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三大主糧價格罕見全線下跌

   日期:2015-10-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72    
核心提示:雖然今年糧食豐收,但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購價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
   昨日有消息稱,雖然今年糧食豐收,但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購價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
 
  分析稱,國內三大主糧全線下挫這在往年并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均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認為,今年要格外重視糧價大跌對數億農民收入的影響,千億級的收入負增長會影響到消費市場,預計會影響1%的GDP增長。
 
  玉米價格下跌二三成
 
  國慶過完,各地玉米陸續收割完畢進入收購環節,但是記者采訪多地農民發現,今年的玉米收購價卻低于往年的20%-30%。
 
  除了玉米,小麥的價格同樣出現大幅下滑。今年國慶放假期間,小麥價格出現了多年難見的斷崖式下跌行情。中國糧食信息網稱,大部分地區的制粉企業二等小麥的收購價格從假期前的1.15-1.20元/斤之間迅速跌至1.05-1.10元/斤之間,跌幅在0.1元/斤左右。這使得大部分做小麥貿易方面的相關人士摸不到頭緒。
 
  不僅小麥、玉米,水稻今年的行情也不怎么樣,多地的數據顯示水稻價格穩中有跌。安徽當涂縣農民楊治財告訴記者,今年水稻價格較往年跌了一毛左右,自己種的幾百畝地少收幾萬元。記者抽樣調查黑龍江地區,目前水稻價格基本與往年一致。
 
  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說,今年價格下跌最大的是玉米和小麥,其中玉米主要是飼料,而水稻的稻糠作飼料也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在飼料環節傳導到價格,同時庫存積壓也有影響。“但僅玉米這一項就影響很大。”
 
  國內連漲,國際連跌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農發行等部門聯合發出通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為每斤1元,這比去年臨儲價格每斤最多調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
 
  連續七年上漲,首次下調就是如此大幅度,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2008年以來,在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保障和托市下,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年年上升,玉米價格也一路走高。2008年,臨時收儲價每斤還只有7毛多,但到2014年,已經猛漲到1.13元,上漲了近60%。
 
  然而,與國內玉米價格單邊上揚相反,國際市場價格已連續3年走低,下調前,玉米進口價和國內臨儲價的差別已經達到了每噸600元左右。這直接導致了兩個后果:一是玉米進口量猛增,二是玉米庫存高漲。對此,有媒體評論認為,今年玉米臨儲價出現較大幅度調低,既是市場倒逼的自然結果,也是產業調整的必然選擇。將臨儲價水平盡量貼近市場,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糧食價格回歸市場。

  官方:兩個“前所未有”
 
  分析稱,受全球經濟的影響,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全球農產品的價格也隨之下跌,與中國市場糧價形成差價。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9月在《求是》發文稱,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占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
 
  除了國際因素,國內糧食過多也是主要原因,據介紹,中國玉米、小麥、稻谷的庫存加起來約為2.3億噸,高居世界之首。10月8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去年玉米的利潤是460億元,今年利潤則是負977億元,比較上年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僅此項就下降1437億元。”這是根據發改委公布農產品成本收益核算體系,玉米生產期間化肥價格變動和當前價格變動,以及國內玉米的播種進行測算的結果。
 
  “按照農村地區消費傾向核算,大概影響國民生產總值是6500億。”馬文峰介紹,6500億元是這樣計算的,去年發改委公布的每畝玉米凈利潤是81元,今年大概是負179元,目前玉米種植面積是3.82億畝,從賺81元到虧179元差價是260元,兩者相乘是接近千億,如果再結合農民消費指數計算,除以0.22消費乘數效應,大概是6500億元。
 
  馬文峰稱,小麥去年一畝田凈利潤是87元,今年是33元,農民一畝田少收入54元,與全國麥田相乘大概有124億的凈利潤,約下降190億,如果再除以0.22大概是800多億元,今年GDP大概是70萬億的規模,小麥和玉米加起來將影響GDP一個百分點。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