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節水增產配套栽培技術

   日期:2016-01-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8    
   一、培育抗旱壯秧 

    1.軟墊盤育秧 

    選擇質地適中、團粒結構好、保水、保肥、有機質含量高、含鹽堿少、pH<8、無雜草種子的床土、菜園土或多年熟化旱地土為宜。通過采土、碎土、過篩等程序,應在秋天或早春運至育秧地點備用。經粉碎、過篩處理的床土100千克,與床土調節劑4千克充分拌勻混合。覆土不需拌床土調節劑。 

    2.壯秧的標準 

    秧齡28天,苗高15厘米,葉齡3葉1心;白根12~14條;稈扁粗,密度2~2.5株/平方厘米;葉片短、寬、上挺,有彈性;苗高、葉齡整齊一致;無病蟲、雜草。 

    3.計劃育秧 

    做到品種、生育期、秧齡、播期互相對口。 

    4.種子處理 

    種子質量要求達到國家標準,不帶病菌、蟲卵和雜草。晴天在水泥地面上曬種1~2天,防止機械混雜。選種一般分兩次進行,第1次風選或篩選。第2次比重選,用鹽水或黃土選種,比重1∶1.3。將種子倒入選種液中攪拌,撈出上浮秕粒和雜質,將飽滿種子用清水冼凈,用使百克或402生物殺菌劑3000倍液浸種4~5天,可防止惡苗病的發生。 

    種子消毒后,不清洗直接催芽,當種子吸水量達到本身種子重的30%時即可催芽,堆放種子溫度應保持28~32℃,經常檢查,并翻動灑清水。當70%種子長出0.5~1毫米長的芽時揭去蓋膜,將種子攤開,手握不粘手時即可播種,嚴防暴曬或長期堆放。 

    5.播前準備 

    ①秧田選擇 選擇土壤肥沃、鹽堿輕、pH值<8、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水源排灌方便的秧田,一般選擇菜園地或多年熟化的早田。 

    ②施肥整地 秧田頭年進行秋翻,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3噸、磷酸二銨25千克,旋耕1次或人工淺翻2次,使肥料與10厘米土層充分混合,根據育秧面積做床。 

    ③秧床規格 沒有鋼架大棚可采用中、小棚育秧,中棚高1.5米,寬3~5米,內設一溝兩床或一床;小棚高40厘米,兩側不低于20厘米,寬1.4米內設一床。 

    6.播種技術 

    一般每盤播量120克。采用早育秧,每667平方米本田需35盤旱育秧。播種程序:整平床面襯軟墊口→裝配制好的床土→播種→覆土、灌水→蓋膜→壓膜。播種后用小木板輕壓種子一遍,使種子二面入土。覆土厚度0.8~1厘米,均勻一致,小水浸透床土。蓋膜后用繩子固定好棚膜,防止大風揭膜。 

    在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6~8℃時開始播種,米泉及周邊地區一般在4月上、中旬為適宜播種期。育秧面積為每667平方米本田需要7平方米秧田。每667平方米本田用種5千克、床土調節劑5千克。床土按每盤4千克計算。另外準備架設育秧棚架、農膜、壓膜繩、竹片等。旱田、旱育帶土移栽可節省床土和軟墊。 

    7.出苗管理 

    播種后,棚內溫度控制在25~32℃,當溫度達到 35℃時小通風。嚴格控制灌水,最好在早晨小水漫灌,一次澆透。秧苗長到2葉1心時3~4天澆1次水。在秧苗見綠后小通風,棚內溫度保持在25~28℃,超過28℃時加大通風口,做到日出前揭膜通風,日落前2~3小時蓋膜,陰雨天晚揭膜,寒冷低溫注意防寒,2葉1心后要延長通風時間,使棚內溫度逐漸接近外界溫度,夜間外界氣溫不低于12℃時,可晝夜不蓋膜。用壯苗安或移栽靈防治病害。 

    二、整地與插秧 

    1.整地 

    采用少耕法。早旋耕、旱整平、旱打埂,盡量縮短泡田時間,做到邊放水、邊刮地、邊插秧。 

    2.插秧 

    米泉地區插秧時間在5月上中旬,行距30厘米,株距13厘米,667平方米保留1.93萬穴,每穴6~7株,留基本苗11.6~13.5萬株,插秧深度2~3厘米,要求行直、無空穴、不漂秧。 

    起秧要協調,做到邊起秧,邊插秧,不插隔夜秧,起秧時要求秧床不缺水。有條件可用營養土育苗拋秧。 

    三、本田管理 

    水稻節水栽培法提倡重視施底肥,底肥施用量一般占總施肥量的45%~65%,比常規施肥增加15%~25%,施肥后結合旋耕地,整平后全程施肥。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5~2噸、磷酸二銨20~25千克。 

    移栽后7天進行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標準氮肥3~5千克,隔10~15天看苗施肥,667平方米施標準氮肥5~7千克;在水稻幼穗分化及減數分蘗前期施標準氮肥3~5千克。采取以水帶肥辦法,即追肥前1~2天將稻田水排干或自然落干,將化肥均勻撒施后緩緩灌水,使田面化肥隨水下滲而帶入土壤深層,有利根系吸收。 

    四、節水灌溉 

    1.節水灌溉 

    淺、濕、干交替間歇灌溉。淺~水層深度不超過3~5厘米;濕~保持土壤耕層飽和狀態,即田間持水量100%;干~地面見白。 

    2.灌溉方法 

    移栽至分蘗盛期以淺、濕、干交替適當為主。即后水不見前水;分蘗盛期至穗形成前,淺、濕、干交替,適當落干,控制無效分蘗增加,每灌一次水自然落干后,當地面細裂縫后再灌水,一般每隔4~6天灌1次水。曬田在水稻葉色濃綠、葉片下垂、分蘗數已達到計劃指數的前提下進行,葉色變淡,葉片堅直,分蘗停滯時小水浸潤。后期水稻近于封行,在滿足穗形對水分的要求前提下,根據降雨情況適當掌握灌水時間,采取淺、濕、干交替灌溉,每隔5~7天灌1次水。到水稻成熟前,保持田間干干濕濕管理。 

    水稻水分指標要求:根系密集層土壤含水量不低于80%為度,水稻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籽粒飽滿,收獲前7天斷水為宜。 

    五、病蟲草害防治 

    1.稻瘟病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 

    2.除草 

    化除稗草、眼子菜、三棱草、牛毛草等。目前主要用的除草藥劑有:丁草胺、農思它、農得時、禾大壯、草克星等。人工拔除田間少量化除難以死亡的大草。 

    六、收獲 

    在水稻青稈黃熟時及時收割,防止拋撒浪費,做到顆粒入倉。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