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舌狀絳蟲和雙線絳蟲的裂頭蚴,蟲體肉質肥厚,呈白色長帶狀,俗稱“面條蟲”。
2.癥狀:病魚腹部膨大,嚴重時失去平衡,側游上浮或腹部朝上。剖開魚腹,可見腹腔內充滿大量白色長帶狀蟲,內臟受壓、受損,嚴重萎縮,失去生殖能力,病魚極度消瘦,嚴重貧血而死。
3.流行情況:終末寄主是鷗鳥,細鏢水蚤是第一中間寄主,魚是第二中間寄主。由于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因此該病有日益嚴重的趨勢,引起病魚慢性死亡,持續時間很長,發病塘的魚產量很低。危害鯽、鰱、鳙、草魚、翹嘴紅
2.癥狀:病魚腹部膨大,嚴重時失去平衡,側游上浮或腹部朝上。剖開魚腹,可見腹腔內充滿大量白色長帶狀蟲,內臟受壓、受損,嚴重萎縮,失去生殖能力,病魚極度消瘦,嚴重貧血而死。
3.流行情況:終末寄主是鷗鳥,細鏢水蚤是第一中間寄主,魚是第二中間寄主。由于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因此該病有日益嚴重的趨勢,引起病魚慢性死亡,持續時間很長,發病塘的魚產量很低。危害鯽、鰱、鳙、草魚、翹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