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央視財經頻道在一檔求證類節目中,公布了隨機檢測的8份草莓樣品中含有“乙草胺”致癌物。消息一出,有關草莓含致癌農殘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5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辟謠《“吃草莓致癌”說不靠譜》,稱“草莓乙草胺殘留超標”被權威檢測機構和業內專家否定。
盡管如此,受之前“草莓殘留乙草胺超標致癌”報道的影響,多地草莓出現大量滯銷,價格大跌。5月6日,記者走訪得知,這種影響同樣波及我市,很多市民依舊“談莓色變”,致使種植戶和經營戶損失不小。
滯銷價跌,草莓爛在地里
譙城區古城鎮李寨草莓采摘園是一家集采摘和銷售于一體的農業園。由于有固定的經營戶,每年的草莓成熟季,采摘園每天都會固定輸往本地市場六七車的草莓。這種供應量,在10天前還正常,而最近幾天,則平均每天不足一車。
“拉多了賣不掉,天熱又不能放,一旦賣不掉就只能倒掉。”采摘園里負責管理和銷售的唐秀芝告訴記者,這幾天還能賣點,五一節前后,園里的采摘工人都歇班了,銷售基本處于停止狀態,成熟的草莓只能爛在地里。
受“毒草莓”風波的影響,亳州豐收果園家庭農場也迎來了采摘淡季。“從元月份開始,前來采摘的游客每天絡繹不絕,4月26日以后,采摘人數明顯減少。采摘價格每市斤也由最初的25元、20元,降至現在的15元。”亳州豐收果園家庭農場農場主李金輝說,因不能及時采摘,很多草莓都爛在地里了,加之草莓果期將盡,再過幾天,他就準備將草莓苗全拔了。
銷售遇冷,市場難見蹤影
“草莓,才摘的鮮草莓,八塊錢一斤,二斤十五。”一個月前,市區大街小巷還經常能聽到小攤販熟悉的吆喝聲。而今,草莓的身影卻再難尋覓。
5月6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超市和蔬菜批發市場,沒有見到賣草莓的。只在大洋橋南頭碰到一位騎電三輪的小攤販,邊走邊吆喝:草莓大處理,十塊錢三斤!
該攤販名叫石愛芝,剛從古城李寨采摘園接了三籃草莓。石愛芝說,她販了幾年草莓,除了零售,還給幾家飯店送,平均每天能賣六籃子。而現在,每天能賣完兩三籃就不錯了。
“都是‘毒草莓’惹的禍!”望湯閣水果攤攤主唐云想起前幾天倒掉的草莓就心疼。據她介紹,隨著氣溫的升高,草莓不能隔夜放置,必須當天進當天賣。但是,生意忽然冷了,賣不完的只能倒掉,很多商販索性不賣了。
恐慌難消,市民“談莓色變”
記者在和石愛芝聊天的時候,攤前來了一位女顧客,一邊問價,一邊拿起草莓放在鼻尖聞了一下,不放心地問了一句:不會有農藥殘留吧!
這位顧客說,草莓是她最喜歡的水果,聽說草莓中有“乙草胺”致癌物后,就再也沒吃過。后來又聽說是謠言,才產生了想買的念頭。
讓種植戶和銷售商無奈的是,消費者恐慌難消。盡管多地并未檢出乙草胺,很多消費者卻紛紛堅持“哪怕沒有致癌農殘也不會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