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塊莖入藥,有毒,具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功效。主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腹膈脹滿、頭昏不眠、外消痛腫等癥。
四川省安岳縣悅來鄉位于通賢區西部、書房壩水庫淹沒區,三面環水,全鄉屬淺丘坡地,土質肥沃、濕潤,屬松沙中性、微酸土壤,且無環境和大氣污染,水質優良。半陰半陽的桑樹地,最為適宜套種半夏。
1選用良種
選用優質的種源是高產的基礎。應以質地堅實、矛頭豐滿、切開后斷面有粘手的乳白色黏液的種塊為種源。去掉種皮霉變、質地松軟及變質的種塊。有的地種塊雖只有部分腐爛,種后能生根發芽,但苗期易發病,且易造成污染,不能作為種用。
2選地與整地
半夏根淺,喜溫和溫潤氣候,怕干旱,忌高溫。適宜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地或沙土中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悅來鄉屬淺丘坡地,半陰、半陽的桑樹地套種半夏效果良好。冬播或早春播種應盡早翻耕,以利土壤風化、腐熟。翻地不宜過深,15~20cm即可。平整地面,去除雜草。
3施肥
半夏喜肥多,要求土壤疏松,必須施足夠有機肥。可選用腐熟的人畜糞尿及草木灰等,輔用腐熟的麥稈、棉籽、稻稈和少量化肥與細沙土攪勻做基肥。
4播種
悅來鄉種植的半夏大多為冬季播種,采用撒播塊莖的方法。
平整地面后,在準備好的畦地撒播種塊。種塊間距離分3種:直徑0.8cm以上的間距6~8cm,直徑0.5~0.8cm的4~6cm,直徑0.5cm以下的2~3cm。撒種后覆蓋細肥土,澆定根水。覆土后畦溝自然而成。覆蓋地膜,可以提高地溫,提前出苗。
5田間管理
半夏的田間管理是提高產量、質量和防止病蟲害的重要環節。
5.1揭開地膜
當地溫15℃以上或有50%以上半夏長出1片葉時,即可“破膜放苗”,以防膜內溫度過高,灼傷小苗,以后應及時澆水。
5.2中耕除草
半夏出苗時也是雜草生長之時,若不及時清除,會造成幼苗生長困難而影響產量。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宜過深,以不超過5cm為宜,避免傷根。除草后應及時施肥。
5.3摘除花苔
除留種田外,半夏生長期中抽出的花苔,應及時摘除,以利于養分集中于地下塊莖,提高產量。
5.4水肥管理
半夏喜濕怕旱,出苗前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生長期內,可以根據土壤墑情適當澆水,過于干旱,半夏易出現倒苗現象;過于濕潤易發生根腐,爛莖,倒苗死亡。因此,注意及時排水,灌水對延緩半夏倒苗提高產量有重要影響。
半夏是喜肥植物,生長期應注意適當地多施肥,以農家肥為主,特別是在倒苗后的生長期要注意追肥,以施用人畜糞水為主。每次每畝1000kg左右為宜。在半夏生長后期,對磷、鉀的要求量較大。將適量過磷酸鈣、鉀肥混勻,與溝泥攪拌,撒于土表,可起到培土和灌漿的作用。
5.5培土
培土有利于半夏的保墑和田間的排水。培土可使平畦高畦,畦埂變小溝,利于雨季排水,利于防止塊莖腐爛;同時,培土也利于除草。
5.6其他
半夏在夏季氣溫持續高達30℃時,會出現倒苗現象。倒苗是半夏抗御高溫和強光的一種適應性,對保存和延續半夏的生命有積極的作用。但就生產而言,倒苗縮短了生長期,生產中,除隱蔽和噴灌降溫遮陽外,還可以噴施適量的亞硫酸氫鈉(0.01%)溶液抑制半夏呼吸作用,減少光合產物的消耗,增產效果明顯。
6病蟲害防治
半夏的病蟲害大多發生在高溫、多濕的夏季。主要有葉斑病、腐爛病、病毒病和紅天蛾。對葉斑病可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噴施;發現病株拔除燒毀。病毒病:盡可能選擇無病株留種,控制人為傳播;合理輪作施足有機肥,增強抗病力;拔除病株集中燒毀,以防蔓延。腐爛病:注意雨季和大雨后及時疏溝排水;種前用5%的草木灰溶液或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紅天蛾:采用人工捕捉法除去或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四川省安岳縣悅來鄉位于通賢區西部、書房壩水庫淹沒區,三面環水,全鄉屬淺丘坡地,土質肥沃、濕潤,屬松沙中性、微酸土壤,且無環境和大氣污染,水質優良。半陰半陽的桑樹地,最為適宜套種半夏。
1選用良種
選用優質的種源是高產的基礎。應以質地堅實、矛頭豐滿、切開后斷面有粘手的乳白色黏液的種塊為種源。去掉種皮霉變、質地松軟及變質的種塊。有的地種塊雖只有部分腐爛,種后能生根發芽,但苗期易發病,且易造成污染,不能作為種用。
2選地與整地
半夏根淺,喜溫和溫潤氣候,怕干旱,忌高溫。適宜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地或沙土中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悅來鄉屬淺丘坡地,半陰、半陽的桑樹地套種半夏效果良好。冬播或早春播種應盡早翻耕,以利土壤風化、腐熟。翻地不宜過深,15~20cm即可。平整地面,去除雜草。
3施肥
半夏喜肥多,要求土壤疏松,必須施足夠有機肥。可選用腐熟的人畜糞尿及草木灰等,輔用腐熟的麥稈、棉籽、稻稈和少量化肥與細沙土攪勻做基肥。
4播種
悅來鄉種植的半夏大多為冬季播種,采用撒播塊莖的方法。
平整地面后,在準備好的畦地撒播種塊。種塊間距離分3種:直徑0.8cm以上的間距6~8cm,直徑0.5~0.8cm的4~6cm,直徑0.5cm以下的2~3cm。撒種后覆蓋細肥土,澆定根水。覆土后畦溝自然而成。覆蓋地膜,可以提高地溫,提前出苗。
5田間管理
半夏的田間管理是提高產量、質量和防止病蟲害的重要環節。
5.1揭開地膜
當地溫15℃以上或有50%以上半夏長出1片葉時,即可“破膜放苗”,以防膜內溫度過高,灼傷小苗,以后應及時澆水。
5.2中耕除草
半夏出苗時也是雜草生長之時,若不及時清除,會造成幼苗生長困難而影響產量。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宜過深,以不超過5cm為宜,避免傷根。除草后應及時施肥。
5.3摘除花苔
除留種田外,半夏生長期中抽出的花苔,應及時摘除,以利于養分集中于地下塊莖,提高產量。
5.4水肥管理
半夏喜濕怕旱,出苗前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生長期內,可以根據土壤墑情適當澆水,過于干旱,半夏易出現倒苗現象;過于濕潤易發生根腐,爛莖,倒苗死亡。因此,注意及時排水,灌水對延緩半夏倒苗提高產量有重要影響。
半夏是喜肥植物,生長期應注意適當地多施肥,以農家肥為主,特別是在倒苗后的生長期要注意追肥,以施用人畜糞水為主。每次每畝1000kg左右為宜。在半夏生長后期,對磷、鉀的要求量較大。將適量過磷酸鈣、鉀肥混勻,與溝泥攪拌,撒于土表,可起到培土和灌漿的作用。
5.5培土
培土有利于半夏的保墑和田間的排水。培土可使平畦高畦,畦埂變小溝,利于雨季排水,利于防止塊莖腐爛;同時,培土也利于除草。
5.6其他
半夏在夏季氣溫持續高達30℃時,會出現倒苗現象。倒苗是半夏抗御高溫和強光的一種適應性,對保存和延續半夏的生命有積極的作用。但就生產而言,倒苗縮短了生長期,生產中,除隱蔽和噴灌降溫遮陽外,還可以噴施適量的亞硫酸氫鈉(0.01%)溶液抑制半夏呼吸作用,減少光合產物的消耗,增產效果明顯。
6病蟲害防治
半夏的病蟲害大多發生在高溫、多濕的夏季。主要有葉斑病、腐爛病、病毒病和紅天蛾。對葉斑病可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噴施;發現病株拔除燒毀。病毒病:盡可能選擇無病株留種,控制人為傳播;合理輪作施足有機肥,增強抗病力;拔除病株集中燒毀,以防蔓延。腐爛病:注意雨季和大雨后及時疏溝排水;種前用5%的草木灰溶液或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紅天蛾:采用人工捕捉法除去或用黑光燈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