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養殖戶不合理使用甚至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已構成我國禽畜產品的安全隱患,威脅餐桌安全,危害人類身體健康,亟需引起高度重視。養殖過程中添加抗生素,早已成為業內被默認的“行規”。導致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物藥的主要原因有:
一、為了防治禽畜疫病,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隨著我國禽畜飼養集約化水平的提高、活體流通的增加,加上衛生條件差,禽畜疫病的發生較為頻繁。面對嚴峻的疫病風險,許多養殖場(戶)不得不加大違禁抗生素藥物的劑量為養殖禽畜“下猛藥”。同時,由于我國散戶養殖占50%左右,其中很多人缺乏科學養殖技術和獸醫知識,不了解抗生素的危害,僅憑經驗飼養,憑感覺用藥。
二、為了加快增重速率,在飼料中不合理添加抗生素。因為動物長時間低劑量攝入抗生素可削弱胃腸內有害微生物,抑制、殺死致病菌,增強了抗病能力,同時刺激動物腦下垂體分泌激素,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從而加快增重速率。這也激勵著一些養殖場(戶)程度不同地在飼料中添喂抗生素。
三、飼料生產企業為了突出產品功效,使用抗生素。從飼料加工到人類動物源性食品生產及儲運的整個鏈系,為了追求最大利益,有的生產企業為了突出產品功效,在飼料中添加了抗生素并在產品標簽上加以隱瞞,導致養殖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連續使用到禽畜出欄,造成抗生素在動物源性食品中的超量殘留。
四、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的不健全,監管懲處的乏力。因缺乏實質性的懲治措施,懲處力度小,違法成本極低,養殖者、飼料生產企業無所畏懼,部分養殖場(戶)長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或非法使用氯霉素、阿奇霉素等違禁抗生素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