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上,一般是由縣蠶桑站根據氣候狀況、桑葉長勢情況并參考歷年情況來確定蠶種出庫時間,并用專車運輸蠶種至催青室。縣蠶桑站按照技術標準把蠶種催青到蠶卵轉青期時才發放蠶種,由蠶農進行補催青和收蟻工作。蠶卵轉青后,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弱。如果處理不當,蠶卵孵化不齊,而且容易增加死卵數量。
蠶農領回蠶種后,把蠶卵倒出,平鋪在墊有白紙的蠶箔中,使蠶卵均勻平攤在白紙上,不重疊,并蓋上1張防蠅網或小蠶網,防止蠶卵滾動。要將蠶室溫度逐漸升溫到 25.5℃ ,干濕差保持在 1.5℃ (即相對濕度為85%),并用濕潤黑布或青布來遮光,使蠶卵處于黑暗狀態,以保證一次性收蟻達95%以上。補催青溫度太低,則延長孵化時間,且孵化不整齊,蟻蠶健康性較差。補催青溫度太高,也會導致孵化不整齊并增加死卵數量。補催青濕度低,則降低孵化率。補催青遮光不好,則蟻蠶孵化也不整齊。
收蟻當天清晨4―5時,對蠶種感光。春蠶期早晨9時開始收蟻,夏秋蠶期早晨7―8時即可收蟻。由于生產上使用散卵,因此,收蟻方法常用棉紙引蟻法和網收法。
棉紙引蟻法:感光時,將棉紙蓋在網上,光滑面向下。再疊蓋1張棉紙。在疊蓋棉紙上,均勻撒一些切過的桑葉。待蟻蠶爬到下層棉紙上,揭去上層棉紙和桑葉,提起下層棉紙,連蟻蠶和棉紙一起移入蠶箔中,消毒給桑。小蠶共育室收蟻,則從下層棉紙上,用鵝毛掃下蟻蠶,稱重后倒入蠶箔,消毒后給桑。
網收法:感光時,加蓋1張小蠶網。在加蓋的小蠶網上,均勻撒上切成小方塊(蟻蠶體長1.5―2倍見方)的桑葉。桑葉也可切成長條形,規格是:寬為蟻蠶體長的1.5―2倍,長隨葉片。待蟻蠶爬上桑葉后,把上面1張小蠶網提到墊好白紙的蠶箔內,然后給桑。
蟻蠶要用小蠶用漂白粉防僵粉(1斤漂白粉兌12斤石灰充分混勻)消毒:在蟻體上撒一層,薄薄地如一層霜。10分鐘后,撒焦糠,然后給桑,整座,勻座。給桑3―4次后,又勻座、擴座。使蠶座呈正方形或長方形。
未孵化的蠶卵繼續放在蠶箔中,溫度保持 25.5℃ ,干濕差保持 1.5℃ 并遮光。次日再感光收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