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以來,國內小麥市場弱勢運行態勢略有好轉,面粉需求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小麥市場購銷信心,新麥收購價格整體維持穩定;陳麥市場購銷清談,國家臨儲小麥成交量與成交率維持低位;受全球供應充足及出口需求疲弱的拖累,美國小麥期貨價格繼續走低,近月合約跌至五年低位。
市場監測顯示,截止9月4日的一周,周初小麥監測均價2480.00元/噸,周末監測均價2480.00元/噸,價格保持穩定。
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小麥夏收市場整體購銷顯得不溫不火,小麥價格持續偏弱。尤其在市場供給充足、需求疲弱的大環境下,各市場主體收購積極性均相當謹慎,局部地區還出現的“賣糧難”現象。
按照常規,9月底與10月初市場又將迎來政策的調整窗口。如果政策方面沒有大動作的話,筆者認為,作為主要口糧的小麥價格仍將會以穩為主。
新麥價格弱勢穩定,底部重心不斷下移
今年小麥夏收,由于國家托市收購的大量減少,再加之市場收購不給力,主產區新小麥收購價格近來持續穩中走弱。近日的價格雖然弱勢趨向穩定,但價格重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移幅度較大。
市場監測顯示,9月初河南鄭州新產中等白麥(下同)進廠價格為240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160元/噸;山東濟南進廠價格為238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220元/噸;河北石家莊進廠價格為240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180元/噸;安徽蚌阜進廠價格為236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60元/噸。
不僅普通小麥價格下跌,優質小麥下跌幅度也較大。9月初河南延津中等(下同)鄭麥366進廠價266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180元/噸;河北石家莊藁優2018進廠價276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50元/噸;山東濟寧濟南17進廠價262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200元/噸;江蘇淮安9023船板價256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90元/噸。
今年夏收,南方銷區面粉加工企業采購新小麥并不積極。當前廣東港口江蘇新產中等普通白小麥到港價格為249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150元/噸;廈門港口江蘇新產中等普通白小麥到港價格為247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120元/噸。
陳麥市場購銷清談,拍賣成交仍然低迷
由于當前市場仍處于新小麥上市時期,再加之市場的需求變化不大,陳麥市場購銷繼續延續清淡,大多表現有價無市。
當前,河北石家莊制粉企業陳小麥收購價為2500元/噸,山東濟南2480元/噸,江蘇徐州2460元/噸,安徽宿州2420元/噸,河南鄭州2510元/噸。
在新麥低價的刺激下,8月份制粉企業對陳小麥拍賣市場的參與度不高,周平均成交率僅為0.61%,進入9月份以來成交狀況低迷依舊。
9月1日,國家舉行第424批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交易會。安徽、河南兩市場共競價銷售托市小麥114.71萬噸,共成交3879噸,成交率為0.34%。
分市場看:安徽市場計劃銷售政策性小麥84.71萬噸,實際成交3098噸,成交率0.37%。河南市場競價銷售最低收購價小麥30萬噸,實際成交781噸,成交率0.26%。
9月2日,國家臨儲進口麥拍賣會計劃銷售存儲于青海的2013年美2號軟紅冬麥5730噸,全部流拍。
整體上看,由于當前小麥行情保持穩中偏弱走勢,導致小麥拍賣市場的參與度仍然不高。市場預計,后期政策性小麥成交仍難有大的起色。
面粉價格略有上調,麩皮價格基本穩定
近日,隨著天氣的轉涼及大中專院校開學的臨近,制粉企業的面粉訂單有所增加,平均開機率隨面粉需求增加也提升至50%以上。
9月初,京津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18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10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14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14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040元/噸左右,部分地區小幅上調了20-40元/噸。
據當前市場反映,雖然近期部分地區制粉企業開工率已經有所恢復,但面粉下游需求市場需求好轉的跡象并不明顯,面粉價格的上行仍然艱難。
近日麩皮價格整體基本維持穩定,局部地區價格略有小幅下跌。當前河北石家莊地區麩皮出廠價104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麩皮出廠價110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麩皮出廠價106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麩皮出廠價120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麩皮出廠價1160元/噸。
據市場人士分析,后市麩皮價格下跌空間或將有限。一方面是面粉銷售沒有明顯好轉,面粉價格預計難以上漲,將對麩皮價格下跌形成制約;另一方面,由于養殖利潤高企,國內生豬存欄量不斷提高,目前來看未來兩個月內保持歷史較高水平,這意味著對麩皮的需求也將較快增加。
近期制粉企業理論利潤預估變化不大,9月2日,河南鄭州中等白麥采購成本2400元/噸左右,特一粉出廠價3140元/噸,麩皮價格1100元/噸左右,加工每噸小麥費用200元,理論利潤預估為50元/噸,與8月中旬持平。
供強需弱格局難改,小麥價格上行不易
今年小麥再度豐產豐收,我國小麥整體供需形勢顯得寬松。盡管今年國家托市收購數量較上年大大減少,但往年臨儲小麥庫存依然高企,而且去庫存也相當困難。可以說國家對市場的調控既不缺糧源,亦不缺手段。另外,今年以來國內小麥市場需求持續疲弱,市場對小麥價格看漲心態發生轉變,市場貿易空間受到擠壓,持糧主體“囤糧賭市”心態已不復存在,小麥市場很難改變供給充裕的局面。
受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的制約,我國小麥面粉市場“麥強面弱”的矛盾一直相當突出。今年以來制粉企業開工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8月份下旬以后面粉銷售情況雖有所好轉,但整體市場需求乏力的態勢并沒有實質性改變,尤其中小粉企在運營成本壓力以及大型粉企的擠壓下,生存環境極不樂觀。迫于市場競爭的壓力,制粉企業仍會采取隨加工隨采購的策略,庫存基本能維持正常生產,不可能盲目增加采購而承擔增加庫存的風險。
從小麥飼用情況來看,由于國儲玉米庫存龐大、再加之新糧上市預期臨近,市場壓力劇增,玉米價格一跌再跌,小麥飼用替代的消費已成昨日黃花。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玉米價格的大幅走低,這不僅對小麥市場的間接支撐作用減弱,甚至一定程度上或會拖累小麥市場行情。
政策調整窗口臨近,大幅調整幾率不大
往年的9月底與10月初,國家新一年度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將會出臺,市場對新的政策也較為敏感。
2015年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價格與2014年持平,以往年小麥價格連年上調的政策慣性思維已被打破,這說明國家對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制定基調帶有明顯的穩定市場色彩。
筆者認為,在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比較效益、國際市場價格和糧食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國家對201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制定基調仍會帶有同樣的預期,政策大幅調整幾率不會大。一是2016年小麥最收購價繼續維持上年以水平;二是基于宏觀經濟上行壓力預期小幅上調收購價格,但大幅調整的幾率肯定不會大。鑒于國家政策暫沒有大幅調整的預期,這也就意味著價格仍將相對穩定,市場難有大幅度的波動。
供給充足出口疲弱,美麥跌至五年低位
國際谷物理事會(IG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預計2015/16年度全球小麥、玉米和其他谷物期末庫存將達到4.47億噸,創下1986/87年度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要比7月份的預測高出2.8%。
受全球供應充足及市場對美國小麥出口需求疲弱的拖累,上周CBOT小麥期貨連續下跌。12月小麥期貨跌至合約低位每蒲式耳4.63美元,周累計下跌逾4%,跌幅為六周來最大,并創五年來新低。
美國農業部報告稱,截至8月27日當周,出口銷售2015/16作物年度的美國小麥27.75萬噸,處于行業預估值的低端。
9月4日,9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10.4美元/噸,合人民幣1339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1867元/噸,比去年同期跌199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