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又叫“四季豆”、“蕓豆”、“玉豆”,屬喜溫性蔬菜,適宜于春秋露地栽培。近年來,隨著設施蔬菜的發展,菜豆由露地栽培引向溫室越冬栽培。但由于菜農對菜豆生長的環境條件了解不足,在栽培中出現高秧不高產的現象,甚至產量僅為250~500kg/667平方米,僅是標準產量的10%。現將造成低產的原因及解決的措施簡述如下。
一.影響菜豆產量的具體原因
1.溫度不適 菜豆性喜溫暖,栽培適溫為20~25℃,10℃以下生長受阻。15℃以下的低溫易產生不完全花,30℃以上的高溫、干旱易產生落花落莢現象,晝夜高溫,植株徒長,幾乎不能開花結果。
2.光照不足 光照不足不僅植株有徒長的趨勢,同時分枝數、葉片數、主側枝節數都會減少菜豆要求較高的光照強度,生長期內光照充足,能增加花芽分化數。
3.水分過大 菜豆喜濕潤,但不耐漬,植株生長適宜的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55%~65%左右為宜。空氣濕度大,作物光照不足,易徒長,感病,也引起落花落莢。
4.施肥不及時,缺乏磷鉀肥 菜豆對土壤營養要求不嚴,但在根瘤菌還未發揮固氮作用以前的幼苗期,應適當施用氮肥,此時若施肥不及時,會影響植株生長;結莢后應適當補充磷鉀肥,否則,會影響植株發育,降低產量和品質。
5.氣體的影響
①氧氣 土壤板結,透氣性差,影響根系的發育和根瘤的形成。
②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溫室密閉環境往往使二氧化碳不足,影響光合產物的形成。
二.解決菜豆高秧低產的措施
1.通過栽培措施滿足菜豆不同生育期時對溫度的要求
①采用高畦地膜覆蓋栽種 畦高15cm,畦面呈龜脊狀,同時鋪設地膜,利于提高地溫,利于根瘤菌的良好生長和根系發育。
②幼苗期采取多層覆蓋 使棚溫保持18~20℃,開花結莢期保持18~25℃,以后隨著外界溫度提高,應加強通風降溫,使室內溫度不能高于30℃。
2.保證足夠的光照條件
①合理稀植 以行距80cm,株距20cm,交錯點播在高壟上,改善光照條件。
②清潔無滴膜 用新的聚氯乙烯無滴膜,并及時清掃膜上灰塵,增加透光率。每天盡量早揭晚蓋草苫,延長光照時間。
③及時摘除老、黃葉片 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3;降低棚內濕度
①鋪設地膜,膜下澆水,將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5%~65%左右,可有效的防止病害的發生,且秧苗生長健壯。
②嚴把澆水關,菜豆在開花結莢前的營養生長期對水分的反應很敏感,第一花序開花期一般不澆水,防止枝葉徒長,造成落花。尤其蔓生種過早灌水,會造成根系淺,莖葉生長旺盛,花序發育不良,易形成大量落花,故開花結莢前不澆水。
豆莢開始膨大,伸長時,應結束蹲苗期,需要供給充足的肥水,但土壤不可積水,也不能干旱,否則均會造成落花落莢。
我國農諺有“澆莢不澆花,干花濕莢”的栽培菜豆的經驗。具體應把握以下幾點:
苗期:保持土壤濕潤,見干見濕。
初花期:適當控水。
結莢期:在不積水的情況下勤澆水,每次采摘后都要重澆水(膜下澆水)。
4.適時追肥
①菜豆在播種后12~15天左右應及早追施氮肥。坐莢后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kg,鉀肥10kg,或50%人畜糞尿2500~5000kg。一般蔓生種較矮生種需肥量要大。
②每采收1~2次追肥1次,最好化肥與人糞尿交替施用。
5.調節溫室內氣體條件
①注意排水降澇,改善土壤中氧氣狀況。
②在保證適宜的溫度、水分等條件下,通風換氣,增加棚內二氧化碳含量或進行二氧化碳施肥。
通過對日光溫室越冬菜豆的高秧低產的原因分析,我們可以采取有效的農業措施。以滿足菜豆對溫度、光照、水分、肥料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進行,提高冬季菜豆的產量。
一.影響菜豆產量的具體原因
1.溫度不適 菜豆性喜溫暖,栽培適溫為20~25℃,10℃以下生長受阻。15℃以下的低溫易產生不完全花,30℃以上的高溫、干旱易產生落花落莢現象,晝夜高溫,植株徒長,幾乎不能開花結果。
2.光照不足 光照不足不僅植株有徒長的趨勢,同時分枝數、葉片數、主側枝節數都會減少菜豆要求較高的光照強度,生長期內光照充足,能增加花芽分化數。
3.水分過大 菜豆喜濕潤,但不耐漬,植株生長適宜的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55%~65%左右為宜。空氣濕度大,作物光照不足,易徒長,感病,也引起落花落莢。
4.施肥不及時,缺乏磷鉀肥 菜豆對土壤營養要求不嚴,但在根瘤菌還未發揮固氮作用以前的幼苗期,應適當施用氮肥,此時若施肥不及時,會影響植株生長;結莢后應適當補充磷鉀肥,否則,會影響植株發育,降低產量和品質。
5.氣體的影響
①氧氣 土壤板結,透氣性差,影響根系的發育和根瘤的形成。
②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溫室密閉環境往往使二氧化碳不足,影響光合產物的形成。
二.解決菜豆高秧低產的措施
1.通過栽培措施滿足菜豆不同生育期時對溫度的要求
①采用高畦地膜覆蓋栽種 畦高15cm,畦面呈龜脊狀,同時鋪設地膜,利于提高地溫,利于根瘤菌的良好生長和根系發育。
②幼苗期采取多層覆蓋 使棚溫保持18~20℃,開花結莢期保持18~25℃,以后隨著外界溫度提高,應加強通風降溫,使室內溫度不能高于30℃。
2.保證足夠的光照條件
①合理稀植 以行距80cm,株距20cm,交錯點播在高壟上,改善光照條件。
②清潔無滴膜 用新的聚氯乙烯無滴膜,并及時清掃膜上灰塵,增加透光率。每天盡量早揭晚蓋草苫,延長光照時間。
③及時摘除老、黃葉片 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3;降低棚內濕度
①鋪設地膜,膜下澆水,將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5%~65%左右,可有效的防止病害的發生,且秧苗生長健壯。
②嚴把澆水關,菜豆在開花結莢前的營養生長期對水分的反應很敏感,第一花序開花期一般不澆水,防止枝葉徒長,造成落花。尤其蔓生種過早灌水,會造成根系淺,莖葉生長旺盛,花序發育不良,易形成大量落花,故開花結莢前不澆水。
豆莢開始膨大,伸長時,應結束蹲苗期,需要供給充足的肥水,但土壤不可積水,也不能干旱,否則均會造成落花落莢。
我國農諺有“澆莢不澆花,干花濕莢”的栽培菜豆的經驗。具體應把握以下幾點:
苗期:保持土壤濕潤,見干見濕。
初花期:適當控水。
結莢期:在不積水的情況下勤澆水,每次采摘后都要重澆水(膜下澆水)。
4.適時追肥
①菜豆在播種后12~15天左右應及早追施氮肥。坐莢后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kg,鉀肥10kg,或50%人畜糞尿2500~5000kg。一般蔓生種較矮生種需肥量要大。
②每采收1~2次追肥1次,最好化肥與人糞尿交替施用。
5.調節溫室內氣體條件
①注意排水降澇,改善土壤中氧氣狀況。
②在保證適宜的溫度、水分等條件下,通風換氣,增加棚內二氧化碳含量或進行二氧化碳施肥。
通過對日光溫室越冬菜豆的高秧低產的原因分析,我們可以采取有效的農業措施。以滿足菜豆對溫度、光照、水分、肥料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進行,提高冬季菜豆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