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早稻比常規早稻一般每畝增產50公斤以上。目前推廣的主要組合有威優1126,常優48―2,都屬中熟類型,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白田和綠肥田茬口,應在3月25―30日播種,4月底至5月初插秧;早油菜和早大麥茬口,在4月1―5日播種,5月10日前栽完。可用“線菌清”或“強氯精”浸種。每畝秧田播種20公斤,栽6―7畝大田,采用地膜保溫育秧。插秧規格是株行距4―6寸,每穴3―4苗。
雜交早稻的施肥,一般畝施復混肥50公斤或碳銨50公斤、磷肥25公斤,氯化鉀5公斤。雜交早稻施肥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追蘗肥與耘禾相結合,把肥踩入泥內,減少流失和自然揮發;二是追孕穗肥與曬田相結合,施肥3天內曬田結扎,避免無效分蘗增多;三是增施磷鉀肥與葉面噴肥相結合。可因苗制宜多次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齊穗期畝用梅寶素7毫升,兌水25公斤噴施。既可提高產量8%左右,又能提早成熟3―5天。
早雜秧苗由于氣候的影響,常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禾苗顯得瘦弱時,加強田間管理極為重要,而巧施氮肥就能促進秧苗復壯,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一要掌握追分蘗肥的最佳葉齡期。三葉追肥,畝追尿素2―3公斤;追分蘗肥的最佳葉齡期是7葉期,宜畝追尿素7―8公斤。實踐證明,7葉追肥比對照田(不追肥)增產糧食14.48―15.1%。而8葉追肥的比對照田(不追肥)只能增產糧食7―7.18%。二要掌握追孕穗肥的最佳葉齡期。最佳期是10葉期,畝追孕穗肥6公斤尿素,平均每穗實粒數一般情況要比9葉期、11葉期的每穗平均實粒數各多23.4―34粒。10葉期的結實率為87.5%,9葉期的為83.15%,11葉期的為77.12%。千粒重10葉期的為26.8克,9葉期的為25.5克,11葉期的為26.3克。此外要注意管水,分蘗期淺灌勤灌,總苗數發到25萬苗時,排水曬田,孕穗至齊穗期田間要有水層,后期濕潤管理,不能斷水過早。
栽培雜交早稻要注意防治病蟲,分蘗期用殺蟲雙防二化螟枯心苗,6月25日不能齊穗的田在破口時噴殺蟲雙防三化螟造成白穗,破口期噴一次井岡霉素防紋枯病。生長期注意防治水稻蝗蟲。稻蝗又叫蚱蜢、螞蚱,它的若蟲叫蝗蝻。稻蝗的成蟲和蝗蝻都吃水稻葉片,危害嚴重時會吃光全株水稻的葉片;到水稻抽穗乳熟時,咬傷甚至咬斷水稻穗頸或谷粒,形成白穗或秕谷,造成減產。防治稻蝗應采取以下辦法:第一,在平壩、丘陵地區,鏟凈田埂、溝邊的雜草,消滅稻蝗發生的基地;如不鏟凈這些雜草的,必須在這些雜草上噴施農藥,消滅在這些雜草內活動的一、二齡蝗蝻,以免它們遷入稻田危害。第二、水稻蝗蝻三齡前集中在田邊雜草上或者田邊秧苗上危害,這時應該每畝施用以下藥物:1.40%樂果乳油100毫升;2.40%氧化樂果75毫升;3.40%水胺硫磷100毫升;4.80%敵敵畏乳油100毫升;5.晶體敵百蟲粉100克;6.20%速滅殺丁20毫升;7.50%殺螟松乳油100毫升。兌水50公斤手搖式噴藥,或者兌水5―7.5公斤機動噴霧。藥液噴在田邊雜草上和水稻植株離田坎3―4米范圍處。紋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由于紋枯病主要發生在稻株的中下部,較隱蔽,防治不好就會造成大的損失。紋枯病發生時,先在近水面的葉鞘上產生暗綠色橢圓形病斑,后逐漸擴大如云狀形成花桿子,葉片枯黃,使水稻抽穗后得不到正常的養分供給,從而籽粒不飽滿,導致減產減收。其防治方法是:1.選定施藥對象田,紋枯病的發生一般肥田重于瘦田,長勢好的水稻重于長勢差的水稻,因此,肥田、長勢好的田應作為對象田。2.掌握施藥適期,紋枯病在水稻分蘗期開始發生,孕穗抽穗期病害發展最快。施藥適期應掌握在孕穗中、后期,或者水稻病蔸率達30%以上時。對生長好、發病重的田應打兩次藥。3.嚴格施用技術。據試驗,用井崗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粉劑比水劑效果好,噴霧比潑澆效果好。施用時按每畝用藥100克,兌水60公斤噴霧,藥液一定要噴到稻株的中、下部。
雜交早稻的施肥,一般畝施復混肥50公斤或碳銨50公斤、磷肥25公斤,氯化鉀5公斤。雜交早稻施肥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追蘗肥與耘禾相結合,把肥踩入泥內,減少流失和自然揮發;二是追孕穗肥與曬田相結合,施肥3天內曬田結扎,避免無效分蘗增多;三是增施磷鉀肥與葉面噴肥相結合。可因苗制宜多次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齊穗期畝用梅寶素7毫升,兌水25公斤噴施。既可提高產量8%左右,又能提早成熟3―5天。
早雜秧苗由于氣候的影響,常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禾苗顯得瘦弱時,加強田間管理極為重要,而巧施氮肥就能促進秧苗復壯,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一要掌握追分蘗肥的最佳葉齡期。三葉追肥,畝追尿素2―3公斤;追分蘗肥的最佳葉齡期是7葉期,宜畝追尿素7―8公斤。實踐證明,7葉追肥比對照田(不追肥)增產糧食14.48―15.1%。而8葉追肥的比對照田(不追肥)只能增產糧食7―7.18%。二要掌握追孕穗肥的最佳葉齡期。最佳期是10葉期,畝追孕穗肥6公斤尿素,平均每穗實粒數一般情況要比9葉期、11葉期的每穗平均實粒數各多23.4―34粒。10葉期的結實率為87.5%,9葉期的為83.15%,11葉期的為77.12%。千粒重10葉期的為26.8克,9葉期的為25.5克,11葉期的為26.3克。此外要注意管水,分蘗期淺灌勤灌,總苗數發到25萬苗時,排水曬田,孕穗至齊穗期田間要有水層,后期濕潤管理,不能斷水過早。
栽培雜交早稻要注意防治病蟲,分蘗期用殺蟲雙防二化螟枯心苗,6月25日不能齊穗的田在破口時噴殺蟲雙防三化螟造成白穗,破口期噴一次井岡霉素防紋枯病。生長期注意防治水稻蝗蟲。稻蝗又叫蚱蜢、螞蚱,它的若蟲叫蝗蝻。稻蝗的成蟲和蝗蝻都吃水稻葉片,危害嚴重時會吃光全株水稻的葉片;到水稻抽穗乳熟時,咬傷甚至咬斷水稻穗頸或谷粒,形成白穗或秕谷,造成減產。防治稻蝗應采取以下辦法:第一,在平壩、丘陵地區,鏟凈田埂、溝邊的雜草,消滅稻蝗發生的基地;如不鏟凈這些雜草的,必須在這些雜草上噴施農藥,消滅在這些雜草內活動的一、二齡蝗蝻,以免它們遷入稻田危害。第二、水稻蝗蝻三齡前集中在田邊雜草上或者田邊秧苗上危害,這時應該每畝施用以下藥物:1.40%樂果乳油100毫升;2.40%氧化樂果75毫升;3.40%水胺硫磷100毫升;4.80%敵敵畏乳油100毫升;5.晶體敵百蟲粉100克;6.20%速滅殺丁20毫升;7.50%殺螟松乳油100毫升。兌水50公斤手搖式噴藥,或者兌水5―7.5公斤機動噴霧。藥液噴在田邊雜草上和水稻植株離田坎3―4米范圍處。紋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由于紋枯病主要發生在稻株的中下部,較隱蔽,防治不好就會造成大的損失。紋枯病發生時,先在近水面的葉鞘上產生暗綠色橢圓形病斑,后逐漸擴大如云狀形成花桿子,葉片枯黃,使水稻抽穗后得不到正常的養分供給,從而籽粒不飽滿,導致減產減收。其防治方法是:1.選定施藥對象田,紋枯病的發生一般肥田重于瘦田,長勢好的水稻重于長勢差的水稻,因此,肥田、長勢好的田應作為對象田。2.掌握施藥適期,紋枯病在水稻分蘗期開始發生,孕穗抽穗期病害發展最快。施藥適期應掌握在孕穗中、后期,或者水稻病蔸率達30%以上時。對生長好、發病重的田應打兩次藥。3.嚴格施用技術。據試驗,用井崗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粉劑比水劑效果好,噴霧比潑澆效果好。施用時按每畝用藥100克,兌水60公斤噴霧,藥液一定要噴到稻株的中、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