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優質品種高產高效栽培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東北寒地粳稻的品質價格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其栽培模式對提高糧食產量,穩定農村經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遵循原則
按照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操作,在保證達到標準的前提下提高單產穩定總產。
二、主要技術規程
1、選擇熟期適中,品質優良,抗逆性強的中熟、中晚熟品種。因晚熟品種碳氮代謝協調不均衡,堊白率與驚紋粒對稻谷的商品性能有影響。本村選用五優C。
2、大棚適時提早育苗,稀播育壯秧。4月7日開始提前育苗,4月15日全部結束。平方米播芽籽5兩,育苗時選用龍祺牌有機壯秧劑,苗床噴施滿豐。通過秧苗素質調查,秧苗健壯,無病害。
3、根據品種及水源確定合理的插秧密度和規格化處理。該鎮地處水源上游,5月17日開始插秧。五優C株高中矮桿,分蘗力較強。采用株行距10×5(寸)。
4、施肥方法:完全按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操作,堆積施肥。畝施金坷垃水稻專用肥30公斤做底肥,耙前全層施肥,追肥畝施硫酸銨5公斤,尿素10公斤,分期追肥用總量的50%硫銨作返青肥,分蘗肥用30%,6月初撒施,穗肥10%,7月初施用,粒肥占10%,7月未施入田內。
5、除草:以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相結合。除草劑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60%馬歇特畝用量120ml和30%威農10克,防效達95%以上。
6、及時防治病蟲:二化螟在7月12日,孵化盛期應用18%殺蟲雙撒滴劑防治,畝用量200~250ml甩施。防治紋枯病,在7月5日用地平衡23%滿穗,畝用量20克兌水60公斤噴霧。
三、結果
通過對本鎮日個農產、24個點次進行試驗,平均畝產為513.9公斤,與常規栽培平均畝產521.14公斤。但因采用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售價每公斤提高0.10元,達到畝增收80元的指標。改變了人們固有的優質低產的傳統觀念,實現了穩產,提質、增效、致富稻農的愿望。
一、遵循原則
按照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操作,在保證達到標準的前提下提高單產穩定總產。
二、主要技術規程
1、選擇熟期適中,品質優良,抗逆性強的中熟、中晚熟品種。因晚熟品種碳氮代謝協調不均衡,堊白率與驚紋粒對稻谷的商品性能有影響。本村選用五優C。
2、大棚適時提早育苗,稀播育壯秧。4月7日開始提前育苗,4月15日全部結束。平方米播芽籽5兩,育苗時選用龍祺牌有機壯秧劑,苗床噴施滿豐。通過秧苗素質調查,秧苗健壯,無病害。
3、根據品種及水源確定合理的插秧密度和規格化處理。該鎮地處水源上游,5月17日開始插秧。五優C株高中矮桿,分蘗力較強。采用株行距10×5(寸)。
4、施肥方法:完全按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操作,堆積施肥。畝施金坷垃水稻專用肥30公斤做底肥,耙前全層施肥,追肥畝施硫酸銨5公斤,尿素10公斤,分期追肥用總量的50%硫銨作返青肥,分蘗肥用30%,6月初撒施,穗肥10%,7月初施用,粒肥占10%,7月未施入田內。
5、除草:以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相結合。除草劑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60%馬歇特畝用量120ml和30%威農10克,防效達95%以上。
6、及時防治病蟲:二化螟在7月12日,孵化盛期應用18%殺蟲雙撒滴劑防治,畝用量200~250ml甩施。防治紋枯病,在7月5日用地平衡23%滿穗,畝用量20克兌水60公斤噴霧。
三、結果
通過對本鎮日個農產、24個點次進行試驗,平均畝產為513.9公斤,與常規栽培平均畝產521.14公斤。但因采用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售價每公斤提高0.10元,達到畝增收80元的指標。改變了人們固有的優質低產的傳統觀念,實現了穩產,提質、增效、致富稻農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