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五年時間里,一大批有機食品公司在杭州誕生,又悄無聲息地關閉。即使生存下來的企業,也有一些已經適度減少了有機食品的銷售比重。杭州家點綠電子商務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最高峰階段,公司有機食品的銷售比重占了近90%,現在已經下跌至近50%,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生態的、綠色的非有機食品。
同類的蔬菜,因為“有機”的標簽,價格貴上了好幾倍,你會不會為此買單?
有機食品的“價格坎”至今未跨過
同類有機蔬菜價格至少是普通蔬菜的6倍
幾年前,有關“有機食品價格高,消費者不買賬”的消息已經很多。然而至今,這一“價格坎”仍未跨過。
“現在的價格,和三四年前差不多。”綠領生活市場部經理葉群鋒告訴記者,同類型的有機蔬菜價格至少是普通蔬菜的6倍。
價格貴的緣由是成本高,葉群峰說,除卻“有機”對基地所在地的各種局限外,為了讓基地達到有機標準,還要進行土壤的培育,這些外在因素無形中都增加了有機食品的成本。
種植基地有多難找?葉群鋒深有感觸。當年,為了尋找這一基地,公司團隊差不多把浙江地區跑遍了,考慮到基地周邊50公里范圍內不能有工業,公司最終還是把基地放到了武夷山。
即使找好了地,企業還得面臨有機食品產量不高的現實。“同樣一畝地,種植非有機蔬菜,可能能產2000斤;而有機蔬菜的產量卻可能只有500斤,品相還不一定如前者。”葉群鋒說,這均是有機食品繞不開高價的主要原因。
劉杰也是有機食品銷售的從業者,早在2007年,他就開始賣有機食品,之后還成立了杭州家點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最高峰階段,公司有機食品的銷售比重占了近90%,現在已經下跌至近50%。”劉杰說,比重下調的原因不外乎兩個原因:價格貴、消費少;消費者顧慮多。
如今,家點綠大多采用包月、包季、包年等套餐的形式,為客戶配送有機食品。在劉杰看來,如果能很好地維護100多個這樣的忠實客戶,也不失為一種生存下去的好方法。
有企業盯上了“兒童餐”前景
你會在家里專門煮上兩鍋嗎?
在這幾年經營過程中,劉杰也遇上了一個挺有趣的現象——有機食品雖然貴了些,但家長還是愿意為孩子買單,有人干脆在家煮上兩鍋,自己吃農貿市場買的菜,給孩子吃有機食品。
葉群鋒也看好未來有機食品在孩子這一群體中的推廣前景。“我們計劃和一家單位合作,推出兒童餐,立志于有機食品在兒童這一群體內的推廣。目前項目已經落定。”葉群鋒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現在的年輕人、兒童將是未來有機食品的主力消費群體。
近幾年,一大批有機食品公司在杭州誕生,又悄無聲息地關閉。葉群鋒和劉杰都是見證者之一。“雖然日子難過了些,但我覺得現在已經接近黎明了。”葉群鋒說。
據相關報道顯示,截至2013年,中國認證國內有機食品企業731家,產品3081個,認證面積2644.7萬畝,年銷售額134.8億元,出口額2000萬美元。根據《2014-2018年有機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有機食品有望占到整個中國食品市場的1%-1.5%,發展潛力較大。業內預計,未來10年,中國有機產品生產總量年均增速為30%至50%。
看來,企業等不等得到春天,還得看熬不熬得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