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節蝦、三點蟹、花樂、石斑魚……海鮮超市的水槽中各類海鮮漸漸充盈。隨著為期兩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正式解禁,漁民開始陸續揚帆出港撒網捕魚。昨日,記者走訪水產市場發現,市面上海鮮種類有所增多,價格方面,批發價格下降幅度達40%至50%之間,零售價格下降并不很明顯。
品類增加小型魚居多
記者昨日走進中心市區刺桐北路一家海鮮超市,不時見到前來挑選生鮮的市民。
“開漁這些天,已有兩批次的漁船回港,帶來了大量的海鮮,品類比休漁期間增加了不少,但以小型魚為主。”這家海鮮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馬路對面另一家海鮮超市,工作人員小朱告訴記者,由于剛開漁,貨源還不是很充足,一些零售商采購不到水產品,會前來店中批發。“這兩天回港的漁船多為小型漁船,其捕撈范圍多為內港,而內港以小型魚類居多,大型魚類比較少見。”店長徐先生告訴記者,大型漁船出海到外港,路途較遠,多數還未能回港,因此,這兩天出售的多為體型較小的魚類。
批發價下降40%以上
據了解,盡管漁船已經陸續出海撒網捕魚,市面上海鮮數量漸漸充盈,批發價已經應聲而下,但是終端零售價還沒有明顯回落。
“批發價較休漁期間下降了40%至50%之間。”小朱告訴記者,批發轉手就掙幾塊錢,但是零售終端的價格要高許多,許多海鮮產品還未能回落到休漁前的價格。
記者看到,在一家海鮮超市,這一天每500克的冰鮮大次頭為23元,冰鮮中黃花魚為18元,冰鮮大筆香40元;而4月底休漁前,價格分別為20元、16元、35元。當然有些魚類價格已回復到休漁前,如冰鮮中黃翅;亦有些魚類較之休漁前價格更低,如冰鮮大赤支,價格下降了4元。
“由于價格傳導機制的滯后性,盡管批發價下降幅度較大,但是要最終反映在終端零售價尚需時日。”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另一方面休漁期剛結束,一些船只還未回港,數量與水產品的種類還在增加當中。“再過一些時間,隨著更多漁船陸續回港,海鮮產品逐漸大量上市,價格會有所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