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兔病,養兔人員莫不“談虎色變”。其實如今多種兔病都已有了較好的控制手段,例如:曾經列為兔傳染病之首的兔病毒性出血癥(兔瘟)以及有幼兔和青年兔殺手之稱的兔球蟲病,如今都已有了較好的控制手段。前者有質地良好的疫苗可用;后者由于多種抗球蟲藥物的問世和應用,控制都已不再是難事。目前肆虐養兔業并嚴重影響兔成活率和養兔經濟效益的當數腸道疾病、呼吸道病和皮膚真菌病,這三類疾病廣泛流行于各養兔場、戶。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只要有養兔的地方,就能看到他們的影子。目前防制這三類疾病缺少特效的手段和方法,是一個困擾養兔業又亟待解決的難題。如何防制這三類疾病正成為當前兔病研究單位科研攻關的方向。
近年來,該病在兔病中的地位顯著上升,位列三大兔病之一。本病傳播迅速,雖不直接致死家兔,但對養兔的經濟效益危害嚴重。據筆者在某地兔場調查,染病兔場幼兔發病率可高達93.1%以上,可見傳染性之強、危害之重,并可傳染給飼養人員,尤其是孩子。對本病的防治,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飼料中添加灰黃霉素(75%),每噸飼料250g,連喂3-4周,由于本品對兔肝、腎的毒副作用較大,長期使用可導致死亡,故切忌超期用藥。醋柳碘溶液或5%-10%濃碘酊外涂及環吡酮胺軟膏外敷也可供選擇但因耗時費力,只適用于零星發病的患兔。本病的特效藥物為特比萘芬(療霉素)和阿莫羅芬,均可用于拌料口服,但由于藥價昂貴而無法在養兔生產中推廣應用,實為一件憾事。
近年來,該病在兔病中的地位顯著上升,位列三大兔病之一。本病傳播迅速,雖不直接致死家兔,但對養兔的經濟效益危害嚴重。據筆者在某地兔場調查,染病兔場幼兔發病率可高達93.1%以上,可見傳染性之強、危害之重,并可傳染給飼養人員,尤其是孩子。對本病的防治,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飼料中添加灰黃霉素(75%),每噸飼料250g,連喂3-4周,由于本品對兔肝、腎的毒副作用較大,長期使用可導致死亡,故切忌超期用藥。醋柳碘溶液或5%-10%濃碘酊外涂及環吡酮胺軟膏外敷也可供選擇但因耗時費力,只適用于零星發病的患兔。本病的特效藥物為特比萘芬(療霉素)和阿莫羅芬,均可用于拌料口服,但由于藥價昂貴而無法在養兔生產中推廣應用,實為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