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高產優質抗病早熟大穗大粒香粳原稻1號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

   日期:2015-11-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1    
  1 選育過程 

    1996年原陽縣農科所用山東省農科院的水稻品種魯香粳1號為母本,本地優質米當家品種新稻68-11為父本雜交,F1表現出很強的雜種優勢,分蘗力強,莖稈粗壯,穗大粒多,株高超過雙親。在F2-F4代的選擇中,以產量和米質作為重點,輔之以其它優良性狀;F4(系譜號為1999158)的株行生長整齊一致,莖稈粗壯,穗大粒多,植株稍高,分蘗中等,其主要性狀超過雙親,米質較優,熟期適中。于2000~2001年參加了品質比較試驗, 2002年參加河南省中晚粳水稻預備試驗,2003~2004年參加河南省中晚粳水稻區試,2005年參加河南省夏粳稻品種生產試驗,通過多年多點的試驗示范,表觀為高產、穩產、優質、抗病、香味醇正等特點。2006年河南省農作物品審通過審定(編號為豫審稻2006003)。 

    2 主要優點 

    2.1 大穗、大粒 原稻1號株高110cm,穗長21.1cm,平均穗實粒數147.4;苗期生長繁茂,根系發達,葉色較濃,莖稈粗壯,分蘗中等,株形集散適中,后期葉色較淡,劍葉高出穗層,冠層整齊,谷粒橢圓,黃色,穎尖紅色,結實率84.8%,千粒重27g,比豫粳6號穗粒數多40粒左右,千粒重比豫粳6號重3g,屬大穗大粒水稻品種。 

    2.2 早熟 原稻1號屬早熟品種。豫北作麥茬稻全生育期150天,比黃淮稻區主推品種豫粳6號早熟13天,很好地解決了適時種麥的難題。原稻1號莖稈粗壯,耐肥抗倒,產量三因素協調,豐產穩產性好,適于中高水肥田作麥茬稻種植。 

    2.3 抗病性好 根據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2005年所作的抗性鑒定,原稻1號苗瘟的鑒定結果,對生理小種2C13、ZD7、ZE3、ZF1表現為免疫;對穗莖瘟表現中抗,對三個白葉枯代表致病型PX079、js-49-6、浙173,表現為抗、抗、中抗。 

    2.4 米質優 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2004~2005年的檢測結果:原香1號糙米率84%,整精米率60.1%,堊白米率11.5%,堊白度1.3%,直鏈淀粉16.6%,膠稠度83mm,具香味。其中:2005年綜合評價米質達國標1級。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硒的含量達0.63mg/kg,鋅的含量21.43mg/kg,明顯優于豫粳6號等品種。原稻1號含硒、鋅量高,屬特色香粳。 

    3 產量表現 

    2002年,原稻1號參加河南省中晚粳預備試驗,平均畝產524.4kg,居12個參試種第6位,較對照黃金晴(CK2)增產11.9%;2003年參加河南省中晚粳區試,平均畝產428.6kg,較CK2增產2.2%,不顯著;2004年河南省水稻區試,平均畝產506.9kg,較對照豫粳6號減產1.9%,不顯著,較CK2增產12.5%,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參加河南省夏粳稻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稻谷529.1kg,居7個參試種第二位,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1.45%。經多年多點試驗及示范種植,原稻1號是一個優質高產、綜合性狀優良的香稻新品系。 

    4 高產栽培技術 

    原稻1號適宜于河南省、河北、山東西南部、皖北、蘇北、陜西東部粳稻區作麥茬稻種植。其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4.1 培育適齡帶蘗壯秧 采用盤育、旱育秧技術育秧,秧苗用種量30~40kg/畝,培育出秧齡適中、帶有分蘗的壯秧。為此,首先要做好種子處理,把精選過的種子日曬2天,每500kg種子加入25%多菌靈150g浸種2~3天。第二要整好秧田,適期播種。麥茬稻應在“五一”前后播種。第三要把好秧田管理關:秧田播種后,澆水保濕潤,保證出苗良好;秧苗一葉一心期,隨灌水每畝追施碳銨30kg,同時在一葉一心到兩葉一心期每畝用15%多效唑100~150g進行葉面噴施,對控高促蘗效果非常明顯;播后兩周時再追施碳銨40kg,同時淺水勤灌促苗生長;播后25天左右,待葉齡達到5片左右,要減少澆水,以濕潤為主,控陡長、促根長,保穩長;插秧前2天,再灌水潤根,便于起苗。第四要搞好秧田病蟲害防治。 

    4.2 大田培肥與施肥 麥茬稻在收麥后及早施肥整地,每畝施入有機肥3000~5000kg,尿素6~8kg,二銨15kg,硫酸鉀15kg,硫酸鋅2kg,隨撒隨耙,澆水整地。在此基礎上科學施用追肥:插秧后3~5天,結合化學除草畝施碳銨20kg作面肥,保秧返青;插秧10天后重施分蘗肥,每畝施碳銨40kg;7月底8月初,根據苗情長勢每畝再施3~5kg尿素增粒?;?;灌漿期進行葉面噴肥,提高千粒重。 

    4.3 科學除草 插秧后3~7天,選用適宜的化學除草劑如丁草胺、樂草隆等,再加15%多效唑50~60g,與面肥肥料“三合一”撒施,起到除草、促根、抗倒、營養的總合作用。“三合一”施肥后要保持淺水層3~5天,以提高藥效。 

    4.4 科學節水灌溉 澆水,一求科學及時,促進生長,二求節水灌溉,提高效益。要做到大水泡垡,小水整地,薄水插秧,淺水分蘗,蹲苗晾田;孕穗打苞期小水勤灌,齊穗以后干濕交替,直至成熟;杜絕大水浸灌,切不可成熟前早斷水。 

    4.5 防好病蟲害 隨著產量水平提高,病蟲害也呈加重趨勢,要實現高產,必須全生育期做好病蟲害防治,實施健苗栽培。沿黃稻作區,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防治二代螟;7月底到8月初,防治鉆心蟲、卷葉螟、稻苞蟲等;8月下旬到9月上旬,防治卷葉螟、鉆心蟲、稻苞蟲、稻飛虱等。7月中下旬防治紋枯病、白葉枯?。皇妓胫笼R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除選用對路的殺菌劑外,要注意噴藥水量大,用藥及時,預防為主,提高防效。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