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日期:2015-12-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5    
    一、播前準備與播種 

    1.秧田選地 

    選保水良好、灌排方便、無鹽堿和雜草、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塊做秧苗用地。 

    2.種子選用 

    選用適宜本地種植的中晚熟品種,如農林314、農林315、豐優516、伊粳12等。 

    3.種子處理 

    播前曬種2~3天,用402、浸各靈、多菌靈等浸種2~3天,用藥濃度為0.3%(即100千克水用藥300克),浸后用清水沖洗,在32℃條件下悶種催芽24~36小時,提高出苗率。 

    4.苗床處理 

    苗床東西走向,長12~15米,寬度根據薄膜寬度而定。在秧床間開寬40~50厘米、深20厘米的排水溝。苗床每平方米施篩好的有機肥0.5~0.8千克、磷酸二銨100~150克,為防苗期病害噴適量移栽靈。 

    5.播種 

    ①播期 當日平均氣溫達7℃及5厘米地溫達8~10℃時可鋪膜育秧,一般適播期在4月初,4月20日前秧田播種完畢。 

    ②播種量 每平方米播400克浸種催芽種子或300克濕潤種子,下種要勻,每667平方米插秧地需秧苗15平方米左右,目前我縣每667平方米用種量控制在5千克。 

    ③覆土蓋膜 用過篩營養細土將種子全部覆蓋嚴實,要求厚薄一致,覆土厚度0.5~1厘米,用小拱棚蓋膜,也可平鋪蓋膜。 

    ④秧田灌水 為防雜物入膜內,讓水從膜下滲入土層,忌積水,灌水原則為上不旱不灌水。 

    二、秧田管理 

    1.通風 

    播后7天左右不可通風,膜內保持高溫,7天后為防止高溫徒長燒苗,逐步加通風口。 

    2.秧田追肥 

    1葉1心期每平方米追施尿素20克,進入3葉期再追1次,追肥與灌水相結合,每次追肥前人工拔草。 

    三、大田管理 

    1.整地與施基肥 

    一般先旱整后水整,在犁地前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噸、磷酸二銨20~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鋅2千克。 

    2.插秧 

    秧齡達到30~35天即可插秧,行距30厘米,穴距13~15厘米,每穴插4~6根苗,插秧深度0.5~1厘米,插秧時要保持地表水5厘米左右。 

    3.水層管理 

    插秧后立即加深水層護苗(深度5~6厘米),有利于返青;返青6~7天后水層可適當淺些,有利于分蘗,返青至拔節前實行3~5厘米淺水層與干濕交替,孕穗至開花期水層深度可達6~8厘米,灌漿至成熟期淺水或干干濕濕,地表不可裂口。 

    4.追肥 

    第1次于插秧后7天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4~5千克;第2次在追肥15天后,每667平方米施6~8千克尿素;第3次再間隔15~20天,看苗情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 

    四、病蟲草防治 

    病害主要是稻瘟病,若前期(6月下旬至7月)用藥能控制稻瘟病,后期節稻瘟與穗頸稻瘟就不會大面積發生。發病后隔7天噴1次農藥,連續2~3次即可控制蔓延,使用農藥為4%的春露霉素100克/667平方米,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克/667平方米,30%的稻瘟靈乳油70克/667平方米等,對水15千克,交替噴霧。 

    我區蟲害極少,未造成災害,無需防治。 

    草害主要是稗草與三棱草,在插秧后7~10天施除草劑,亦可結合插秧后第1次追肥進行,使用農藥為94%的禾大壯乳油200~250克/667平方米,或者60%的丁草胺乳油85~100毫升/667平方米,或者15%的草克星可濕性粉劑15克/667平方米等防治。用毒土法施入,稻田要保持3~5厘米水層,關住進排水口,不待滲完再灌進新水,第2次根據田間情況使用除草劑。 

    五、收獲 

    進入完全黃熟期應及時收獲,不宜長期暴曬,防止碎米率增加和品質下降,影響經濟效益。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