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藥血清藥理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應用

   日期:2015-03-0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4    

  中藥血清藥理學是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研究中藥藥效較為科學的一種方法,它是由日本學者田代真一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是為了研究中藥復方而誕生的一種新的體外實驗方法,它是在以前體外實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的,即將受試藥物經口給予動物后以含藥血清代替中藥粗提物作為藥物源加入離體反應系統中研究其藥理作用。它不僅具有體外實驗的優點,如條件可控性強,可在細胞、亞細胞水平進行超微、生化、受體、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藥物作用機理較為深入,重復性好,使用材料少等,而且有其更適合中藥及其復方制劑研究的獨特之處。因為中藥尤其是復方制劑的化學成分極其復雜,經過體外的煎煮或其他制備過程,再經口服以后在體內發生一系列變化,有的是藥物本身物質發揮作用,有的是經過肝臟代謝的產物發揮作用,有的是通過第二信使間接起作用。因此,以中藥粗提物的體外實驗結果來評價藥物的體內效應是不客觀的也是不確切的。而含藥血清能更好的反映藥物在體內環境中產生藥理效應的真實過程,在理論上更具科學性和真實性。近年來,許多專家和學者對中藥血清藥理學的研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積累了一定經驗,為中藥作用機理、中藥復方化學成分、中藥藥動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現將其研究方法和應用研究現
狀作一綜述。

1國內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的研究現狀

1.1在動物的選擇

一般多選用大鼠、家兔、豚鼠等動物來制備含藥血清,但不同種屬的動物,其血清成分不同,因此在選擇動物時應盡量選用與人類生物學活性近似的物種。劉成海等提出在體外培養實驗中宜采用同一種單一血清,既為細胞提供營養,又為藥物提供載體,還避免了多種血清的干擾,一般家兔和大鼠應為首選。

1.2灌胃次數與時間間隔

有7~10 d法(1次/d,連用7~10 d), 3次給藥法(連續給藥3次,笫1、 2次間隔20 h, 第2、 3次間隔4 h), 2次給藥法(第1次給藥后2 h, 再以相同劑量重復1次)等。各種給藥方式都是為了達到穩態血藥濃度,從而便于藥物作用機理的研究。不過嚴格地說應該按藥物半衰期給藥,連續5~7個半衰期達到穩態血藥濃度,但由于中藥及其復方成分復雜,半衰期很難測定,所以7~10 d給藥為權宜之計。如果對藥物血清時效關系進行研究,則應另當別論。

1.3給藥劑量

在實驗中,由于含藥血清加入體外反應系統后,濃度將被稀釋,從而達不到在體條件下的藥物濃度,反應系統可能出現假陰性反應,針對此種情況,李氏等提出按新藥藥理研究的技術要求設計劑量給藥,將含藥血清制成冷凍干燥粉(凍干粉),以凍干粉形式加入反應系統,使之達到所需要的濃度。劉平認為給藥劑量應以整體模型動物的有效劑量(即為臨床成人劑量的8~18倍量)為妥。

1.4含藥血清的采集

大鼠一般給藥1~2 h后血藥濃度達峰值,此時血清為最佳含藥血清,超過一天的時間,大部分藥物成分已經被代謝和排泄,藥物的直接作用消失,此時的血清為機體功能狀態血清。當然還要考慮例外,因此最好是通過預實驗來確定最佳采血時間。

1.5含藥血清滅活與否

許多學者觀點不一。有的將含藥血清經56 ℃ 30 min滅活,但也有的不經滅活,直接進行體外實驗。劉成海等發現正常大鼠血清無論滅活與否均可維持大鼠肝貯脂細胞的貼壁生長,兩組大鼠血清對肝貯脂細胞內3H-TdR摻入的影響無明顯差異,劉氏主張血清經56 ℃ 30 min滅活,可排除非藥理性干擾。但徐海波等認為藥物血清不宜滅活,因血清經滅活以后,血清中含有的機體在藥物作用下產生的內源性有效成分將減少或喪失,生物活性降低,會影響藥理實驗結果,而且與體內實驗和臨床用藥情況也不相符。對于血清非藥理性干擾可采取空白對照來衡定和排除,而細胞培養中的微生物感染,也可用微孔濾膜除菌法來防止。

2國內中藥血清藥理學的應用

2.1對單核細胞產生內生致熱原的研究

楊奎等應用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對含黃芩、含香薷、含羌活勝濕湯、含九味羌活丸等的血清分別對家兔單核細胞內生致熱原產生過程中單核細胞內DNA、蛋白質合成速率及Ca2+內流的影響的機制進行了初步探討。實驗結果表明,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在進行中藥時效關系研究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

2.2對肝貯脂細胞增殖及膠原合成影響的研究

劉成海、季光等分別采用中藥血清藥理學研究方法觀察了扶正化瘀方藥對培養大鼠貯脂細胞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扶正化瘀方藥既能促進肝細胞增殖,又可顯著地抑制細胞膠原生成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該方扶正化瘀的雙重作用。

2.3對主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影響的研究

張群豪等觀察了血府逐瘀丸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主動脈平滑肌細胞(SMC)增殖的影響。 結果表明血府逐瘀濃縮丸在體內外均有抑制SMC增殖的作用,血府逐瘀丸中含有抗SMC增殖的有效成分,且此成分口服有效。同時,血府逐瘀煎劑濃縮液的抑制作用比含藥血清強,可能與某些有效成分未能從消化道吸收或經體內代謝失活有關。本實驗為血府逐瘀丸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2.4抗菌實驗研究

楊奎等使用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進行了中藥體外抗菌實驗,發現含黃芩、藿香正氣水或藿香正氣液的血清分別具有明顯的抑菌作用,抑菌率高達70%以上。該研究發現一些含中藥血清具有促進細菌繁殖作用,表明一些中藥可能降低機體抗御外邪的能力。同時,該研究還發現,不論是中藥復方,還是單味中藥,均可出現多個抑菌高峰,表明中藥抗菌有效成分復雜,其吸收高峰不相一致,可以對細菌給予多次攻擊,以便抑制其繁殖。因此,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有可能成為檢測或反映中藥不良反應的新方法。

2.5對氣管平滑肌作用的研究

黃堅等以小青龍湯煎劑為供試藥物,觀察了含藥血清對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結果發現,口服小青龍湯煎劑的豚鼠血清具有顯著抗組織胺引起的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收縮作用,且呈良好的量效關系,與其直接煎劑進行的離體藥理實驗具有相似的藥理效應。該實驗提示小青龍湯中的抗組織胺的有效成分可通過胃腸道吸收,進入血液而發揮作用,其有效成分的達峰時間約為2 h,表明血清藥效實驗的可靠性及可信度在某些方面優于通常的藥理實驗。

2.6對免疫功能調節的研究

曾南等觀察了雪蓮蟲草精灌服大鼠的抗凝血對NK細胞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含藥物抗凝血可明顯增強NK細胞活性, 1.25 g/kg劑量給藥動物血清組能增強IL-2活性,但7.5 g/kg、3.75 g/kg劑量組作用不明顯,相反375 g/kg劑量組卻出現抑制作用,這可能與血清的稀釋度及其內容物有關。

2.7對中藥抗瘤作用的研究

王力倩等采用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觀察了含苦參、仙鶴草的血清及其煎劑對腫瘤細胞體外生長的影響,發現苦參、仙鶴草煎劑及含苦參血清均有明顯的抗腫瘤活性,而含仙鶴草血清則無效。初步證明中藥粗制劑有效而其含藥血清無效,可能與中藥粗制劑干擾因素有關,也可能與動物在體內代謝過程及血清等因素的影響有關。本實驗提示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對中藥抗腫瘤作用的評價有一定的意義。

2.8對附子強心作用的研究

陳長勛等采用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觀察了附子對離體豚鼠左心房收縮力的影響,結果發現,與未服藥動物血清相比,口服附子粗制劑后動物血清有明顯增強心肌收縮力和加快心肌收縮速度的作用,給藥后2 h血清作用達高峰。證明附子煎液確含強心成分,且此成分口服有效。含附子血清與附子制劑直接給藥兩者對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基本相似,說明其強心有效成分確能經胃腸道吸收入血,且不會一經吸收立即被代謝失活。

2.9對花生四烯酸生物轉化影響的研究

Massomi等研究中藥黃連、赤芍、生姜、黃芩等對花生四烯酸生物轉化過程影響時發現,黃連、赤芍含藥血清能夠抑制花生四烯酸的轉化,其煎劑濃縮丸卻無效。表明此過程是機體在藥物作用下產生的內源性有效物質發揮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作為一種新的藥理學方法,為中藥藥理研究提供了嶄新的思路,為復方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不可替代的途徑,推動了中藥藥理學的發展,提高了體外實驗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使以前無法進行的研究成為可能。但它作為一種新的實驗方法學,尚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還不夠成熟。但可以預見,隨著中藥化學分析手段的進步、藥代動力學的不斷發展、血清藥理實驗的深入開展,中藥血清藥理學所面臨的問題會逐一得到解決,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會不斷被完善,如能緊密配合中藥化學、中藥藥代動力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的研究,中藥走向現代化的過程將被縮短。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