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挖瓶(袋)制塊菌絲受到損傷,生命活動驟然降低。因此這一階段的管理主要是:供給適合的溫濕度及新鮮空氣,促使斷裂菌絲盡快恢復生長、愈合。關健是根椐氣溫變化控制通風換氣的時間與次數。換氣方法應掌握“早、輕、重”和先多后少。菌溫以24℃為準,22℃以下偏低,26℃以上偏高。
“早”,系指壓塊后掀動覆蓋膜的時間要早。溫度高時,栽培塊一天后即需換氣,超過28℃時,上午做的塊,傍晚即應換氣。適溫時,則可兩天后換氣,溫度偏低3天后換氣。如白天20℃、晚上不低于15℃,此時又氣壓低、濕度大,應與高溫時一樣處理,如用的是新的覆蓋膜、菇房通風條件差時,則應注意早換氣;如出現酒味、菌絲尚未愈合好,再生菌絲比較幼嫩,容易萎縮,換氣時須將覆蓋薄膜輕輕拉起、慢慢放下,其目的在于降溫供氧,以利斷裂菌絲迅速恢復,加快愈合,防止霉菌發生。
“重”,指壓塊5天后,表面菌絲已濃白換氣要重。做法是將薄膜掀起,用力掀動幾下,最好兩邊對拉、用力掀動,然后蓋好。目的是加強通風,減低栽培塊表面濕度,促使內部菌絲健壯生長,使表面絨毛狀菌絲不易徒長。
掀動薄膜次數,應視氣溫高低而定。氣溫超過26℃,每天掀動3~4次,氣溫28℃以上,可采取白天閉窗門(不覆蓋薄膜),晚上將門窗打開,調節室內溫度,以利發菌。氣溫越低,掀動薄膜的次數就減少,如氣溫低于23℃,每天掀動薄膜1~2次或兩天一次也可,但最少也得3天一次。
“早”,系指壓塊后掀動覆蓋膜的時間要早。溫度高時,栽培塊一天后即需換氣,超過28℃時,上午做的塊,傍晚即應換氣。適溫時,則可兩天后換氣,溫度偏低3天后換氣。如白天20℃、晚上不低于15℃,此時又氣壓低、濕度大,應與高溫時一樣處理,如用的是新的覆蓋膜、菇房通風條件差時,則應注意早換氣;如出現酒味、菌絲尚未愈合好,再生菌絲比較幼嫩,容易萎縮,換氣時須將覆蓋薄膜輕輕拉起、慢慢放下,其目的在于降溫供氧,以利斷裂菌絲迅速恢復,加快愈合,防止霉菌發生。
“重”,指壓塊5天后,表面菌絲已濃白換氣要重。做法是將薄膜掀起,用力掀動幾下,最好兩邊對拉、用力掀動,然后蓋好。目的是加強通風,減低栽培塊表面濕度,促使內部菌絲健壯生長,使表面絨毛狀菌絲不易徒長。
掀動薄膜次數,應視氣溫高低而定。氣溫超過26℃,每天掀動3~4次,氣溫28℃以上,可采取白天閉窗門(不覆蓋薄膜),晚上將門窗打開,調節室內溫度,以利發菌。氣溫越低,掀動薄膜的次數就減少,如氣溫低于23℃,每天掀動薄膜1~2次或兩天一次也可,但最少也得3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