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多家養殖場負責人認為,預計明年一季度末豬肉價格才可能見頂回落。
3月份以來,國內豬肉價格節節攀升,在消費者大呼“吃不起”的時候,養殖場則稱之前已連虧兩年,總算等到了行情好轉。近日有關部門表示“預期豬肉價格會有所回落”,廣東多家養殖場負責人卻不認同,其認為即便從今年3月開始增加養殖量,也要等到年底才能增加供給,預計明年一季度末豬肉價格才可能見頂回落。
現象 豬肉價格持續上漲
8月2日上午,家住佛山禪城區的李阿姨像往常一樣在市場購買肉菜。在一家豬肉攤位,李阿姨一邊挑選豬肉一邊向肉販劉師傅抱怨,“前幾天五花肉賣13元一斤,今天又升到14元,快吃不起豬肉了。”
劉師傅回憶,豬肉價格自從今年3月底以來都在漲,“當時生豬批發價每公斤12元,現在是每公斤20元。入夏以后漲價比較厲害。”
據廣東省價格監測中心監測,2015年7月份,廣東省主要農產品零售價格總體呈小幅波動的運行態勢。其中,所監測的4種豬肉平均零售價為每500克15.6元,環比上升3.64%,升幅擴大2.34個百分點,價格水平再創年內新高。
豬肉價格居高不下并不是廣東特有的現象,此輪豬肉價格上漲為全國性普漲。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價格平均價格約為22元/公斤至23元/公斤,相比3月初18元/公斤,漲幅接近30%,創下3年來新高。
原因 生豬供應數量不足
據農業部相關信息統計,此輪豬肉價格上漲始于3月18日,目前我國已進入新一輪“豬周期”的周期性上漲期。豬肉價格上漲的背后,是前兩年價格下行所導致的生豬供應不足在起主要作用。
農業部統計顯示,5月份我國生豬存欄連續第7個月下降,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9.8%;能繁殖母豬存欄更是連續21個月下降,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15.5%。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豬肉產量2574萬噸,同比下降4.9%,而去年同期為增長3%。
而據廣東統計信息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廣東生豬期末存量2125.14萬頭,同比下降4.6%,其中,能繁殖母豬217.56萬頭,同比下降5.5%。此外,豬肉產量134.19萬噸,同比下降2.4%。
“以我所在的養豬場為例,2012年養殖規模達到最大,生豬存欄量5萬頭,今年只有3萬頭。”對于供應不足的原因,開平市廣三保畜牧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施華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除了大型養豬場的養殖數量下降外,很多的散戶熬不過前兩年的虧損狀態,倒閉或轉型飼養別的牲畜,也加劇今年的生豬供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