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海水域進入伏季休漁期 市場上海鮮銷售受影響
從6月1日開始,黃渤海水域進入為期3個月的伏季休漁期,這意味著在今后3個月內,市場上的海鮮將逐漸減少甚至斷貨。2日,記者走訪濰坊城區多個市場發現,海鮮數量已經開始減少,價格也出現了上漲。多名商販說,休漁期期間,預計海鮮整體價格將上漲兩成,并且以冷凍為主,個別海鮮會暫時退出市場。
海鮮供給量減少 價格上漲
2日上午,記者走訪南下河市場和早春園市場,發現市場上銷售的水產品種類較齊全,暫未出現斷貨。另外,淡水魚種類和數量明顯比海水魚多。
記者在南下河市場海鮮區看到,多數攤位上有冷凍蝦、蝦虎銷售,但是鮮鲅魚不多,鯧魚和黃花魚也以冷凍的為主。相比之下,貝類、草魚和鯉魚則比較多。
攤主劉師傅告訴記者,最近海水魚賣得比較好,幾乎每天都不剩貨。“現在已經進入了休漁期,海水魚逐漸減少,基本上都是6月1日之前捕撈上來的。”劉師傅說,現在個頭小點的鲅魚每斤賣15元,個頭大的賣到了十八九元,這比一周前漲了1元。
“每年黃渤海休漁期,海產品價格都會出現上漲,整體漲幅在兩成左右。”劉師傅說。
在另一個攤位處,記者看到有數量不多的鮮鲅魚,每斤價格為16元。“現在的鮮鲅魚都是前兩天的存貨,再過幾天就沒有鮮鲅魚了。”攤主王曉芬坦言,由于貨源少,再加上冷凍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海鮮漲價是必然的。
隨后,記者來到早春園市場,發現淡水魚和貝類產品占多數,鲅魚等海水魚比較少。多名攤主表示,根據往年經驗,休漁期期間,各類海產品會出現不同程度漲價。
“1日下午進貨時,海鮮已經開始漲價了。”攤主張女士說。
趕在斷貨前 市民忙囤海鮮
當天上午,多名商販表示,最近蝦虎銷售量不錯,不過再過幾天活蝦虎就要斷貨了。
在南下河市場上銷售螃蟹和蝦虎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市場上銷售的蝦虎,幾乎都是從海里捕撈上來的,所以受休漁期影響比較大。“賣完這一批就沒有了。”王女士說,現在活蝦虎每斤30元。
早春園市場的攤主張先生已經把最后一批蝦虎賣完。“5月28日,我去青島漁港進了300斤蝦虎,幾天時間就賣完了。今天早上我再去漁港時,魚販子都已經沒貨了,只有一部分冷凍蝦虎。”張先生說。
家住奎文區盛世豪廷小區的李女士經常到南下河市場買菜,聽說蝦虎即將斷貨,趕緊買了3斤。“兒子愛吃海鮮,馬上就要中考了,得給兒子補補營養。”李女士說。
營養師提醒 冷凍海鮮也變質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攤販已經開始銷售冷凍海鮮,而有的市民也提前購買海鮮,放在冰箱內冷凍起來。記者采訪了解到,冷凍海鮮也有保質期,并非不會變質。
家住早春園小區的陸峰明說,他和女朋友喜歡吃海鮮,經常提前購買了存放在冰箱中。“放進冰箱里,什么時候想吃拿出來做就行。”陸峰明說,海鮮放進冰箱,冷凍起來,應該不會變質。
對此,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王濰青表示,冰箱冷凍環境一般不會低于-18℃,在這個冷凍環境下,海鮮的營養會有所流失,因此建議冷凍海鮮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半月。如果市民想通過吃海鮮補充營養,建議直接到超市購買冷凍海鮮。
另外,南下河市場的攤主張師傅說,市民在購買冷凍魚時,如果發現魚眼球不新鮮不夠飽滿,并且體表光澤較差,解凍后肌肉彈性差,肌纖維不清晰,帶有臭味,說明已經變質。如果冷凍魚頭部有褐色斑點,腹部變黃,說明脂肪已變質,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