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在大豆種植區均有發生,在連作、山區、低洼條件下發生加重。發病造成田間缺苗、發黃、減產,一般減產10~30千克。由于大豆價格上漲,勢必引起大豆種植面積增加,重迎茬面積擴大,該病發生必然呈上升趨勢。
一、癥狀
從幼苗到成株均可發病,幼苗期發生在莖基部和根系,病斑初為褐色點狀,擴大后呈棱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時病斑呈“鐵銹色”、紅褐色或黑褐色,皮層腐爛呈潰瘍狀,重病株的主根和須根腐爛,造成“禿根”。而大豆疫病則不會侵染須根系,這是主要區別。病株地上部生長不良,病苗矮瘦,葉小色淡發黃,嚴重時干枯而死。在成株期,病株根部生產褐斑,形不規則,大小不一,病重時根系開裂木質纖維組織露出,病患部地上部較健株瘦少,結莢少。大豆根腐病在田間發生往往呈“鍋底坑”狀,圓形或橢圓形。區別于蟲害發展順垅走造成的“斷條”。
二、防治方法
1、輪作宜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
2、選用發病輕的大豆品種。
3、農業措施 適當晚播,控制播深,一般播深不要超過5cm。增施pb巴或有機肥。合理中耕培土,實行深松,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防治地下害蟲。
4、種子處理 用50%多福合劑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4%拌種;用菌克毒克(2%寧南霉素水劑)按種子量的1%拌種;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拌種;用省農科院植保所研制的“大豆微復合藥肥”拌種包衣;用含有殺菌劑的35%多克福大豆種衣劑拌種;苗期噴施植物復合營養液;用火龍敵在大豆苗期葉面噴施可生根壯苗,間隔7~10天連噴2~3次。
一、癥狀
從幼苗到成株均可發病,幼苗期發生在莖基部和根系,病斑初為褐色點狀,擴大后呈棱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時病斑呈“鐵銹色”、紅褐色或黑褐色,皮層腐爛呈潰瘍狀,重病株的主根和須根腐爛,造成“禿根”。而大豆疫病則不會侵染須根系,這是主要區別。病株地上部生長不良,病苗矮瘦,葉小色淡發黃,嚴重時干枯而死。在成株期,病株根部生產褐斑,形不規則,大小不一,病重時根系開裂木質纖維組織露出,病患部地上部較健株瘦少,結莢少。大豆根腐病在田間發生往往呈“鍋底坑”狀,圓形或橢圓形。區別于蟲害發展順垅走造成的“斷條”。
二、防治方法
1、輪作宜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
2、選用發病輕的大豆品種。
3、農業措施 適當晚播,控制播深,一般播深不要超過5cm。增施pb巴或有機肥。合理中耕培土,實行深松,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防治地下害蟲。
4、種子處理 用50%多福合劑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4%拌種;用菌克毒克(2%寧南霉素水劑)按種子量的1%拌種;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拌種;用省農科院植保所研制的“大豆微復合藥肥”拌種包衣;用含有殺菌劑的35%多克福大豆種衣劑拌種;苗期噴施植物復合營養液;用火龍敵在大豆苗期葉面噴施可生根壯苗,間隔7~10天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