可發病。在仔豬和種豬中發生率高于育肥豬,仔豬可暴發流行,常整窩發病,病死率20%—70%,種豬和育肥豬呈零星散發,中豬和成豬常突然發病,病程極短,如救治不及時很快死亡,也有不見任何先兆癥狀突然死亡。
本病常見于1—3日仔豬,1周齡以上仔豬發病率要減少,育肥豬、成年豬多發于90—180日齡,很多病例來不及治療而死亡,且豬場一旦發生本病不易清除。
體溫升高到39—40.5℃,呼吸60—80次/分鐘,脈搏90—11次/分鐘。病程短、死亡快、發病后一般在幾分鐘、幾十分鐘或幾小時內死亡。腹部臌脹明顯,耳尖,蹄部,鼻唇部發紺,食欲減少,廢絕,精神沉郁。
表現神經癥狀,亂沖亂撞,轉圈,倒地,口流白沫或紅色泡沫,四肢劃動,全身肌肉顫抖,抽搐,怪叫,呻吟。呼吸困難。也有不具任何先兆癥狀者突然死亡。
糞便呈深綠色或褐色。有時見有血便,并有特殊惡臭味,污染肛門周圍、后肢、尾部皮毛。仔豬表現為紅色下痢,與大腸桿菌合并感染時拉黃色、黃紅色、土灰色稀糞,脫水消瘦,部分豬嘔吐,體質弱。
此病發生后來不急治療就死亡了,所以預防是關鍵。環境衛生、消毒等措施要確實。預防使用地美硝唑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九、豬滲出性皮炎
豬滲出性皮炎又稱"癩皮病","瀝青癩",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哺乳仔豬或早期斷乳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淺表性皮炎。本病主要發生于哺乳仔豬,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潮濕的夏秋季節較為多發。
病豬病初在耳廓、腹部、眼睛周圍無毛部位出現紅斑并發生微黃色水皰,水皰迅速破潰,滲出清亮的漿液2~3天后擴散到全身。隨著病程的延長在豬皮膚上覆蓋一層結痂,有癢感、痂皮脫落后,露出鮮紅色創面。急性病例一般經30~40天可康復,嚴重的發病后4-6天死亡,日齡越大的豬癥狀越輕。本病一般根據癥狀和病變可作出診斷,但應與豬疥螨病、仔豬皮炎腎病綜合征區別。
此病發生后難以治療,徹底消毒和保持環境的干燥是關鍵。發病后的小豬需要進行藥浴,37-40攝氏度的溫水,使用優綠環凈,按1:200配水,浸泡小豬。注射硫酸頭孢喹肟,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目前,動物疫病的病情復雜,混合感染增多。混合感染的類型有病毒性混合感染、病毒性和細菌性混合感染、細菌性混合感染等等。在這些混合感染中細菌性因素起了一定的作用。此外,由于抗生素、疫苗等的應用,細菌性疾病的癥狀呈現非典型化,如果僅僅依靠臨床癥狀進行診斷,是很困難的,所以要加強實驗室診斷。只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才能更準確的對疾病進行診斷。同時加強藥敏實驗在生產中的應用,選擇最敏感的藥物進行疾病的控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