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干旱缺水情況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
一年之季在于春。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育秧在全年生產中的重要性,在今年這種特殊條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贏抗旱奪豐收的關鍵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況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確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術措施的落實。在確定育秧方式時,有三條途徑可選擇參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廣旱地育秧;二是在無水可取的地方,應通過鄉鎮政府協調,開展異地育商品秧;三是農民通過親朋好友等方式,異地聯系育客秧。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難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時機和土壤墑情,育好備災的玉米苗,特別是要盡可能多的育足紅苕苗,這既是大春抗災的最后防線,也可以作為發展畜牧業的青飼料。
2、如何培育適齡抗旱壯秧?
有道是秧好半年糧,秧苗素質的好壞是水稻高產的關鍵。培育適齡抗旱壯秧,應著重抓好如下幾方面的關鍵技術環節:
1)選好適宜品種。優良品種是指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生產水平和栽培技術相適應的品種。而不單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質好不好。在抗旱育秧情況下,低海拔地區首先要考慮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揚花,要盡量避開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發性的高溫伏旱對水稻揚花結實的影響;中低山地區要考慮避開秋季低溫陰雨對水稻揚花結實的影響,即在遲播情況下要選生育期偏短的品種。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溫能力較強。第三是在災害天氣情況下,病蟲害較重,要選抗病性較好并進行過種子處理的品種。在伏旱威脅大的區域和田塊,因缺水推遲播種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60天以上的品種。
2)堅持適時早播。適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長水稻的營養生長期,增長有效積溫,提高光合干物質累積量,促進早熟,有效地減輕水稻生長后期的高溫伏旱或秋風的影響,為提高水稻單產奠定基礎。由于現有推廣品種多數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較長,為避過全年最大的災害--伏旱的影響,通常要求在 7月15日前抽穗揚花,所以要求適時早播。
3)備足育秧苗床地。選擇背風、向陽、管理方便的沙壤地,最好是菜園地作水稻旱育秧苗床地。秧地淺翻后及時清除雜草、秸稈殘渣,尤其要欠細土壤并整平。育秧苗床在播種前要進行土壤處理,每平方米秧地用70%敵克松2.5g加水2公斤均勻噴施或用細泥沙拌勻后均勻撒施消毒殺菌,或播種時用旱育保姆均勻拌種(每一包旱育保姆350g拌種1-1.2kg種子),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提高種子的保水和固土能力。苗床底水要一次澆透,使苗床土層呈飽和水狀態、苗床表面無明水為度。準備充足的苗床是培育適齡壯秧的重要措施。水源條件相對較好,秧苗齡期在50天內能栽插的地方,播種時每畝本田(1公斤種子計)需用廂面1.5米寬、20米長的秧地;移栽秧齡在60天以上的,播種時每畝本田(1公斤種子計)需用廂面1.5米寬、至少30米長的秧地。
4)提高播種質量。搞好種子處理,提高種子活力,確保出苗整齊一致。當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時,抓冷尾暖頭開始播種。播種后撒上一層細土薄蓋種子,蓋土1厘米,種子必須蓋嚴,起拱蓋膜育秧。大力提倡蓋雙膜,即在秧地表面蓋一層舊膜后,再搭架蓋第二層膜,以利保溫保濕,提早出苗。
5)加強苗床管理。播種至出苗期以保溫保濕為主,當膜內溫度超過35℃時注意通風降溫。出苗至一葉一心期,以調溫控濕為主,促根下扎,膜內溫度保持在25℃以內。一葉一心,每平方米秧地用70%敵克松1克,兌成1000倍液噴霧,以防立枯病;如床土干旱發白,可適量補充水分。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逐步通風煉苗降濕,膜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二葉一心后逐步全部打開棚膜。三葉一心期追施斷奶肥,每平方米追尿素5~10克,兌水 1000倍均勻噴霧,并噴清水洗苗。注意防止苗床雜草:一是在三葉一心之前用秧田一次凈(30%二氯.芐可濕粉)每畝30克兌水噴霧。二是出芽前或揭膜后 2-3天,用17.2%的幼禾葆可濕粉200克/畝噴霧。
一年之季在于春。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育秧在全年生產中的重要性,在今年這種特殊條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贏抗旱奪豐收的關鍵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況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確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術措施的落實。在確定育秧方式時,有三條途徑可選擇參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廣旱地育秧;二是在無水可取的地方,應通過鄉鎮政府協調,開展異地育商品秧;三是農民通過親朋好友等方式,異地聯系育客秧。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難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時機和土壤墑情,育好備災的玉米苗,特別是要盡可能多的育足紅苕苗,這既是大春抗災的最后防線,也可以作為發展畜牧業的青飼料。
2、如何培育適齡抗旱壯秧?
有道是秧好半年糧,秧苗素質的好壞是水稻高產的關鍵。培育適齡抗旱壯秧,應著重抓好如下幾方面的關鍵技術環節:
1)選好適宜品種。優良品種是指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生產水平和栽培技術相適應的品種。而不單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質好不好。在抗旱育秧情況下,低海拔地區首先要考慮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揚花,要盡量避開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發性的高溫伏旱對水稻揚花結實的影響;中低山地區要考慮避開秋季低溫陰雨對水稻揚花結實的影響,即在遲播情況下要選生育期偏短的品種。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溫能力較強。第三是在災害天氣情況下,病蟲害較重,要選抗病性較好并進行過種子處理的品種。在伏旱威脅大的區域和田塊,因缺水推遲播種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60天以上的品種。
2)堅持適時早播。適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長水稻的營養生長期,增長有效積溫,提高光合干物質累積量,促進早熟,有效地減輕水稻生長后期的高溫伏旱或秋風的影響,為提高水稻單產奠定基礎。由于現有推廣品種多數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較長,為避過全年最大的災害--伏旱的影響,通常要求在 7月15日前抽穗揚花,所以要求適時早播。
3)備足育秧苗床地。選擇背風、向陽、管理方便的沙壤地,最好是菜園地作水稻旱育秧苗床地。秧地淺翻后及時清除雜草、秸稈殘渣,尤其要欠細土壤并整平。育秧苗床在播種前要進行土壤處理,每平方米秧地用70%敵克松2.5g加水2公斤均勻噴施或用細泥沙拌勻后均勻撒施消毒殺菌,或播種時用旱育保姆均勻拌種(每一包旱育保姆350g拌種1-1.2kg種子),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提高種子的保水和固土能力。苗床底水要一次澆透,使苗床土層呈飽和水狀態、苗床表面無明水為度。準備充足的苗床是培育適齡壯秧的重要措施。水源條件相對較好,秧苗齡期在50天內能栽插的地方,播種時每畝本田(1公斤種子計)需用廂面1.5米寬、20米長的秧地;移栽秧齡在60天以上的,播種時每畝本田(1公斤種子計)需用廂面1.5米寬、至少30米長的秧地。
4)提高播種質量。搞好種子處理,提高種子活力,確保出苗整齊一致。當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時,抓冷尾暖頭開始播種。播種后撒上一層細土薄蓋種子,蓋土1厘米,種子必須蓋嚴,起拱蓋膜育秧。大力提倡蓋雙膜,即在秧地表面蓋一層舊膜后,再搭架蓋第二層膜,以利保溫保濕,提早出苗。
5)加強苗床管理。播種至出苗期以保溫保濕為主,當膜內溫度超過35℃時注意通風降溫。出苗至一葉一心期,以調溫控濕為主,促根下扎,膜內溫度保持在25℃以內。一葉一心,每平方米秧地用70%敵克松1克,兌成1000倍液噴霧,以防立枯病;如床土干旱發白,可適量補充水分。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逐步通風煉苗降濕,膜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二葉一心后逐步全部打開棚膜。三葉一心期追施斷奶肥,每平方米追尿素5~10克,兌水 1000倍均勻噴霧,并噴清水洗苗。注意防止苗床雜草:一是在三葉一心之前用秧田一次凈(30%二氯.芐可濕粉)每畝30克兌水噴霧。二是出芽前或揭膜后 2-3天,用17.2%的幼禾葆可濕粉200克/畝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