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水果店扎堆 一條路上開四家
張女士最近看到朋友圈里有很多人賣進口水果,很多蛋糕店也在制作時使用進口水果,看朋友圈里賣得熱火朝天,張女士也有些心動,打算在小區門口租一家小店開個進口水果超市。仔細一算,門店租金、裝修、水電、以及進貨等各種費用加起來,就要用十二三萬,考慮到盈利等問題,張女士放棄了開水果超市的想法。
記者走訪泰城多個小區發現,不少高檔住宅小區附近都開有進口水果超市。14日,記者在擂鼓石大街一小區門口看到,一家進口水果店正在裝修,門口的招牌也已經掛上,在馬路對面也有一家正在營業的店鋪,也以銷售進口水果為主,兩家店東西兩百米還各有一家進口水果店。僅有幾百米長的馬路上就開了四家進口水果超市,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其中一家水果店老板告訴記者,很多進口水果店之所以扎堆開,主要是看附近小區的消費能力,因此一些高檔小區外有幾家進口水果店已是常事,顧客也可以通過對比選擇購買。
入行才知生意難做 競爭大利潤越攤越薄
14日,在長城路北段一家進口水果店內記者看到,冷柜里擺滿智利藍莓、越南火龍果、墨西哥黑莓、泰國榴蓮等水果,價簽上標有水果價格和產地,身價是普通水果的好幾倍。一位市民在店內僅買了一個秘魯太陽芒果,花了接近20元錢。而在超市里,小臺農芒果才6元多一斤。
店主陳先生告訴記者,雖然進口水果口感好,能受到一部分顧客的青睞,但是由于價格并不親民,同類店鋪扎堆,所以生意不太好做。“進口水果貨源地多,大多數進口水果店都是通過代理形式銷售,這樣費用比較高,在運輸過程中還會造成一些損耗,進一百元的貨,等拿到手以后幾乎會損耗20元左右,而且運輸過程中保存、冷藏都需要費用。”
采訪中,不少市民也表示,進口水果價格太高選購時,通常選擇價格親民的水果。“現在這個季節很多水果都陸續上市了,超市里和水果市場上很多水果價格便宜,也很新鮮。”市民孟女士說,小區附近的進口水果店剛開業時也買過幾次,但是覺得價格太高,保鮮時間短覺得不太劃算。
市民張女士也表示,比起進口水果,她更傾向于購買平價水果。“對水果了解也不多,哪里分得清買到的進口水果是不是真的從國外進口過來。”
免費榨汁微信訂購送貨 不少店拼服務搏市場
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些進口水果店價格區分并不大,但是各家生意不一,有的店斷斷續續有顧客進店,有的卻鮮有人問津。
由于大部分進口水果店都開在小區附近,客戶群體也以周邊小區居民為主,有些店鋪在激烈的競爭下也在銷售中加入很多人性化服務來拓寬自己的客戶群體。
長城路上一家進口水果店工作人員表示,店內除了銷售來自各國的進口水果,還售有薄皮核桃、蠶豆、青豆、水果干等零食。“有的顧客來買水果時看到我們這里也賣各種零食,就會順便買一些帶走。”
除此之外,這些進口水果店也在微信上做生意,通過朋友圈拓寬客源,有的店鋪還免費為顧客提供免費榨汁服務和切盒制作水果沙拉的服務。“店里有榨汁機,現買現榨、現切能讓顧客更直觀的看到我們的服務,吃起來也會更放心。”
市民周女士告訴記者,她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逛超市,自從她住的小區門口開了進口水果店,她就關注了店內的微信,經常通過微信訂水果,店里不但給洗凈切好裝好,還能免費送貨上門十分方便。
專家說法
整體成本高 市場漸飽和
14日下午,記者咨詢一家連鎖進口水果店的加盟條件,店主告訴記者,可以通過實體店和微店兩種形式加盟,但是開實體店則要看想在哪個地段開。“現在進口水果店太多了,我們要先考慮加盟商選的店址是不是已經有了同類店鋪。”
銷售水果多年的董先生告訴記者,進口水果由于口感、味道比國產水果口感更好,安全指數也比國產水果更高,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但是進口水果也因為運輸、儲存、冷藏等問題比普通水果價格更高,所以市場不是非常大。“很多水果的保鮮期只有2-3天,而且要用冰柜冷藏,很多賣不出去的水果都是店主自己的損耗,所以整體成本非常大,也降低了利潤。除了小區門口的進口水果店,現在超市、水果市場也都能買到,市場已經趨于飽和。”
泰山醫學院市場營銷調研室莊振信也表示,隨著市民消費能力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國外的食品、水果、婦嬰用品等商品充滿信心,很多人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才逐漸出現了各種進口商品的店鋪。如果開店,則要先進行市場調研,選擇客流量大的地點,但是要避免扎堆,避開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同時,注重水果保鮮,提高質量,增加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