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毛錢一斤無人問津到幾十元一斤還“搶”不到手,“飛”到港澳臺、馬來西亞等地的更是高達100多元一斤!——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印盒村“歪嘴李”近年來的身價飆升多少有些“傳奇”。
近日,記者在渝北印盒李子專業合作社看到,多雨寡照天氣讓“歪嘴李”延遲了成熟季,但來自海外的訂單早已超過10萬斤。合作社理事長劉蓉告訴記者,印盒片區漫山遍野李樹上的果子,大多都已被外地客戶預訂。“今年仍然供不應求,在本地市場上還是難以買到。”劉蓉笑呵呵地說。
“李子還是那個李子,緣何就身價大漲?”為尋求究竟,記者進行了一番深入探訪。
“臨空農業”讓農產品[0.00% 資金 研報]“飛”向世界
“歪嘴李”行情大好并非偶然。
以前,這種當地的“土李子”每斤只有塊把錢,有時候甚至幾毛錢都無人問津。
后來,當地引進龍頭企業華興林業發展有限公司,組建了印盒李子專業合作社,通過引進技術,從本地江安李樹中選育出來的優良芽變單系培育成為“歪嘴李”,其頂部歪斜,形似壽桃,果肉離核,脆甜多汁,品質極優,深受消費者喜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歪嘴李”,已經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識產品認證,渝北也因此被評為“中國李之鄉”。
近年來,多戶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形成統一技術規程、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品牌品種、統一包裝銷售的四統一產銷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歪嘴李”的品質和品牌影響力,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了。如今,坐等市民上門采摘,可以賣到40元一斤。
然而,“歪嘴李”身價大漲的最關鍵契機還是渝北的大力發展“臨空農業”。與重慶的其他區縣相比,渝北區有一個獨特的優勢——毗鄰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天然的航空都市區。基于此,渝北區在2013年制定了“打造臨空都市區、發展臨空經濟”的戰略。
“臨空型產業主要包括航空核心產業、航空關聯產業等。作為航空關聯產業,渝北農業要大轉型、快跟進。”渝北區農委主任陳朝暉認為,渝北農業不僅僅局限于本地市場,而是放眼全球、瞄準高端客戶,作為臨空都市腹地的農村版塊,將自身農業優勢與地域機場優勢結合發展臨空農業,是一條創新之路。
“歪嘴李”便是臨空農業發展的受惠者。同樣的“歪嘴李”搭乘飛機“飛”到港澳臺、馬來西亞等地,價格便一下子翻了幾番。由于俏銷海外,加上每年很多李子都被外地客商訂走,不少重慶市民驚呼:“要吃到‘歪嘴李’真不容易!”
“將來,會有更多的農產品像‘歪嘴李’一樣‘飛’出去!”陳朝暉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渝北區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高端農產品生產、農產品精深加工、休閑特色旅游、航空食品、農業科技會展、農產品臨空物流等臨空都市農業,打造一批臨空農業的響亮名片。
在空港工業園區,新成立了一家億農加農產品物流園。這里有重慶目前唯一一家綜合性市級農業聯合社——重慶益農佳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總部,它立足渝北,致力于打造渝北臨空農業的著名品牌,目前已在全市30多個區縣擁有標準化生產基地,涉及優質糧油、水果、畜牧、中藥材等七大產業,70多個品類的生產。
“美麗農村”讓城里人留連田園
每年3月,盛產“歪嘴李”的印盒村李花次第綻放,遠望如皚皚白雪,近看似凝霜冰花,好一個“半山李花滿山雪”之意境,吸引了遠近游人留連的腳步,成為著名3A級鄉村旅游景區和部級“美麗鄉村”示范創建村。
不只是印盒李花,木耳桃花、放牛坪梨花都被農業部評為了“中國美麗田園”;玉峰山百果紅風情生態園成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榮獲2014年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展包裝金獎;大灣土瑞基地成功創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古路紅楓入選“重慶十大最美春景”;還有連片成帶打造的萬畝高山草場、十萬畝柑橘、二十里高山設施蔬菜走廊等九大特色農產品基地、六大都市休閑農業基地……
這些,都是渝北區加快農業功能拓展,大力推進瞄準都市的“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聯動發展,吸引市民走進美麗鄉村在農業中找到新的觀光體驗休閑方式的大手筆。
在興隆鎮,渝北正在打造一個旅游休閑度假、生態農業體驗和觀光的農業大公園——2萬畝的“西部農谷”。法國四季田園、北美現代生態農莊、荷蘭風情花卉示范基地……一座座異域風情度假莊園將讓市民不出重慶就能領略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風光。
“市民到我們這里,可以仔細分辨園內13個品種葡萄的不同味道;還可以深度感受將親手采摘的葡萄制成葡萄酒的美妙!”常青藤·四季田園負責人李林波介紹得極富感染力。目前,一期項目1600畝已建成開園;五谷地·翁布里亞簽訂協議啟動建設;北農·奇彩紅潤生態園已進行基建和農業生產。
在木耳鎮金剛村,負責人彭波指著一片規劃面積500多公頃的“七彩香村”告訴記者:“明年夏天這里將是薰衣草、馬鞭草和格桑花的海洋,游客站在這里,如同置身法國的普羅旺斯……”這個重慶唯一“特色生態香村”由香花園、香果園、香蔬園、香草園等8個園區組成,今年一期建設完成后,市民便可來此共事農桑、學習農耕、采摘蔬果、體驗現實中的“開心農場”。
除了“開心農場”,渝北還有“趣味動物園”,坐落于玉峰山鎮銅鑼山萬畝國際風情葡萄溝內的朱小瓊的提香園,400多畝的葡萄去年銷售收入上百萬元。今年,葡萄架下增添了趣味動物園。朱小瓊說:“我們寵物園有貴妃雞、垂耳兔、奶山羊、寵物豬等10多種動物,游客可以跟它們親密接觸。《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里,五個萌娃遛豬賽跑的歡樂場景可以在此呈現。”
“都市農業不但美了鄉村,引來都市人群走進渝北美麗田園,還喚回了外出打工的村民。”玉峰山鎮黨委書記左其剛介紹,現在60%的村民又回到了山上。為啥?左其剛透露,不僅萬畝風情葡萄溝給村民們提供了在家門口務工掙錢的機會,這個以“森林養生、生態休閑”為特色的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鄉村休閑、溫泉療養、會務商務、旅游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農業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將讓更多的城里人留連忘返。
“雙引擎驅動”讓農村人收入倍增
來到統景鎮龍安村七社的“曾凡蘭家庭農場”,50歲的女場主曾凡蘭熱情地讓記者采摘和品嘗歪嘴李:“挑好的摘,管夠!”
曾凡蘭告訴記者,農場里有30畝李樹和20畝柑橘。去年僅百來株進入盛產期的李樹就讓她小賺了6萬多元,今年的采摘季又開始了。除采摘外,城里來的游客還特別喜歡農場的井水豆花和老臘肉。最近的幾撥游客已讓她收獲厚厚的鈔票。眼下她是越來越相信丈夫當初堅持開墾荒山、流轉村里的土地、并用水田置換更多的山地來種果樹有多么正確了。如今,這些果樹成了“搖錢樹”,讓家里的收入大大增長。“5年內收入翻一番,肯定沒問題。”
渝北區農委副主任劉孝安認為,該區不僅“臨空農業”獨具優勢,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也得天獨厚:1452平方公里的幅員面積,農村就占了1000余平方公里,而大農村背靠的是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圍繞城區市場需求,統籌集聚城鄉的土地、人力、資金、科技等資源,實施“都市農業+臨空農業”雙引擎驅動發展模式,是推動農民收入倍增的科學途徑。
劉孝安介紹,全區目前已發展包括“曾凡蘭家庭農場”在內的大小家庭農場85家、專業大戶5200戶、新型股份合作社38個、區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93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8家,這些經營主體的快速發展,為“雙引擎驅動”增添了強勁動力。
按照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一區三帶十基地”——渝北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明月山高山設施蔬菜休閑觀光農業帶、銅鑼山萬畝風情葡萄溝休閑觀光農業帶、龍王洞山伏季水果休閑觀光農業帶,以及“一鎮一品”的“十大基地”建設強力推進;玉峰山“醉美風情葡萄谷”、木耳“七彩香村”、大灣“花漾漁村”等一大批重點項目順利實施;統景印盒李花節、興隆楊梅節、茨竹梨花節、玉峰山櫻桃節等8大鄉村旅游節會活動常年舉辦,聲名鵲起,渝北農村已成為主城居民休閑觀光的重要目的地。優勢資源不斷向渝北集聚。2013年,農業招商引資17億元,新增農業企業72家,流轉土地達19.9萬畝,全區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集中度達到41%。
為實現區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的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努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農業生產收入和非農業經營收入,讓農民人均純收入5年翻一番,從目前的1萬元增長到2萬元,到2016年,全區要培育農業旅游基地10個、都市農業從業人員達兩萬人以上,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
到2017年,“一區三帶十基地”全面建成后,渝北區預計將實現農業產值、鄉村旅游收入總計20億元以上,年均帶動農民人均增收近4000元,約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