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簡稱細條病,是由黃極毛桿菌屬引起的一種細菌性病害,是國內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之一。高溫、高濕有利于發病,此時適逢暴雨、冰雹或洪澇侵襲,造成葉片大量傷口,病害極易流行。長期灌深水以及偏施、遲施氮肥發病也較重。發病輕的約減產10%,重病田減產可達40%~60%的。
為害特點: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主要侵害葉片,病斑初呈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斑點,后逐漸沿葉脈方向擴展。擴展時受葉脈限制,病斑呈細線狀或短虛線狀,黃褐色。田間濕度大時,病部表面有蜜黃色菌膿溢出,呈露珠狀,密密集生,數量比白葉枯病多且小,干結后呈黃色樹膠狀小粒,形如虛線,不易脫落。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的黃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塊,外觀與白葉枯病有些相似,但對光觀察可見許多透明的細條。病情嚴重時葉片卷曲,田間呈現一片黃白色。
防治方法:本病傳染快,一旦發病單靠藥劑防治難以控制,應采取綜合防治。①檢疫:嚴格控制病區種子外調,防止病區擴大。②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良種,不同品種的感病和損失程度不同。實行淺水勤灌,適時曬田。避免過量、過遲施用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抵抗力,防止稻苗貪青徒長,誘發病害。③化學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開始噴灑20%葉枯寧(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100克,對水50升。用葉枯寧防效不明顯時,可在施用葉枯寧的同時混入硫酸鏈霉素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或強氯精2500倍液,可明顯提高防效。對發病普遍的地區,播前應將種子用清水浸泡12~24小時,用300倍85%強氯精浸種12~24小時后,撈起洗凈后催芽播種。秧苗三葉期和拔秧前各噴一次強氯精。在抽穗期用4%膠胺銅、20%葉青雙和高錳酸鉀加食鹽兌水噴霧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
為害特點: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主要侵害葉片,病斑初呈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斑點,后逐漸沿葉脈方向擴展。擴展時受葉脈限制,病斑呈細線狀或短虛線狀,黃褐色。田間濕度大時,病部表面有蜜黃色菌膿溢出,呈露珠狀,密密集生,數量比白葉枯病多且小,干結后呈黃色樹膠狀小粒,形如虛線,不易脫落。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的黃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塊,外觀與白葉枯病有些相似,但對光觀察可見許多透明的細條。病情嚴重時葉片卷曲,田間呈現一片黃白色。
防治方法:本病傳染快,一旦發病單靠藥劑防治難以控制,應采取綜合防治。①檢疫:嚴格控制病區種子外調,防止病區擴大。②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良種,不同品種的感病和損失程度不同。實行淺水勤灌,適時曬田。避免過量、過遲施用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抵抗力,防止稻苗貪青徒長,誘發病害。③化學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開始噴灑20%葉枯寧(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100克,對水50升。用葉枯寧防效不明顯時,可在施用葉枯寧的同時混入硫酸鏈霉素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或強氯精2500倍液,可明顯提高防效。對發病普遍的地區,播前應將種子用清水浸泡12~24小時,用300倍85%強氯精浸種12~24小時后,撈起洗凈后催芽播種。秧苗三葉期和拔秧前各噴一次強氯精。在抽穗期用4%膠胺銅、20%葉青雙和高錳酸鉀加食鹽兌水噴霧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