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簡介
優質飼料大麥專用新品種“浙皮6號”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于1992年用育種中間材料92034為母本,浙皮4號為父本進行雜交,經多年系譜選擇于1997年選育而成。1997―1999年連續二年參加品種比較試驗和多點產量鑒定,1999―2001年連續二年參加浙江省大麥區域試驗,2001―2002年度進行浙江省大麥生產試驗。2002年9月15日通過浙江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委員會和浙江省種子管理站的審(鑒)定。
優質飼料大麥專用新品種“浙皮6號”屬二棱皮大麥;苗期生長半直立,根系較發達;株型緊湊,莖稈彈性強,半矮稈耐肥抗倒;穗長中等,長紡錘形,長芒;著粒密度中等,籽粒短圓,殼薄,粒重中等;株型緊湊,生長清秀,青稈黃熟;早熟,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經抗病性鑒定,“浙皮6號”表現高抗黃花葉病(株發病率1.2%)、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數6.5%)、中抗白粉病(葉發病率19.8%)。在生產示范試驗中,該品種還表現出較抗網斑病,抗倒性較強,耐濕性較好。浙江省大麥區域試驗結果,“浙皮6號”平均全生育期162.5天,比對照早熟品種浙農大3號還短0.2天,株高82.8厘米,每畝有效穗30.5萬,每穗總粒數26.2粒、實粒數24.8粒,結實率94.7%,千粒重39.5克;平均畝產251.6公斤,比對照種浙農大3號增產6.7%。大面積試種示范試驗,浙皮6號平均畝產285.6公斤,比對照浙農大3號增產15.7%,比秀麥3號增產5.6%。“浙皮6號”一般畝產250―300公斤,高產田塊可達350公斤左右,增產效果顯著。
“浙皮6號”籽粒蛋白質和賴氨酸含量高,β-葡聚糖和粗纖維含量低,是生產大麥型配合飼料的優質原料;經品質測定,“浙皮6號”籽粒蛋白質含量15.75%,賴氨酸含量0.59%,β-葡聚糖含量1.99%,粗纖維含量2.18%,符合優質飼料專用大麥品質標準。經大麥型配合飼料試產,“浙皮6號”生產的大麥配合飼料品質上佳,飼喂瘦肉率高,生產成本比玉米型飼料低10%左右。
優質飼料大麥專用新品種“浙皮6號”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于在浙江省及周邊省份同類適應地區推廣種植。已在浙江省和周邊地區推廣種植15萬畝。“浙皮6號”是根據大麥型配合飼料生產需求而專門選育的優質飼料大麥專用新品種,隨著大麥型配合飼料在我國南方地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浙皮6號”將為大力發展飼料大麥生產,緩解我國南方地區飼料短缺的矛盾,促進該地區畜牧漁業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在南方地區的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將同時為大麥種植戶、飼料生產企業以及畜牧養殖戶創造很好的經濟效益。
二、栽培規程
1.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浙皮6號”屬春性,成熟早,應適期播種。在暖冬年份過早播種會造成年內拔節,幼穗分化提早,易遭倒春寒凍害,影響結實率;過遲播種不利于壯苗早發,影響有效穗數。正常年份江、浙冬大麥生態區以11月上、中旬播種為宜。“浙皮6號”籽粒大小中等,分蘗力較強,播種量不宜過多,實際播種量的多少應根據土地利用率、播種方式、種子發芽率、播種期和土壤肥力狀況等條件來確定。在撒播條件下,江、浙地區一般畝播10―12公斤為佳。
2.合理施肥,增產增收
“浙皮6號”耐肥抗倒性中上,施肥量應掌握在每畝10公斤純氮左右,同時應注意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再配以磷鉀肥。在施肥技術上應掌握施足基肥(約占60%),早施蘗肥(占30%),開春后巧施孕穗肥(占10%)的原則。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增產增收。
3.科學管理,增效促優
加強田間管理,南方麥區應做好清溝排水,增強根系活力,延長功能葉壽命,促進灌漿。及時防除雜草和蚜蟲。后期避免早衰和高溫逼熟,確保高產、優質。
優質飼料大麥專用新品種“浙皮6號”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于1992年用育種中間材料92034為母本,浙皮4號為父本進行雜交,經多年系譜選擇于1997年選育而成。1997―1999年連續二年參加品種比較試驗和多點產量鑒定,1999―2001年連續二年參加浙江省大麥區域試驗,2001―2002年度進行浙江省大麥生產試驗。2002年9月15日通過浙江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委員會和浙江省種子管理站的審(鑒)定。
優質飼料大麥專用新品種“浙皮6號”屬二棱皮大麥;苗期生長半直立,根系較發達;株型緊湊,莖稈彈性強,半矮稈耐肥抗倒;穗長中等,長紡錘形,長芒;著粒密度中等,籽粒短圓,殼薄,粒重中等;株型緊湊,生長清秀,青稈黃熟;早熟,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經抗病性鑒定,“浙皮6號”表現高抗黃花葉病(株發病率1.2%)、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數6.5%)、中抗白粉病(葉發病率19.8%)。在生產示范試驗中,該品種還表現出較抗網斑病,抗倒性較強,耐濕性較好。浙江省大麥區域試驗結果,“浙皮6號”平均全生育期162.5天,比對照早熟品種浙農大3號還短0.2天,株高82.8厘米,每畝有效穗30.5萬,每穗總粒數26.2粒、實粒數24.8粒,結實率94.7%,千粒重39.5克;平均畝產251.6公斤,比對照種浙農大3號增產6.7%。大面積試種示范試驗,浙皮6號平均畝產285.6公斤,比對照浙農大3號增產15.7%,比秀麥3號增產5.6%。“浙皮6號”一般畝產250―300公斤,高產田塊可達350公斤左右,增產效果顯著。
“浙皮6號”籽粒蛋白質和賴氨酸含量高,β-葡聚糖和粗纖維含量低,是生產大麥型配合飼料的優質原料;經品質測定,“浙皮6號”籽粒蛋白質含量15.75%,賴氨酸含量0.59%,β-葡聚糖含量1.99%,粗纖維含量2.18%,符合優質飼料專用大麥品質標準。經大麥型配合飼料試產,“浙皮6號”生產的大麥配合飼料品質上佳,飼喂瘦肉率高,生產成本比玉米型飼料低10%左右。
優質飼料大麥專用新品種“浙皮6號”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于在浙江省及周邊省份同類適應地區推廣種植。已在浙江省和周邊地區推廣種植15萬畝。“浙皮6號”是根據大麥型配合飼料生產需求而專門選育的優質飼料大麥專用新品種,隨著大麥型配合飼料在我國南方地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浙皮6號”將為大力發展飼料大麥生產,緩解我國南方地區飼料短缺的矛盾,促進該地區畜牧漁業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在南方地區的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將同時為大麥種植戶、飼料生產企業以及畜牧養殖戶創造很好的經濟效益。
二、栽培規程
1.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浙皮6號”屬春性,成熟早,應適期播種。在暖冬年份過早播種會造成年內拔節,幼穗分化提早,易遭倒春寒凍害,影響結實率;過遲播種不利于壯苗早發,影響有效穗數。正常年份江、浙冬大麥生態區以11月上、中旬播種為宜。“浙皮6號”籽粒大小中等,分蘗力較強,播種量不宜過多,實際播種量的多少應根據土地利用率、播種方式、種子發芽率、播種期和土壤肥力狀況等條件來確定。在撒播條件下,江、浙地區一般畝播10―12公斤為佳。
2.合理施肥,增產增收
“浙皮6號”耐肥抗倒性中上,施肥量應掌握在每畝10公斤純氮左右,同時應注意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再配以磷鉀肥。在施肥技術上應掌握施足基肥(約占60%),早施蘗肥(占30%),開春后巧施孕穗肥(占10%)的原則。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增產增收。
3.科學管理,增效促優
加強田間管理,南方麥區應做好清溝排水,增強根系活力,延長功能葉壽命,促進灌漿。及時防除雜草和蚜蟲。后期避免早衰和高溫逼熟,確保高產、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