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的最新豬價數據顯示,7月底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繼續上漲,接近24元/公斤,較3月初漲幅超過三成。
據報道,價格瘋漲的背后是生豬產能急劇下降的現實,到目前為止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數僅為3899萬頭,為五年來的最低點,部分小養殖場的生豬出欄量為零,已無豬可買。
據了解,農業部規定的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4800萬頭的警戒線,早已被突破。業內普遍擔心這是新一輪“豬周期”到來的信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表示,養殖戶對豬價異常敏感,價格高時就多養殖,價格低時就少養殖,但是供求關系對終端價格的影響有時會滯后。而這幾個月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正是因為去年底至今年初時,養殖戶虧損嚴重導致的存欄量巨幅滑落,生豬供應量連續下滑導致的。
統計數據發現,今年2至3月由于養殖戶仍在虧損,補欄仔豬數量有限,因此多位專家預測8月生豬出欄的壓力仍然不大,供應保持相對偏緊,豬肉價格仍有繼續上漲的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普遍認為生豬存欄量連續十幾個月下滑的趨勢有望在近期逆轉。隨著價格連漲進一步激化供需矛盾,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在近期回暖,養殖戶對后市期待心理較高,補欄量持續增加,帶動仔豬價格頻頻上漲,為半年后產能或出現巨幅波動埋下了隱患。
針對近期豬肉價格上漲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上周二表示,目前豬肉價格上漲比較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豬肉價格的調節,都是由市場形成的。既然豬肉價格是由市場形成的,那必然是有漲有落,但是現在豬肉的供應是充足的,所以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豬肉價格會回歸到一個正常的水平。
關于下半年的物價走勢,他表示,下半年的CPI走勢將會保持基本穩定,處在溫和上漲的區間。
多位專家表示,如果豬周期發力,半年或大半年后再次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時,豬價有再度猛跌的可能。考慮到豬肉價格在CPI權重中占到了10%,對消費影響明顯,貨幣政策需預留一定空間以應對。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在8月例會公告中則表示,下半年仍會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穩定金融市場預期。近期個別商品價格出現了一定的漲幅,但總的看,居民的物價預期保持穩定。
市場上大多數的分析人士都認為,近期乃至下半年的貨幣政策仍將以寬松為主,取向不會改變。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雖然豬肉價格上升增加通脹上行壓力,但通脹弱勢格局下貨幣政策仍然具有充足寬松空間。經濟下行壓力持續的情況下,三季度貨幣政策仍將寬松。而寬松方式將更多地向刺激實體經濟流動性投放方面傾斜。未來將更多通過PSL、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擴容、降低企業債發行標準以及放松房地產開發貸款條件等方式都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