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香菇栽培需要消耗大量的闊葉林木屑。但是,隨著國家生態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和造紙、食品、密度板等工業的發展,香菇產區木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充分利用棲霞市豐富的果樹枝條、氣候等資源優勢,我們利用蘋果枝條進行了春季袋料香菇栽培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菌株 福建939,引自福建省農業廳。原種、栽培種用木屑82%,麩皮14.8%,麥粒2%,石膏0.9%,營養素(菇豐1號)0.3%培養料培養。料袋規格15cm×35cm×0.04cm低壓聚乙烯。拌好的濕料在6h內裝完袋,隨后常壓滅菌,于100℃高溫保持18h滅菌,出爐后冷卻至28℃以下接種。在接種箱中接種完畢立刻套上膜袋(17cm×35cm×0.015cm),用皮筋扎口。菌袋移入25℃暗室培養。45~50d即可長滿全袋,備用。
1.2 試驗方法
1.2.1 配方試驗 試驗安排在市食用菌實驗示范園,采用二場制。供試配方:a.蘋果條木屑84%,麩皮14.7%,石膏1%,菇豐1號0.3%。b.柞木條木屑84%,其余同a。c.雜木屑 74%,棉子殼12.4%,麩皮12.5%,石膏1%,菇豐1號0.1%。d.雜木屑43%,棉子殼42.9%,麩皮13%,其余同c。e.雜木屑60%,玉米芯29.9%,麩皮9%,其余同c。f.雜木屑78%,玉米芯11.9%,麩皮9%,其余同c。2003年4月15日制袋,判袋規格15cm×55cm×0.04cm,膜袋規格17cm×60cm×0.015cm。制袋、養菌方式均同原種、栽培種。5月15日于3m×6m×2.0~2.5m床架式拱頂塑料棚內排場,每配方設一小區,每小區40棒。9月8日首次注水刺激催蕾,不脫袋割口出菇,全區實收計產。至10月12日第2潮菇出完后試驗結束。
1.2.2 營養素試驗 供試營養素三種:菇豐1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產),菇力源(浙江農業大學生產),白糖(超市購買)。試驗共設7個處理:①木屑84%,麩皮14.9%,石膏1%,菇豐1號0.1%。②木屑84%,麩皮14.8%,石膏1%,菇豐1號0.2%。③木屑84%,麩皮14.7%,石膏1%,菇豐1號0.3%。④木屑60%,香菇菌糠33%,麩皮5%,石膏1%,菇力源1%。⑤木屑60%,香菇菌糠32.5%,麩皮5%,石膏1%,菇力源1.5%。⑥木屑93%,麩皮5%,石膏1%,菇力源1%。⑦木屑84%,麩皮14%,石膏1%,白糖1%,VB1,10片。出菇棚內每小區排放60袋。其余試驗方法和場所均同不同培養料配方試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配方試驗結果
2.1.1 菌絲生長情況 由表1可知,菌株對配方a、b、c的適應性強于配方d、e、f。即在配方a、b、c中菌絲定植早、密度大、長速快、滿袋期短、品質優良,這對提高制袋成品率極為有利。這說明配方中主要輔料蘋果枝條或柞木條或添加爾量棉子殼對發菌無明顯影響,添加玉米芯將延遲菌絲生長。
表1 不同配方菌絲生長對比
配方 菌絲定植時間(d) 滿袋時間(d) 菌絲密度 菌絲顏色 菌絲狀態
a 3 42 大 濃白 粗壯成束
b 3 40 大 濃白 粗壯成束
c 3 38 大 濃白 粗壯成束
d 4 46 中 白 較粗壯
e 3 43 小 白 較細密
f 4 50 小 白 較細密
2.1.2 同配方鮮菇產量 鮮菇產量和轉化率以配方a最高,分別為407.58/袋,67.9%;配方b次之,分別為402.58/袋,67.1%;配方d中等,分別為365g/袋,60.8%;其余均較低。
2.1.3 子實體質量 配方a、b、d出菇較整齊,鮮菇菇形圓正,蓋大肉厚,單菇重高達21.1~21.48,質量優。以配方a最佳。
2.2 營養素試驗結果
2.2.1 菌絲生長情況 由表2可知,配方中營養素種類及其含量對香菇菌絲生長影響差異顯著。就總體而言,處理①(加入0.1%菇豐1號)菌絲萌發早、健壯,長速最快,滿袋期最短,效果最佳。處理⑦(加入1%白糖)和處理⑥(加1%菇力源且無廢菌棒)效果與①相當。這說明,就發菌而言,白糖可代替菇豐1號和菇力源,降低生產成本,其次,處理①、②、③結果表明,在其它條件一致時,配方中隨著菇豐1號用量的增加,菌絲生長延遲,而且每增加0.1%含量,滿袋期延長3d。
2.2.2 營養素對鮮菇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看出,處理間鮮菇總產量和轉化率差異極為顯著,但潮次間差異不顯著。其總趨勢為:①>⑦>②>③>④>⑥>⑤。這說明,配方中營養素(菇豐1號、菇力源)不宜過量,否則易致減產減效,且添加白糖可替代其余兩種營養素。其最佳用量菇豐1號0.1%或白糖1%。
2.2.3 營養素對子實體品質的影響 各處理的子實體形態、單菇重、菇蓋標準、優質菇比例一致表明,處理①最優,其次是處理⑦、②和③。這說明添加菇豐1號和白糖,蓋大肉厚柄短,菇形好,單菇重高達22~23g,鮮菇質量優。
表2 營養素對香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單位:cm/d、d)
處理 菌絲生長情況 萌發期 覆面期 滿袋期
長速 整齊度 密度
① 0.6 整齊 濃白 3.5 15 35
② 0.5 整齊 較濃白 4.0 16 37
③ 0.45 不齊 淡白 4.0 17 40
④ 0.3 不齊 淡白 5.0 17 42
⑤ 0.3 齊 較濃白 5.0 18 38
⑥ 0.4 較齊 濃白 4.5 16 36
⑦ 0.4 整齊 較濃白 4.0 15 36
表3 營養素對鮮菇產量的影響 (單位:kg、g、%)
處理 第1潮 第2潮 總產 平均袋產 轉化率
① 7.8 8.2 16.0 400.0 66.7
② 7.0 7.6 14.6 365.0 60.8
③ 7.1 7.4 14.5 362.5 60.4
④ 6.2 6.3 12.5 312.5 52.1
⑤ 4.8 4.4 9.2 230.0 38.3
⑥ 5.5 5.2 10.7 267.5 44.6
⑦ 7.8 7.9 15.7 392.5 65.2
3 小結與討論
3.1 蘋果枝條、柞木條是春栽袋料香菇的好原料,原料不足可用雜木屑、棉子殼、玉米芯代替,但效果不甚理想。其最適配方為配方a。
3.2 菇豐1號和白糖是香菇生產配方中的良好添加劑,但超量使用易減產。白糖的最佳用法是:木屑(蘋果條)84%,麩皮14%,石膏1%,白糖1%。
3.3 菇力源在香菇菌糠利用上效果不明顯,有待進一步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菌株 福建939,引自福建省農業廳。原種、栽培種用木屑82%,麩皮14.8%,麥粒2%,石膏0.9%,營養素(菇豐1號)0.3%培養料培養。料袋規格15cm×35cm×0.04cm低壓聚乙烯。拌好的濕料在6h內裝完袋,隨后常壓滅菌,于100℃高溫保持18h滅菌,出爐后冷卻至28℃以下接種。在接種箱中接種完畢立刻套上膜袋(17cm×35cm×0.015cm),用皮筋扎口。菌袋移入25℃暗室培養。45~50d即可長滿全袋,備用。
1.2 試驗方法
1.2.1 配方試驗 試驗安排在市食用菌實驗示范園,采用二場制。供試配方:a.蘋果條木屑84%,麩皮14.7%,石膏1%,菇豐1號0.3%。b.柞木條木屑84%,其余同a。c.雜木屑 74%,棉子殼12.4%,麩皮12.5%,石膏1%,菇豐1號0.1%。d.雜木屑43%,棉子殼42.9%,麩皮13%,其余同c。e.雜木屑60%,玉米芯29.9%,麩皮9%,其余同c。f.雜木屑78%,玉米芯11.9%,麩皮9%,其余同c。2003年4月15日制袋,判袋規格15cm×55cm×0.04cm,膜袋規格17cm×60cm×0.015cm。制袋、養菌方式均同原種、栽培種。5月15日于3m×6m×2.0~2.5m床架式拱頂塑料棚內排場,每配方設一小區,每小區40棒。9月8日首次注水刺激催蕾,不脫袋割口出菇,全區實收計產。至10月12日第2潮菇出完后試驗結束。
1.2.2 營養素試驗 供試營養素三種:菇豐1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產),菇力源(浙江農業大學生產),白糖(超市購買)。試驗共設7個處理:①木屑84%,麩皮14.9%,石膏1%,菇豐1號0.1%。②木屑84%,麩皮14.8%,石膏1%,菇豐1號0.2%。③木屑84%,麩皮14.7%,石膏1%,菇豐1號0.3%。④木屑60%,香菇菌糠33%,麩皮5%,石膏1%,菇力源1%。⑤木屑60%,香菇菌糠32.5%,麩皮5%,石膏1%,菇力源1.5%。⑥木屑93%,麩皮5%,石膏1%,菇力源1%。⑦木屑84%,麩皮14%,石膏1%,白糖1%,VB1,10片。出菇棚內每小區排放60袋。其余試驗方法和場所均同不同培養料配方試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配方試驗結果
2.1.1 菌絲生長情況 由表1可知,菌株對配方a、b、c的適應性強于配方d、e、f。即在配方a、b、c中菌絲定植早、密度大、長速快、滿袋期短、品質優良,這對提高制袋成品率極為有利。這說明配方中主要輔料蘋果枝條或柞木條或添加爾量棉子殼對發菌無明顯影響,添加玉米芯將延遲菌絲生長。
表1 不同配方菌絲生長對比
配方 菌絲定植時間(d) 滿袋時間(d) 菌絲密度 菌絲顏色 菌絲狀態
a 3 42 大 濃白 粗壯成束
b 3 40 大 濃白 粗壯成束
c 3 38 大 濃白 粗壯成束
d 4 46 中 白 較粗壯
e 3 43 小 白 較細密
f 4 50 小 白 較細密
2.1.2 同配方鮮菇產量 鮮菇產量和轉化率以配方a最高,分別為407.58/袋,67.9%;配方b次之,分別為402.58/袋,67.1%;配方d中等,分別為365g/袋,60.8%;其余均較低。
2.1.3 子實體質量 配方a、b、d出菇較整齊,鮮菇菇形圓正,蓋大肉厚,單菇重高達21.1~21.48,質量優。以配方a最佳。
2.2 營養素試驗結果
2.2.1 菌絲生長情況 由表2可知,配方中營養素種類及其含量對香菇菌絲生長影響差異顯著。就總體而言,處理①(加入0.1%菇豐1號)菌絲萌發早、健壯,長速最快,滿袋期最短,效果最佳。處理⑦(加入1%白糖)和處理⑥(加1%菇力源且無廢菌棒)效果與①相當。這說明,就發菌而言,白糖可代替菇豐1號和菇力源,降低生產成本,其次,處理①、②、③結果表明,在其它條件一致時,配方中隨著菇豐1號用量的增加,菌絲生長延遲,而且每增加0.1%含量,滿袋期延長3d。
2.2.2 營養素對鮮菇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看出,處理間鮮菇總產量和轉化率差異極為顯著,但潮次間差異不顯著。其總趨勢為:①>⑦>②>③>④>⑥>⑤。這說明,配方中營養素(菇豐1號、菇力源)不宜過量,否則易致減產減效,且添加白糖可替代其余兩種營養素。其最佳用量菇豐1號0.1%或白糖1%。
2.2.3 營養素對子實體品質的影響 各處理的子實體形態、單菇重、菇蓋標準、優質菇比例一致表明,處理①最優,其次是處理⑦、②和③。這說明添加菇豐1號和白糖,蓋大肉厚柄短,菇形好,單菇重高達22~23g,鮮菇質量優。
表2 營養素對香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單位:cm/d、d)
處理 菌絲生長情況 萌發期 覆面期 滿袋期
長速 整齊度 密度
① 0.6 整齊 濃白 3.5 15 35
② 0.5 整齊 較濃白 4.0 16 37
③ 0.45 不齊 淡白 4.0 17 40
④ 0.3 不齊 淡白 5.0 17 42
⑤ 0.3 齊 較濃白 5.0 18 38
⑥ 0.4 較齊 濃白 4.5 16 36
⑦ 0.4 整齊 較濃白 4.0 15 36
表3 營養素對鮮菇產量的影響 (單位:kg、g、%)
處理 第1潮 第2潮 總產 平均袋產 轉化率
① 7.8 8.2 16.0 400.0 66.7
② 7.0 7.6 14.6 365.0 60.8
③ 7.1 7.4 14.5 362.5 60.4
④ 6.2 6.3 12.5 312.5 52.1
⑤ 4.8 4.4 9.2 230.0 38.3
⑥ 5.5 5.2 10.7 267.5 44.6
⑦ 7.8 7.9 15.7 392.5 65.2
3 小結與討論
3.1 蘋果枝條、柞木條是春栽袋料香菇的好原料,原料不足可用雜木屑、棉子殼、玉米芯代替,但效果不甚理想。其最適配方為配方a。
3.2 菇豐1號和白糖是香菇生產配方中的良好添加劑,但超量使用易減產。白糖的最佳用法是:木屑(蘋果條)84%,麩皮14%,石膏1%,白糖1%。
3.3 菇力源在香菇菌糠利用上效果不明顯,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