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8月21日-30日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豬肉價格波動趨緩,五花肉環比漲幅已下降到0.5%。但盡管如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豬肉價格仍在8月實現了五連漲,加上人民幣一度大幅貶值,預計8月CPI將突破年內高點。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空間已經所剩無幾。“近幾年,豬肉價格都是在上半年5-8月持續上漲,下半年9-12月逐漸趨緩,這跟生豬的出欄量有關。盛夏出欄的生豬大多在冬季出生,存活量低,出欄量少,價格就會漲。而8、9月上市的生豬一般都是3、4月出生,這段時期天氣轉暖,仔豬成活率高,出欄量也高,價格就會平穩。業內把這一現象稱為淡旺季豬肉價格倒掛。”
馮永輝同時表示,目前仍處于豬肉價格周期性上漲的前半段,下半年,豬肉價格仍會在高位保持較長時間,預計到明年入秋后,母豬存量出現拐點,豬肉價格才會進入周期性下跌時期。
長期以來,我國的生豬養殖始終在“豬賤傷農,肉貴傷民”的周期中循環,這一現象導致生豬產業成為高風險低收盈產業。“‘豬周期’一直存在于國內生豬養殖產業,但每一輪周期的漲跌幅度會有較大不同。這幾年豬肉價格波動的原因是養殖群體的不穩定,主要是養殖散戶的不穩定。”馮永輝介紹,散戶受市場影響更大,一旦行情不利群體就會大量減少,集團化養殖雖然一直在擴張,但多數情況下這樣的一增一減數量并不匹配,缺乏計劃性的生產,導致豬肉價格劇烈波動。
豬肉價格一直是我國物價的重要象征,其變化往往會影響CPI最終的走勢。此前,國內豬肉價格已經連漲4個月,一度拉動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6%。國家統計局將于本周公布8月CPI數據,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漲幅趨緩,但豬肉價格仍然實現了五連漲,預計8月CPI將突破年內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